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炒作盲盒潮玩 败象已露?

www.creaders.net | 2025-09-08 16:44:28  自由财经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夏天,泡泡玛特Labubu在二手市场的“崩盘”来得极快,不仅价格快速腰斩,甚至一度跌幅达70%,传出是因为泡泡玛特突然释出大量预售到市场,将本来紧缺的市场、炒作价格瞬间打破。

  媒体指出,泡泡玛特史无前例地开放网络预购管道,计划释出400至 500万个Labubu商品,以单价99元人民币计算,此次销售金额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据《香港 01》的调查,在 Labubu 二手市场最热络的时期,一套包含6个盲盒的组合,在转售市场可卖到1500至2800元人民币高价,如今已跌至650至800元人民币之间,跌幅高达70%。

  看准Labubu商机,中国也出现众多仿冒品在街头贩售,最低价格仅需“7元人民币”,品质参差不齐的山寨品大量涌现街头,对正版市场造成进一步的价格冲击。

  彭博进一步指出,在阿里系闲鱼等平台,部分品项最高跌到50%;而香港本地媒体统计,少数热门款转售价自高点回跌可达70%。这对比上一季度“有人排队、有人打架”的抢购盛况,这种价格回调,几乎等于把年初追高的买家“整列清仓”。

  分析师指出,Labubu二手价暴跌70%,这并不是品质崩坏,而是供需与心理的共振反转。预售量打破了市场稀缺预期,导致购买情绪快速降温,而炒作推手黄牛也快速撤退,导致买盘瞬间失去支撑。

  这件事对投资者与收藏者而言,最大的启示是,当“潮玩=金融票据”的想像破功,价格回归就会非常快。

  Labubu爆红 仿冒品“Lafufu”抢食市场

  专家指出,中国市场有3大特点,包括玩家基数大(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社交媒体扩散力强(小红书、抖音能在几天炒爆话题),还有投机文化浓厚(从股市到房市再到潮玩,都有“一夜致富”的心态)。因此,善于组织化炒作的中国商人,以“稀缺”、“盲抽”、“话题性”为打造点,将“消费变成投机”就特别快、特别彻底。

  据报道,中国商人以Labubu的盲盒操作缜密制造“人工稀缺”,刺激消费者不断重复购买以获得“秘密款”。再利用名人效应,包括BLACKPINK的Lisa、Rihanna、Kim?Kardashian等明星,均公开使用 Labubu,迅速把潮玩推向全球时尚话题中心。

  随著国外掀起抢购潮、多位国际明星晒图,这种手掌大小的玩偶,从国外火到了国内,甚至被称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及“塑料茅台”。

  全球限量炒作溢价高涨。在今年6月初,一款标注为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在永乐拍卖会上以108万人民币的天价拍出,引起各界关注。另一款2023年推出的限量Labubu 灰棕色Vans联名版,在eBay以1万500美元成交,但原价仅81美元,价格暴涨约128倍,刷新盲盒潮玩界历史纪录。

  有鉴于Labubu的盲盒吸引力,加上限量款的推波助澜,大量仿冒品“Lafufu”混入市场,进一步扩大 Labubu 的话题效应。据了解,“Lafufu”是Labubu的盗版仿冒品,因在网络影片上意外爆红,甚至热度一度超越正版商品,被称为“老翻Labubu”。

  分析师指出,泡泡玛特把潮玩变现的核心,是把“可爱经济”与“金融化叙事”叠加,而盲盒的随机性把每一次购买都变成小赌局,隐藏款与限量款拉高了想像空间,明星与社交平台把流量转为购买冲动。透透层层的放大话题,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炒作套路,显示中国商人在制造“文化+潮流+投机”的共振,展现极强操控热度的能力。

  “盲盒+潮玩”创新模式 创办人登河南首富

  《华盛顿邮报》曾分析Labubu的扩散路径,自2019年推出以来,靠盲盒不确定性与名人挂饰带动,从亚洲一路到欧美,2024年全球商品销售额已逾4.19亿美元。

  今年泡泡玛特(9992.HK)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38.7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纯利为47.09亿元人民币、年飙3.62倍。当中以Labubu为核心的“台柱”THE MONSTERS,仅半年收入高达48亿元人民币、占集团营收 34.7%,净利也年增近4倍,而收入逾10亿元人民币的IP多达5个。

  分析师指出,目前Labubu全新产品仍受市场追捧,但二手价却溃败,说明“稀缺叙事”一旦松动,被市场视作投机标的的部分,其溢价将会迅速蒸发。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希望营收能够做到200亿元人民币,但是感觉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也很轻松。

