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亿港元的保险赔偿能否支付起重建费用?
香港大埔宏福苑火灾可能触发香港住宅保险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理赔。
香港特区政府周五(28日)最新的公布让人痛心,大埔宏福苑大火至今造成128人死亡、79人受伤,包括一名殉职消防员。
据香港文汇报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7日晚9时,社会各界合共已向受灾居民捐款逾10亿港元;再加上中国太平(00966.HK)承保宏福苑综合保险的20亿港元赔偿上限,能否撑起千余家庭的希望?
20亿港元赔偿上限
随着火灾被控制,保险理赔成为各界关注的核心。作为宏福苑的主要承保方,中国太平旗下太平香港在事件中被推至聚光灯下。11月27日消息曝光后,中国太平港股盘中曾一度急跌8%,创下近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市场担忧巨额理赔将侵蚀公司利润。
面对危机,太平香港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声明中承诺“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并且目前已经与宏福苑立案法团和大部分个人客户取得了联系,全速推进理赔工作。

图源:香港01
事实上,太平香港对宏福苑的承保覆盖多个关键险种。
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站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2025-2026年度屋苑向“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投保,投保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保险类别包括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公共责任保险、现金保险和集体个人意外保险,四类保险总保费为33.77万港元/两年。
其中,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的保额为20亿港元,公共责任保险中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法例要求的保险)每一事件的保额为1000万港元、第三者责任(人身伤亡及财务责任)的保额为每一事件2000万港元。

针对此次事件,业内分析指出,20亿港元的公共地方财产险“大概率将全额赔付”,每次事件2000万港元的第三者责任险也存在全额赔付可能,集体个人意外保险每人10万港元的赔偿标准,若按128名遇难者计算,赔付总额将达1280万港元,此次理赔大概率将触及各险种赔偿上限,总赔付金额可能超20.4亿港元,可能成为香港住宅保险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理赔案例。
20亿赔偿怎么分?
20亿港元的财产全险赔偿上限,看似数额庞大,但分摊到宏福苑1984户家庭身上,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按简单算术计算,20亿除以1984户,每户约可分得100万港元左右,但实际赔偿根本不会如此均分。
首先,这20亿保额的核心用途是“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修复”,涵盖楼体结构、公共走廊、电梯、消防系统等固有设施的修复或重建费用,而非直接发放给住户的“安家费”。其次,除了建筑本身,理赔资金还需覆盖第三者人身伤亡赔偿(1280万港元)、公共区域损毁清理、临时加固等多项开支。

图源:香港01
对住户而言,真正能直接弥补损失的是个人投保的家居保险。
但宏福苑作为建成42年的公共屋邨,居民多为基层群体,不少家庭可能未购买足额家居保险,屋内财物损失、装修费用等大概率需自行承担。
10亿赈灾捐款驰援
就在保险理赔启动的同时,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
据星岛头条,行政长官李家超27日到现场视察时指,目前有500名居民入住临时中心,民青局已物色1000个单位,包括青年宿舍及酒店,可入住约一至两星期,后续则以过渡性房屋、房协专用安置单位为主,初步可提供1800个单位,并向每户受影响居民派1万元。
据香港文汇报11月28日报道,火灾发生后的一天,赈灾捐款已逾10亿港元。
其中,香港赛马会宣布捐出约1.7亿元,包括向死者家属发放15万元、严重伤者10万元、一般伤者5万元紧急援助金,并为搬迁家庭及过渡房屋提供资助及家具。李兆基基金、九龙仓、马云公益基金会、腾讯、汇丰和恒生、中国宏桥等各捐3,000万元。

部分捐助机构,图源:香港文汇报
这些捐款将主要用于受灾居民的临时安置、生活补贴、医疗救助及心理疏导,为陷入绝境的家庭送去及时雨。
但需要明确的是,赈灾捐款与保险赔偿的用途截然不同:保险赔偿聚焦“硬件重建”,解决楼体修复的核心资金;捐款侧重“民生救急”,保障居民短期生活。两者形成互补,但要真正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还需要更长期的资金支持。
能否覆盖重建费用?
宏福苑的重建究竟需要多少钱?结合香港公共屋邨重建的历史数据,中国太平的20亿赔偿基本是够的。
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2024年3月披露的信息,近年完成的公屋重建项目,每单位平均建筑成本(含拆卸、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约为80-86万港元。宏福苑共1984户,主体建筑重建至少需要15.87亿至17.06亿港元。

但还需要考虑灾后结构安全检测、损毁残骸清理、危险废物处理等,以及重建时升级消防系统,总体应该会比较紧,若有缺口大概率需由香港政府兜底,通过房委会专项重建基金、财政拨款等方式弥补。
给内地敲响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宏福苑的惨剧,不仅是香港的城市伤痛,更给内地无数老旧小区敲响了警钟。十四五时期,内地已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但还有大量楼龄超30年的未改造建筑面临与宏福苑相似的问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保险保障的缺失。
香港保险监管局对火险及工程险有明确的合规要求。火险必须覆盖楼宇重建成本,保额需定期评估调整;工程险则要求承建商在开工前投保,保障期间需覆盖整个施工周期。

图源:香港01
但内地和香港居民的风险意识、保险意识、风险状态差距非常大。内地物业公司被默认为消防责任主体,业主忽略自身财产保护责任。居民个人家居保险的渗透率也极低,难以应对突发灾害。
实际上,在内地,住宅小区的“财产一切险”或“物业综合险”通常由物业服务企业或业委会投保,但其普及率低,许多老旧小区更是处于“裸奔”状态。
128条逝去的生命,让宏福苑的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伤痛。我们需要从悲剧中汲取教训,筑牢城市安全的防线。对香港而言,需加快淘汰高危施工材料、完善老旧楼宇安全检测机制;对内地而言,要以宏福苑为镜,正视老旧小区的安全短板,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安稳的居所中生活。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火药桶引爆!传28省联手逼宫中南海 |
| 2 | 中国真正的“大清洗”开动了 |
| 3 | 重大泄密!有人背后向习桶刀子 |
| 4 |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 而不是廉价航空 |
| 5 | 香港网友愤怒:第一次这么希望中共和台湾开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