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外销欧洲有多风光,内销中国就有多惨

www.creaders.net | 2025-09-19 11:28:41  风传媒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德国国际车展“IAA”于14日落幕,展览结合城市地标,旧城区的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前广场展示BMW全新的iX3电动休旅车,Mercedes-Benz升级版纯电休旅车GLC则在慕尼黑王宫的品牌展区亮相。

不过在郊区的主要展区慕尼黑展览中心,中国的新兴品牌锋头却压过德国老牌车厂,以创新、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动车吸引全场瞩目,比亚迪(BYD)、小鹏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厂牌纷纷宣布要欧洲是主要出口对象。然而中国车厂在欧洲的亮眼表现,与中国国内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产能过剩造成价格战愈演愈烈。

中国电动车蓬勃发展,根源在于中国政府在背后大力推动,将其推向全球汽车产业的前沿。《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分析,15年前中国政府意识到国内厂牌无法与外国燃油车竞争,转而以大量补助、研发支持等政策培植电动车产业,结果投资大幅增加,数十家新厂牌站稳脚跟,今年中国电动车的销售量上看全球60%。

目前中国约130家自动车厂牌互相竞争,不过生产量都不高;如果产线火力全开,他们生产的自动车数量会是实际消费者的两倍。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严酷的价格战,日本野村证券统计,过去两年间,平均新车售价跌幅约19%,来到2.3万美元左右,某些车款甚至一次调降35%售价。尽管汽车销量仍在成长(今年预估成长7%,约2400台),车厂获益却在减少,甚至愈亏愈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汽车产业(包括外国厂牌)的净利比去年同期减少12%至1780亿人民币。就连中国最成功的车厂也感受到压力,今年上半年,占中国市场约十分之一的吉利汽车净利减少14%,而中国最大车厂比亚迪在9月1日公布第二季度营收成长14%,净利却锐减30%,上游供应商也受到价格战波及,有些厂商因为车厂延迟付款长达六个月而宣告倒闭。

外国车厂过去曾主导中国市场,中国厂牌快速崛起后的创新速度令他们难以招架,近年销售状况更是不尽人意。2020年中国车厂在本土市场的市占率为3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前四个月这个数值大幅成长至69%。削价战使外国车厂的竞争力下降得更快,瑞银(UBS)分析师胡梅尔(Patrick Hummel)就指出,外国车厂“无法在价格战之中与本土厂牌抗衡”。

外销欧洲有多风光,内销中国就有多惨

2024年10月11日,北京的电动车充电站。(美联社)

龙头车厂主动大幅调低售价 中国当局试图遏止降价潮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汽车产业,如今产业遭遇瓶颈,令当局深感担忧。今年五月比亚迪降价引发新一轮的竞相削价,引发官媒与产业组织对于“内卷”的抱怨,到了六月,北京当局召集车厂代表,试图遏止降价潮,并催促他们付款给供应商,数家大型厂牌承诺在60天内付款。 

然而削价竞争似乎看不到尽头,即便政府部门与产业组织呼吁中国车厂节制减价,但各厂牌仍采取免费保险、零利率贷款、免费充电等间接方式继续削价竞争,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Stella Li)指出中国车厂“太多了”,在她看来,近百家厂牌需要“排除”,而就算中国只剩下20间车厂,可能也还是太多了。

外销欧洲有多风光,内销中国就有多惨

中国车厂比亚迪(BYD)在慕尼黑车展展示自家电动车。(美联社)

不过所谓的“排除”可能不会即刻发生。中国政府长久以来一直尝试推动国有企业合并,2018年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和一汽—大众(FAW)三家车厂合并的传闻流出,不过2025年稍早,长安和东风合并的计划告吹,两间车厂所在省份的政府都不愿屈居对手之下,既承担失业潮的风险,又得放弃大厂可观的税收收入。中央政府不愿意与地方政府冲突,于是暂缓合并计划。

2010年代中国当局提供低利率贷款等丰厚的奖励措施扶植汽车产业,吸引许多小型车厂投入发展,尽管今日不少新创公司破产,众多亏损严重的厂牌仍咬紧牙关。其他车厂不太可能承担风险收购这些小型厂牌,北京当局可能正施压地方政府停止资助这些摇摇欲坠的小厂,但就如谘询工资“中国汽车洞察”(China Auto Insight)常务董事涂乐所说:“糟糕公司的倒闭速度还不够快。”这些勉力经营的车厂可以继续提供就业机会,对地方党委的政治地位有所助益,因此地方党委也会倾尽全力保全汽车产业。

不过,价格战可能会让实力最坚强的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厂牌继续领头,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等新创厂牌展露头角,还有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也成功拓展汽车产业。资深分析师指出,最好的企业能够调整成本结构,以调适愈来愈低的售价,也有许多公司转向出口寻求更高的毛利。智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遽增为四倍,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接近350万,较去年同期成长18%。

2024年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关税,以补偿不公平的补贴造就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欧洲仍是中国电动车的主要出口市场,撑过国内残酷价格战的中国车厂,有办法承受欧盟加征的关税。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施密特汽车研究”(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2024年上半年中国车厂在西欧的市占率为3.1%,2025年上半年则增加至5.2%。

相较之下,仰赖中国市场的外国车厂则陷入困境,美国福特(Ford)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在国内受到100%关税保护,其在中国市占率逐渐萎缩;欧洲车厂无论在中国或在欧洲市场都每况愈下,日产汽车在中国业务严重衰退,日本丰田的表现比大多数外国厂牌要好,不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渐渐下滑。价格战持续,迫使汽车产业龙头追求精简、高效、创新,这代表中国最坚强的车厂会继续在中国本土与海外市场蓬勃发展。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