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今天,人们更应该具备一种随时学习的能力,像在笼子里爬滚轮的仓鼠那样,不断地学习,学习一切能活命的本事。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计算机专业的窘迫。
麦可思研究院《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关于“2022-2024届本科主要专业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落实率”的统计显示,2024届计算机类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有82.4%,在61个主要专业类中排名倒数第十一,显著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的86.7%。
比“外国语”都低,这还能忍吗?
计算机专业不仅就业率降低,收入也在下降。据统计,从2014届开始,计算机专业应届生薪资排名常年居于高薪专业榜单第五位左右;但在2022届,该专业月收入下滑至第八位;而到2023届,则直接跌出了榜单前十,位于第二十七位。

《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节选(图/网络)
有应届生就直言,“按我的了解,计算机专业刚毕业出来,工作经验少的应该也是六千到八千吧,但是有很多企业六千都给不到”。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科就逆袭了,过得有多好。而是理工科也不妨放下骄傲,看清现实吧:
在大潮面前,文科理科有什么区别?
01
计算机专业为什么不吃香,原因其实有很多。这肯定也有水位的变化,历史、外语专业肯定也不会好哪儿去。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即原本视为有点“护城河”的专业,正在被AI之类的技术演进冲得七零八落,比想象中更剧烈。
近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一批IT企业大裁员。比如电商与科技巨头亚马逊日前宣布净裁减约 1.4 万个企业白领岗位,此次调整覆盖人力资源(PXT)、云计算(AWS)、广告及设备与服务等多个核心部门,是 2022 年底以来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人员结构优化行动。
至于原因,则是“为了聚焦AI转型以及让组织更敏捷”。说白了就是有AI,你们可以滚了。
而在今年5月,微软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6000人,占其22.8万名员工总数的约3%。这也是该公司自2023年裁员1万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讽刺的是,公开报道中微软的AI战略已初见成效,据CEO纳德拉透露,公司约20%至30%的代码由AI生成。
也就是说AI来势汹汹,结果先碾上了写代码的程序。

图/图虫创意
别看每年高考季,各路英豪们拿AI写高考作文写到飞起,前不久一个中学生写了一篇怀念奶奶的文章,都被人怀疑是AI写的。
目前AI最大的民间应用层,就是写代码。毕竟任何文科,多少还需要点个性,用AI写的文章也只能是嗅出AI味。但可以放心,现在100%的程序员都会用AI写代码,而且看不出痕迹——这种标准化的语言,就是AI最擅长的地方,对于AI来说,就是从机器语言中来,到机器语言中去。
而这带来最大的冲击,是大幅削减码农的需求。码农已经和车间工人没太多区别了,不需要那么多人没日没夜地手搓代码,只需要给予指令,等待反馈,然后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想一想看监视镜头的保安,一个人能管一个园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程序员已经彻底沦为初级工种了,天才程序员也还是需要的。异常复杂的代码实现,还是需要人类的灵感。
但这样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了,想想全国有945所院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年乌央乌央的毕业生,出这种人才的概率可能不那么高。
而且,即便是天才程序员,他也怕AI。Meta 公司新晋亿万富豪、被称作 “下一个比尔・盖茨” 的 Alexandr Wang(汪涛),在采访中就说:“我写过的所有代码,5年内都会被 AI 取代。”
5年,一个计算机毕业生才刚毕业,世界可能就变了。
02
今天我们身处的时代,确实是个学历缩水的时代。不只是拥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拥有的知识也越来越没用。
日前有媒体报道,美国数据分析巨头帕兰蒂尔(Palantir)正在发起一场对所谓“出了问题的”大学教育的直接挑战,该公司通过一项创新的“精英奖学金”计划,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募人才。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如果参与者表现出色,将有机会直接获得Palantir的全职工作,而无需大学学位。

