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释永信刑案涉国家秘密,不予公开”

www.creaders.net | 2025-08-18 15:44:13  理与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份盖着红色公章的答复书,从河南登封寄往江苏宜兴,纸面上的铅字冷静而坚定。

  它躺在江苏诺盛律师事务所郭建新律师的案头,宣告了一次信息公开申请的终结。

  郭律师想看看千年古刹少林寺的账本,而登封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回应简洁明了:

  方丈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他治下的寺院财务,已属国家秘密。

  这份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将两件看似无关的事精确地焊在了一起:一个著名僧人的倒台,与一本拒绝被翻开的账簿。

  自此,通往少林寺核心财富的道路,不再由菩萨或清规戒律把守,而是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与第三十六条亲自站岗。

  公众的好奇心撞上了一堵由法律条文砌成的高墙。

  释永信倒下前,是中国最具权势的方丈,一个行走于佛堂与董事会之间的矛盾体。

  自1999年执掌少林以来,他将一个破败的寺院,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根据公开报道,其名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了多家企业,业务横跨文旅、食品乃至医药。

  少林寺的商标被注册了数百个,几乎囊括了所有能想到的门类。

  2023年,这家公司甚至斥资4.52亿元,在郑州拍下了一块商业用地,准备修建:

  一个地产项目。

  在海外,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同样壮观。

  据媒体指出,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四十余处,甚至计划在澳大利亚购置土地,兴建酒店与高尔夫球场。

  方丈本人则频繁出入名流场合,从联合国讲坛到Meta总部,袈裟的身影与现代商业的逻辑并行不悖。

  他被外界戏称为“少林CEO”,一个更深入人心的称号则是:

  花和尚、大商人。

  传闻与非议,像香火的烟尘一样,从未在嵩山的上空散去。

  价值不菲的袈裟,百万级的豪车,以及关于他与多名女性有染并育有私生子的指控,多年来一直是坊间热议的话题。

  这些指控在2015年达到顶峰,当时他的弟子释延鲁一篇万字长文,将师父的“七宗罪”公之于众。

  那场风波曾以官方的澄清告终。

  一份2017年的调查通报称,针对释永信的经济问题指控缺乏证据,而最劲爆的私生女传闻,也被定性为:

  未发现。

  历史在此处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十年后,当释永信被多部门联合调查时,官方通报里的罪名与当年弟子举报的内容高度重合。

  根据网络消息,其中包括挪用侵占寺院资金,以及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当年被否认的,如今成了立案的缘由。而当年作为焦点的财务问题,如今则获得了新的身份。

  根据2022年起施行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寺院财务应“定期以适当方式”向信众与教职人员公布。

  这纸规定,旨在让阳光照进功德箱。

  然而,当郭建新律师试图借此一窥究竟时,他得到的答复是,由于方丈的刑事案件正在调查,这些本应“适当公布”的财务报告,现在属于国家秘密。

  这个逻辑链条完美闭合:

  因为方丈涉嫌侵占,所以寺院的财务成了刑事案件的证据;因为是证据,所以成了国家秘密;因为是国家秘密,所以不能对你公开。

  一场旨在反腐的调查,客观上却为财务黑箱加固了一把最坚固的锁。

  公众对寺院每年数亿元收入与支出的疑问,最终得到了一份盖着公章的“无可奉告”。

  一个旨在追求透明的法律程序,最终导向了更彻底的保密。

  千百年来,人们总以为隔开神圣与世俗的,是寺院那道高高的围墙。墙内是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墙外是红尘万丈、利来利往。但他们错了,那道墙真正隔开的,或许只是账本的里外。

  当信仰可以被量化为门票、香火与投资收益时,支撑它的就不再是经文,而是报表。

  这世上最荒诞的戏剧,莫过于此。人们点燃香火,祈求佛祖显灵,殊不知佛龛背后,早已是另一套逻辑在运行。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