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这个美国巨头 已悄悄全面渗透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25-10-04 17:42:36  历侠听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前言

贝莱德(BlackRock)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掌管的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远超全球所有银行的总资产。

它的投资触及科技、能源、消费品等各个行业,但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这些领域。

贝莱德悄然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和新能源等行业。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贝莱德迅速抓住机会,成为首家独立运营的外资基金公司,这一举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贝莱德是如何悄然渗透中国市场的?

贝莱德的崛起

贝莱德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它的崛起离不开创始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和他所创建的精准投资体系。

1988年,芬克与他的几位伙伴共同创办了贝莱德,这家最初由黑石集团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起步时的资产仅为10亿美元。

而如今,贝莱德管理的资产已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拉里·芬克被誉为华尔街的金融天才。

他毕业后迅速进入投资行业,并在30岁时就成为了第一波士顿银行的债券部门负责人。

在经历了因误判利率导致的1亿美元损失后,芬克并没有放弃,而是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过人的执行力,在1988年成立了贝莱德。

贝莱德的成功,除了依赖资金的不断积累和扩展外,更多的是依赖其“阿拉丁”(Aladdin)系统的支持。

阿拉丁系统是一款高效的金融分析工具,它能实时分析全球市场的各类数据,并帮助贝莱德做出精准的投资决策。

这一系统赋予了贝莱德在投资领域的“超能力”,从苹果、微软到可口可乐、特斯拉等大公司的股东名单里,贝莱德几乎无处不在。

它还可以通过精准的数据预测,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为贝莱德的资产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贝莱德的崛起不仅依赖技术创新,它的收购扩张战略也功不可没。

2009年,贝莱德以135亿美元收购了巴克莱全球投资(BGI),一举成为全球资产管理的最大玩家。

通过这一收购,贝莱德获得了更多的全球化投资机会和管理经验,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地位。

贝莱德不仅在美国市场取得了成功,还通过资本和技术的优势逐步扩展到全球各地,尤其是中国市场。

贝莱德的中国战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贝莱德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2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项政策,允许外资独立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这为贝莱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政策上的突破口。

这一政策出台后,贝莱德迅速做出了反应。

2020年8月,贝莱德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并于2021年6月顺利获得了批文,成为首家在中国独立运营公募基金的外资公司。

几个月后,贝莱德推出了第一只在中国市场的公募基金产品。

贝莱德的进驻并非简单的市场拓展,而是一种深度布局。

通过直接投资A股、债券、ETF等金融工具,贝莱德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场内选手”。

贝莱德进入中国市场后,能够直接通过公募基金从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里募资,并且可以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买入债券、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这些都意味着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大。

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方向涵盖了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和制造业上,它的投资力度尤为突出。

自2021年起,贝莱德大规模投资了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新能源企业,甚至通过ETF基金布局了中国A股市场。

这些投资不仅体现了贝莱德对中国绿色能源转型的看好,也反映了它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眼光。

贝莱德还在金融、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包括中国银行、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广核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型企业。

通过这些投资,贝莱德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重要股东,影响力不容小觑。

贝莱德的投资方式并非单纯的资本注入,它更注重的是“公募—创投—上市—并购”的全产业链布局。

贝莱德的投资不仅仅局限于资本注入,还通过提供管理支持、进行战略干预等方式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某些初创企业的投资中,贝莱德通常会要求企业提供数据、设定财务顾问,甚至在董事会中占据席位。这使得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仅仅是资本上的参与,更是战略上的引导。

贝莱德在中国的风险

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本运作与国家安全的风险。

在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把双刃剑。

虽然外资的涌入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带来金融安全、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潜在隐患。

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管理的资金规模庞大,且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

贝莱德的资本流动性非常强,一旦其决定大规模减仓或对冲,可能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贝莱德突然撤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可能会引发股市、债市的大幅波动,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面临压力的时刻,外资的突然撤出可能加剧市场的动荡。

贝莱德的投资不止于资金层面,它还在各大投资企业中占据重要席位,甚至能获得企业的核心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涉及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战略,还可能涉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用户隐私。

这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外资是否能够对中国企业的技术与数据产生过度影响,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强对外资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2024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外资金融机构合规性监管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行为边界。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防范外资利用资本运作对中国经济安全造成影响。

面对贝莱德等外资巨头的进入,中国必须加强金融体系的自主性建设。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合规性审核。

同时,还应加速发展本土金融机构,提升其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通过打造更加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国可以有效应对外资带来的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结语

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资如何迅速渗透中国金融领域,也暴露了金融安全和资本运作中的潜在风险。

在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中,外资的角色愈加重要,但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挑战。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并确保在资本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如何平衡外资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将是未来金融改革的关键课题。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2 英媒重磅爆料:蔡奇涉案!
3 习公主强势介入 王小洪调查蔡奇握实锤
4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 广深为何还够
5 习近平的罕见重大信号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