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挺意外的。
最近,好多人关注到这个话题:
医生降薪。
有点打破认知,我不知道别人至少在我眼中,医生属于靠手艺吃饭的具备相当技术门槛的专业人士。
应该是属于比较少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那一部分人。
但现在看来不是。
为什么会降薪呢?
看媒体的报道基本有三个原因:
第一,病人少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产科和儿科,人口趋势吗,没办法。
当然还有医生提到了:
居民不愿意看病了,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好,干脆减少去医院。
这可能跟就业和收入因素有关。

第二,医保控费
我倒是觉得这一点国家做的挺好的。
按照我的经验:
越是基层的医院,过度检查、过度住院、过度开中成药的可能就越大。
本质上是把医保当成创收的来源了。
我说个最离谱的例子:
有一次娃呕吐,儿科医生一上来就让住院,我说还没检查呢,她说住院不耽误,我说先检查,啥也没问就让去抽血,然后才注意到开了三大管血+扎手指+流感拭子+便检,我怒了跑去质问小孩一次抽这么多血合适吗,医生还不高兴要我签字,后来就是个简单的肠胃炎,查个小血就行了,最后又开了一堆中成药,让我付钱之后再过来拿病例,我没理她就走了。
几十块钱的事情,被搞到1000多,就算是医保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当然我觉得可能不完全是医生的问题,他们也是被医院指标逼的,为什么呢?
因为医院有负债。
第三,医院负债
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除了一部分差额拨款的,大部分其实是自收自支。
前期一些医院扩张、引进设备,形成了不小的负债,如今经济下行叠加政策收紧,现金流一下就紧张了。
怎么办?
要不从病人身上出,要不从医生身上出。
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医生多背着住院和开中成药指标。
前年吧,回老家跟医生同学吃饭,他说他们医院半年没有发工资了,我当时听了还不敢信,回头想想医院崭新的大楼,好像明白了。
怎么看这个事情:
我觉得再争议医生工资高低已经没有意义了。
似乎应该换个思路:
医生都去开滴滴了,如果你的主业突然没了或者不挣钱了,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也去开滴滴吗,好像没那么好做了。
这么多年,滴滴可能已经成了一个行业冷暖的温度计:
2016年,北京房价翻番,我跑回来了,打车遇到一个创业失败的滴滴师傅,他以前是小老板,创业失败卖了两套房子,跟老婆离婚隔离了债务,靠开滴滴维持生活。
2018年吧,几大行业整顿,从业人员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也都靠开滴滴做为过度阶段维持生计的方式。
疫情之后,我们看到有偏远省份吃财政的基层人员也开始开滴滴了,今年还看到地方公开鼓励这种行为。
然后女司机也变多了,更多行业的人员加入了,直到最想不到的医生也加入了滴滴大军…
其实早就饱和不挣钱了。
想来想去还是那个思路:
降低负债,保证现金流,至少留足半年的失业资金,另外搞点副业吧,如果是兴趣相关就最好了。
国外流行的零工经济,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
可以留言说一下,你主业之外,有没有别的赚钱的办法?
就这样。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她一生“风流”成性“撩”汉无数 56岁依旧 |
| 2 | 悬赏金100万元 通缉王沪宁宋涛 |
| 3 | 不寻常的举动,华尔街预感中国要有大事? |
| 4 | 史上最狠!留学生出路将被堵死,最快年底生 |
| 5 | 军报突提“枪响” 火拼细节曝光!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