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国企改革叫停的真实原因

www.creaders.net | 2025-08-03 09:30:37  自由评论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自1980年代以来持续推进,原旨在提高效率、释放活力、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然而,近年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瘦身健体、市场化转型等口号下,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出现严重异化现象,导致社会舆论强烈反弹,甚至引发改革倒退的质疑。 面对这股争议浪潮,中共选择叫停部分改革计划,正是出于政治考量、民意压力与维稳需要的总体调整,而非真正反思制度本身的弊端。

首先,改革在推动过程中屡屡被权贵势力弄为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导致大量核心资产被低价出让给特定民企与空壳公司。 所谓“混改”,不过是“权贵私有化”的遮羞布。 资产评估造假、内线交易、暗箱作,形成一条条合法外衣包装下的“合法腐败”链条,将改革变成了掠夺。 这样的改革,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也令基层职工失去保障,更让人民群众对改革丧失信心。

其次,在制度与监管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贸然推进改革,实际上为利益输送与腐败滋生开启方便之门。 以公共交通、能源、医疗等民生领域为例,市场化作导致票价上涨、服务下滑,背离改革让人民生活更好的初衷。 政府在面临民怨四起的情况下,选择按下暂停键,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而非真正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

第三,国企改革大量损害劳工权益。 以裁员、降薪为代价的“瘦身健体”政策,使得成千上万劳工陷入生计困境,然而高层却获得天价分红与奖金,形成“上热下冷”的割裂景象。 这种改革,完全背离中共“依靠工人阶级”的口头方针,引发大量上访、抗议与社会不稳因素,逼使当局不得不叫停改革进程以安抚群情。

第四,中共一直强调要防止“改旗易帜”与“资本主义私有化路线”的风险,特别是在习近平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政治红线后,对于任何可能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党对国企控制力的改革,都必须格外审慎。 因此,某些激进市场派推动的改革路径,虽然在经济上有其逻辑,却在政治上遭到封杀,国企改革也因此陷入被动与停摆。

最后,缺乏共识的改革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让改革变成精英阶层的游戏,远离人民的立场与利益。 在多次改革中,改革者往往忽视程序正义与群众参与,导致改革合法性基础不稳。 叫停改革,在表面上是妥协,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初心使命的重新包装与战略性重申,其目的不是废除改革,而是将改革牢牢纳入中共的统治逻辑与话语控制之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问题,中共选择叫停部分计划。 (彭博文件照)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问题,中共选择叫停部分计划。 (彭博文件照)

总之,中国国企停止改革,不是因为共产党放弃改革,而是因为它要垄断改革话语权,让改革服务于体制稳定与权力集中。 真正被叫停的,不是改革的动力,而是人民对公平与正义的呼声。 在权贵与体制共谋下,改革被收编为新的统治工具,这才是国企改革暂停的真正原因。

中国国企因待遇较优、工作较稳定,然而近年来铁饭碗逐渐生锈。 (路透文件照)

中国国企因待遇较优、工作较稳定,然而近年来铁饭碗逐渐生锈。 (路透文件照)

作者:卫重华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