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 年 10 月 23 日,西湖大学博士后江梦南在社交平台晒出新生儿照片,配文 “从此生活多了一个你,希望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这则简短的喜讯瞬间引爆全网,“写进作文里的女孩当妈妈了” 的感叹刷屏评论区,无数网友用 “恭喜坚强勇敢的女孩” 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感动。
这份祝福的重量,藏在她与命运抗争的三十年光阴里。1992 年出生的江梦南,半岁时因肺炎用药不当坠入无声世界,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当父母发现传统助听器无法让她感知声音时,没有选择特殊教育学校,而是决定教她读唇语 —— 这个 “用眼睛听世界” 的过程里,一个字往往要重复练习上万次。课堂上,她必须全程紧盯老师嘴唇,稍一走神就会错过关键内容,课后只能泡在图书馆啃书本,用十倍于常人的努力拼凑知识体系。
2021 年,她获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成为对其人生最精准的注解,而她在朋友圈写下的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更显内心力量。
博士毕业后,江梦南拒绝停下脚步,加入西湖大学投身前沿科研。即便在孕期,她仍是 “基于深度学习的早发性肺癌免疫微环境预测模型” 项目的核心负责人 —— 这项获 800 万元省级资助的研究,旨在用人工智能提前捕捉肺癌早期信号,为患者争取生机。她曾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记得向上看一眼光,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而这份信念始终贯穿在科研与生活中。




江梦南的幸福并非孤军奋战的结果。2024 年 5 月,她与清华同门袁昊结婚,这段因科研结缘的爱情始于实验室里一句 “吃不吃包子” 的搭讪,婚礼上两位母亲合唱的《为你祈祷》,道尽了两代人的期盼与爱意。如今新生命的到来,更让这份情感有了延续。

更令人动容的是,西湖大学用制度为她撑起了 “平衡的天空”。面对女性科研人员常遭遇的 “母职惩罚”——《自然》杂志调查显示的产后科研产出下滑困境,学校为她开通 “灵活办公 + 线上组会” 通道,更通过 “暖心妈妈” 计划提供每日 2 小时科研托管服务,由工程师接力维护实验进度。这种制度性赋能,让她无需在 “母亲” 与 “科学家” 的角色间做残酷选择。

网友的祝福里,藏着对感动的全新理解。曾经,人们敬佩她 “一个人对抗命运的孤勇”,将她视为绝境中绽放的花朵;如今,更感动于她从 “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女孩”,变成 “用温柔呵护生命的母亲” 的蜕变。有人打趣 “当年作文里的逆袭榜样,现在要写夜里喂奶的章节了”,这份调侃恰恰印证了她形象的立体:她既是攻克科研难题的博士后,也是会为换尿布、哄睡细心钻研的新手妈妈。

争议声偶有出现 —— 有人担忧过度关注打扰其隐私,但更多人认为,这份祝福本质是对 “奋斗者终获幸福” 的集体共鸣。正如她在人工耳蜗帮助下重新学习发音、适应有声世界那样,她的人生始终在 “突破与新生” 中循环,而每一次蜕变,都在刷新人们对 “可能性” 的认知。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两关键人物现身四中会场 习被公开羞辱 |
| 2 | 内幕流出! 张又侠错失良机 |
| 3 | 一个天大好消息传来,北京底气更足了 |
| 4 | 杨振宁与长子的一通电话,暴露了翁帆真实地 |
| 5 | 习和太子党的生死权斗,胜负已分!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