  据报道,1987年出生的王甯,在2010年在北京中关村开设第一家泡泡玛特门市,但几度资金链几度断裂,甚至连员工薪资都发不出,力撑之下终于在2015年获得一笔200万人民币的投资,之后王甯力排众议签下Labubu版权,开启了“缺陷美学”的逆袭之路。

  香港插画家龙家升在2014年创造了Labubu,一个长著九颗尖牙、眼神狡猾的小怪物,但这个形像在泡泡玛特内部评审时,遭遇80%反对票,当时王宁坚信它的独特价值,为推广Labubu,亲自带队设计盲盒玩法,以“盲盒+潮玩”创新模式,透过机率设计制造惊喜感,用隐藏款刺激收藏欲。

  短短一年,Labubu销售额突破4亿美元,泡泡玛特市值也几乎翻倍,达到380亿美元。 Z世代甚至将拉布布称为2024年最佳投资,单一隐藏版的投资报酬率高达2000%。2020年,泡泡玛特于香港挂牌上市,以王宁持股约48.73%估算,身家已突破200亿美元,被媒体与富豪榜认定为“河南新首富”。

中国炒作盲盒潮玩 败象已露?

  Labubu二手价暴跌70%,传出是泡泡玛特突然释出大量Labubu娃娃到市场。(彭博)

  全球“割韭菜”经典案例一次看

  中媒指出,如今中国市场的“迷你版LABUBU”又掀起新一轮一娃难求的热潮,但在二手平台上,此前被至少翻3倍价格出售的部分旧款LABUBU3.0一箱(6盒)价格,却从原先1500至2800元人民币,下跌至 650至800元人民币,跌幅超过50%。

  专家指出,Labubu二手价格崩跌,是缺乏基本价值支撑,显示了热潮退却之下的集体“割韭菜”。除了Labubu,还有几个经典案例可以并列,包括2017–2020年间的“球鞋泡沫”,当时Nike、Adidas、AJ 等限量鞋在中国二手市场疯狂炒作,一双原价1500人民币却卖到10万元人民币。

  另外,奶茶品牌“喜茶、奈雪”周边炒作,其中喜茶的联名周边产品价格一度被炒到数十倍。还有NFT热潮,包括无聊猿 BAYC、中国本土 NFT,在“数字藏品”平台上,许多玩家以几千元人民币买的JPG图片被炒到上万甚至数十万,在泡沫破灭后,这些玩家血本无归。

  在2017、2021时,中国玩家大量囤显卡、矿机,制造市场稀缺,价格暴涨,但最终币价回落,显卡价格崩跌,一批“矿工”转嫁损失给散户。奢侈品牌也是炒作商品,其中Supreme在中国爆红,Gucci、LV 的限定款,甚至星巴克联名杯,都曾被中国黄牛炒到天价,再快速崩盘。

  不只是中国,其实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炒作—泡沫—割韭菜”品牌案例,只是规模和玩法不同。

  以美国来说,在1990年代的泰迪豆豆熊热潮(Beanie Babies),本来几美元的小熊被已以“限量停产”营销策略制造稀缺感,并透过收藏指南、报刊广告炒热话题,稀有款曾被炒到数千美元,最后价格崩溃。

  美国Funko Pop公仔曾是全球收藏潮流,造成股价和周边市场一度大热,但随著供给过剩、审美疲劳,导致二手市场价格下滑,该公司在2023年不得不销毁3000–3600万美元库存,直接把“潮玩泡沫”写进财报。分析师认为,这本质和Labubu类似,都属于“小众文化到大众炒作,然后市场消化不良”。

  至于韩国,主要瞄准K-Pop 粉丝经济,将专辑、周边、明星手办变成投机品,其操作手法透过“随机小卡”、“签名会抽签”制造稀缺。日本则是因扭蛋的随机性,被收藏者大规模炒作,限量系列被黄牛加价转售,Hello Kitty的部分限定款商品价格,在二手市场也被炒高数十倍。

  欧洲则是瞄准侈品牌联名与限量款,包括LV x Supreme、Gucci x Adidas 联名系列,发售时一件原价T-shirt被黄牛抢购,消费者跟风追捧下被炒到数千美元,最后在“二手市场泡沫”。

  业内人士指出,“集体割韭菜”永远不会消失,或许会继续出现在不同赛道,下一个可能是AI 周边、虚拟偶像,甚至是新的潮牌。但问题不在于商品本身,而是我们是否能在情绪与投机之间保持理性。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