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海关暨边境保护局(CBP)针对台湾自行车大厂“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因“强迫劳动”而发布暂扣令后,巨大公司除了面对在美国海关的产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外,出口到美国的自行车、自行车零件及配件也已暂停输出。 “暂扣令”对厂商的影响远高于美国对等关税的冲击,这是因为,无论对等关税税率高或低,厂商与其美国客户都可以共同分担关税税率,当然,分担的比率则需视生产者的产品独特性与进口厂商的谈判力量大小而定。 然而,暂扣令是限制厂商无法出口至美国,因此,厂商若无法说服美国政府,则美国市场的获利就会消失。
厂商应掌握人力中介业者对外籍移工引进的方式
就强迫劳动而言,根据台湾劳工阵线与国家人权委员会合作的《台湾企业落实禁止强迫劳动政策》调查报告指出,其针对实收资本额500大企业中为生产型法人机构进行调查,该报告发现多数台湾企业在辨识强迫劳动风险上能力不足,也无法掌握供应链聘雇移工的人权状况与其费用负担。 若厂商在移工的聘雇上多仅倚赖人力中介业者,对于移工与中介业者的契约谈判以及中介业者是否在移工对台湾劳动市场资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藉此对外籍移工收取高额聘雇费用,进而让这些外籍移工“被迫”劳动,此时,使用这些中介公司所引进的劳动,就会让制造业者陷入强迫劳动的风险中。
更重要的是,若产业的领先者被美国政府认为有强迫劳动的疑虑时,则除了被指控的业者外,与该业者合作的供应链厂商有无强迫劳动的问题,也会受到外国政府的检视。 此时,政府除了要协助厂商确认有无强迫劳动的问题外,也需彻底了解其供应链成员是否亦有强迫劳动的疑虑。
政府应禁止提供不重视劳动权益的厂商使用移工台湾要从“要素驱动”的经济成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成长是赖清德总统的竞选承诺,因此,厂商可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厂商已不能再借由未给予劳动者足够的报酬或不友善的劳动环境来降低成本。 若本国政府允许以压低劳动报酬与劳动条件来帮助厂商提高价格竞争力,则这样的行为只是让厂商有更高的机率受到强迫劳动的指控。 过去许多业者多以本国劳工最低薪资应与外籍移工脱钩来做为调高最低工资的谈判条件,这都是以降低劳动成本的思维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因此,若厂商或产业公协会仍仅关注缺工而不愿提调高工资与改善劳动环境,则这些厂商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挑战将愈来愈大,台当局也应限制这类厂商的移工引进或禁止。
在巨大输美市场被暂时禁止后,台湾另一家自行车大厂也宣布全面实施“零付费政策”,所有外籍移工无须支付中介费与服务费,同时,也将对现职移工已缴的招募费提出补偿方案,以免除移工的额外经济负担。 由厂商的行为可以知道,美国CBP的暂扣令对业者的经营冲击是相当大的。 美国CBP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框架提出强迫劳动指标,包括滥用弱势处境、苛刻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债务劳役、扣留工资与超时工作等五项指标,以做为判定企业是否违反强迫劳动的标准,故强迫劳动的认定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 强迫劳动的议题不仅出口制造商与相关供应链业者要注意,只想低薪引进外籍移工的国际观光饭店的业者也应谨慎。

捷安特制造商巨大日前被美发布暂扣令。 (取自巨大官网)
最后,在劳动力供需市场持续无法平衡的情况下,岛内产业要求政府开放外籍移工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是,从本次美国对台湾业者实施强迫劳动暂扣令可知,未来政府在移工的引进或华侨生专班这类引进外籍生实习的作法上,应该更加谨慎。 对厂商而言,解决缺工问题应是最重要的,若厂商一方面解决缺工,二方面又不愿意给予外籍移工合理的工作条件,则一旦这些厂商受到外国政府强迫劳动的控诉,对台湾制造的国际声誉将带来极大的伤害,这是行政院相关部门应尽速检讨修正的。
作者蔡明芳为淡江大学产业经济与经济学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