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让区域国家感到不安的,是战狼外交再次出现。偶尔以强烈的辞令回应外界抹黑,或许能对外显示自己不好惹,但除此之外对解决纠纷、推进外交议程,并无法起到实质的积极作用。
不妨从中日双方至今采取的姿态,以及明面上划出的框架,来解读“台湾有事”论这盘棋接下来可能的走向。目前为止应注意到的一点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7日发表相关言论至今,过了两个星期,双方主要是隔空交锋。中方在经济上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也在这期间进行实弹射击演练,但事态没有升级至武装对峙。
换言之,双方仍在有序范围内把控局势,并且相互试探的意味多些。中方开出的要求很直接明了,要高市早苗收回言论。不过这是明面上的姿态和既定措辞,明眼人应能看出日方不太可能收回言论,或至少目前没有迹象显示高市早苗准备这么做。虽然已有来自朝野两党的前首相,相继指高市不该发表那样的言论,但高市如果评估撤回言论,对自己的形象和民意支持不利,更可能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来降温。
中日也不是第一次在历史包袱、安保和地缘政治等课题上舞探戈。日本决策层无论是在中国的红线,或是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上必定心里有数。正因如此,日方的言论才会被解读为明知不可而为之。高市虽是新首相,但已是日本政坛老手,还是保守派人物,是以中方更倾向认为,她是仗着有“无辜”牌可以打,借这次质询顺势把台湾明确拉入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范畴。
截至11月21日,高市的立场本质上没有强化或软化,仍坚持围绕存亡危机事态的政府立场一贯,还尝试释出积极信号,表示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想法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她在这轮表态中,回到2015年日本通过安全保障法制时,有关“存亡危机事态”的宽泛论述,即对事态的定义须结合实际发生的具体情况,对全部情报综合判断。
中日双方摆出的政治姿态形成强烈对比,也相当耐人寻味。日方在措辞上坚守立场,态度沉稳。这可解读为显示自己无意再触怒中国,但也可能是因为在“台湾有事”论这波操作上若继续炒作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也与“无辜”牌的论调不符。
中方在措辞和反制措施上则逐步升级,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日大使,分别“奉示”要求与日方代表会面,以及告诫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游或留学,和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连续两个星期的施压,一定意义上也在借这次风波,试探高市这名新首相的能力和作风,况且是高市发言不当在先,还触及中方的红线。因此在中方看来,任何形式和力度的反制措施,只能算是“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相比日方相对沉着的姿态,中方在措辞和反制措施上逐步升级,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日大使,分别“奉示”要求与日方代表会面,以及告诫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游或留学,和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法新社)
这些工具和手段自有向对方施压的作用。让区域国家感到不安的,是战狼外交再次出现。偶尔以强烈的辞令回应外界抹黑,或许能对外显示自己不好惹,但除此之外对解决纠纷、推进外交议程,并无法起到实质的积极作用。相反的,还会引来国际社会疑惑,这样的外交姿态,是要把全球合作进程引向何方。
上周,中国海军学员在“长白山舰”的飞行甲板上排出“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文字队形,这何尝不是在处理台海问题上应有的视野。中日这轮纠纷中,固然有彼此试探的成分,但也因此出现不断的加码对抗。这只会使区域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加。要加码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对对方的信任,以及如何评估对方的用意。高市作为日本保守派,要与中方建立互信,门槛相对更高。但对两国政府而言,更大的考验在于,如何不让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诱惑,成为放下历史执念的阻碍。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倒退最快国家:从全球第六到穷国,只用了五 |
| 2 | 又一大国介入台海,专机离华,撂下三句话 |
| 3 | 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他比美国还嚣张 |
| 4 | 日本政府罕见公开1真实资料 狠打脸中共 |
| 5 | 民意汹汹,川普改口了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