图/网络
这项实验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绕开传统四年制大学、直接进入科技行业核心岗位的路径,也反映了如今一些高科技公司对当前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有效性的深刻质疑。
其实,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就像那句调侃,高中仿佛是“人生知识水平的巅峰”:那时候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三角函数,解得出高次方程,记得住气候洋流,背得出历史年表……虽然这些知识除了考试可能也没什么用。
但这种调侃却无意间反衬了一种现实:大学教育,确实没留下什么“我涨知识了”之类的印象。当然,这肯定不准确,大学肯定还是(在考前一星期)背了很多专业书籍,在学生组织里谋得了一官半职,学会了查寝室和向导员写汇报材料,为了加分、保研学会了参加各种所谓的创业项目……
这些也有用,但真的离社会太远了。对于企业来说,可能还真的不如熟练使用AI,会套Excel模板管用。
大学其实是个很原始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三、十四世纪(不过国内一些高校说自己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人们想象中的大学,是那种贵族化的、古典化的教育模式,灌注着“看不见摸不着反正就是有”的人文精神,大学生应该是从容不迫、慢慢熏陶,然后出来的就是一个“重新成长”的人。
可惜,这种想象式的old school风格,未见得能真正适应这个日渐流水线化的世界。在大学里也许真没学到什么“管用的技能”,相比可能还是岗前培训、“破冰行动”之类的企业毒打,对一个人塑造更快。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一些原本被视为有技术门槛的专业,在技术冲击下也渐渐露出了原形。原来技术只要稍微一迭代,那些令人骄傲的能力,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图/图虫创意
当然,别把这当成文科生的“复仇”,文科生只不过更早被打脸罢了。以前学文科,学了很多宏大又粗线条的知识,还以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通“先圣治理之术”。
结果工业化生产一来,稍微需要标准件和可验证的逻辑,文科生那套“思考的深度”“洞察的质感”立刻就被市场打回原形:写方案不如模板,写文案不如A/B测试,写报告不如商务软件系统自动生成。文科生那点自我感动的才华,被现实揉搓得明明白白。
只不过,今天轮到理工科了,被同样的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等AI把代码变成流水线产品、把开发变成提示工程、把“专业门槛”变成“熟练使用工具”(远古人类进化的象征),很多原本看似坚固的东西,也开始显得轻飘飘。
“这谁不能干啊?”老板啐了一口,随手就在优化表上把名字一划。
03
英伟达的皮衣黄曾经在一次活动中阐述自己的观点:AI取代不了人 ,但不用AI的人将被用AI的人取代。
他这么说,也有安抚情绪的意思,毕竟他还是想卖AI芯片的。但现在人们天天津津乐道AI,却根本无暇想一件事:自己的饭碗,真的会丢掉的。
人们应该认清命运——在技术面前,大多数人都变成了“骆驼祥子”。你干的活并不高级,你也必须一直拉车,否则,随时汹涌的浪潮会卷过来。
人们或许真的需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并不是说大家应该穿上送外卖的黄衫或蓝衫,而是别把自己的大学教育、专业背景太当回事,别整天觉得自己是“文科生”“理科生”而互相攻伐——在技术面前,你们都算什么?

图/图虫创意
在今天,人们更应该具备一种随时学习的能力,像在笼子里爬滚轮的仓鼠那样,不断地学习,学习一切能活命的本事。
喜欢直播,就去蹦蹦跳跳;想剪视频,就赶紧上个网课;能做点电商,就赶紧找找进货渠道;想学AI,就赶紧琢磨一下,在小平台上接个单试试。别管自己专业是什么,有机会接触点新工具、新流程、新岗位,哪怕只是打个杂、跑个腿,也别那么多顾虑。这些,可能都比你身上那个专业光环管用。
在今天人生活成什么样,可能已经不再由你所学的专业决定,也不再由你的学历决定,而是由一个更冷酷的变量:你有没有及时更新自己,哪怕学一些最基础的技能。

直播公司进学校招聘(图/网络)
想想前不久,还有直播公司进学校招聘,引来了不少口诛笔伐。仔细想想又何必呢,还觉得“坐办公室”比直播高级呢?一年年薪(如果有工作的话),可能还没别人的粉丝数多,都哪来的优越感呢?都几点了,还天天“士农工商”呢?
或许我们该承认一个更朴素的事实:时代已经不再按专业分配命运,而是看谁更能适应这个时代。与其守着一纸学历怀旧,不如早点把自己更新成能跟得上变化的人,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得“能学一点是一点”。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悬赏金100万元 通缉王沪宁宋涛 |
| 2 | 不寻常的举动,华尔街预感中国要有大事? |
| 3 | 她一生“风流”成性“撩”汉无数 56岁依旧 |
| 4 | 史上最狠!留学生出路将被堵死,最快年底生 |
| 5 | 军报突提“枪响” 火拼细节曝光!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