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永发来稿:在“胡锦涛为什么隆重纪念胡耀邦(一)” 中,笔者谈论了胡锦涛与胡耀邦相似的从政履历、胡锦涛以胡耀邦的得意弟子和忠实信徒自居而仿效胡耀邦的话题, 笔者在“胡锦涛为什么隆重纪念胡耀邦(二)”中将侧重谈及胡锦涛与胡耀邦的历史渊源。
胡锦涛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就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在1964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见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工青妇大辞典》第439页) ; 他从1982年到1987年,先后担任了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 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和第一书记、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这个时期是胡耀邦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时期。 正是在胡耀邦抓共青团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胡锦涛完成了中学、 大学的教育; 特别是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时, 胡锦涛经常参加各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 就算他当时没有见过胡耀邦, 也从报刊、 电台、 电视中熟悉了胡耀邦。 对于胡耀邦在粉碎“四人帮”之后, 敢于冲破巨大的上层阻力, 发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在全党、 全国的大讨论, 大力拨乱反正, 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在1981年6月底举行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 在该年7月1日纪念建党六十周年大会上胡耀邦作了手舞足蹈、 激情洋溢的长篇讲话。对于这段历史和变化,虽然胡锦涛远在甘肃省基本建设委员会, 但由于这时的胡锦涛已经是副处长、 副主任, 成为中级领导干部,加上胡锦涛的政治嗅觉特别敏锐, 单单是稍为阅读一下党报党刊, 就可以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了,更何况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定期地参加该省建设委员会党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呢?
然后在宋平和中共甘肃省委的推荐下, 胡锦涛得以杀回首都北京,参加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中央党校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行正规学习。 1982年7月20日毕业时他与其他141名同学受到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南海的接见,并聆听了胡耀邦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关于《对中青年干部的殷切期望》的长篇重要讲话:“今天在座的142位都是中青年干部, 最大的57岁,最小的35岁。 大体上可以这么分: 20至40岁算青年干部, 40至60岁算中年干部, 60至80岁应当算是老年干部了。我今天专门讲一个问题: 对中青年干部的殷切期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培养、 选拔接班人。 接班人从哪里来?当然首先是从中年人里面选拔, 然后从青年人里面选拔。” 胡耀邦讲到激动时刻, 突然站起来指着胡锦涛等学员说: “是不是从你们这142个人中选拔, 我不清楚。 这要经过党和人民的选择、 鉴定和公认, 要经受历史的考验,这没有什么客气的。......我们的事业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来接班, 但一定要彻底废除‘文化大革命’ 那种指定接班人的做法。 谁能当接班人,要经过社会历史检验, 党和人民公认, 不能个人说了算。 任何一级党组织, 任何负责人,都不应当向这个那个中青年干部封官许愿,而应当向他们讲实话, 提要求, 提希望, 依靠群众和实践来检验。 一个同志要有出息, 为党做出重大贡献,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世界上、 历史上一切重大的成就, 没有哪一项不是经过极大努力的。...... 任何一项事业要取得成功,第一要靠艰苦努力, 第二要有正确方法。 没有这两条, 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所以要先讲这番话, 无非是希望你们了解自己的历史重任, 好自为之。至于你们今后能否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归根结底, 只能取决于你们自己的努力。 下面再讲六条希望......我们的中青年干部,不论现在在什么工作岗位上, 今后十年、 二十年、 以至二十一世纪的开始时期, 将要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光荣使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把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提到这样重大的战略地位上来的根本原因。 我讲了六条, 总起来是一句话, 希望我们的中青年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多多要求自己。 这就是我讲话的主旨。 我同在座的142位同志, 以后要再象今天这样相聚在一起, 恐怕很少有机会了。 我再说一遍,希望你们争取为党为国多挑重担, 多贡献力量。 我同中青年同志谈话太少了, 今天讲的都是火辣辣的话, 没有‘恭喜发财’的话。 见面机会不多,讲一点严格要求的话, 我的心意是诚恳的。”(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组工通讯》和新华社《了望》杂志) 。
仅仅离开北京不到四十天,胡锦涛就作为中共甘肃省代表团的党代表, 到北京出席1982年9月1-12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听取胡耀邦代表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并作为最年轻的一员, 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他与其他新当选的李鹏、 李瑞环、 罗干、 钱其琛、 王兆国、 杨正午(现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等年轻中央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一起, 9月13日下午4时30分被胡耀邦带去觐见邓小平、 叶剑英、 陈云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领导人(见1982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从1982年9月到1986年10月的中共十二届一、 二、 叁、 四、 五、 六中全会, 以及1985年9月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正是胡锦涛担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 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 全国青联主席、 全国少工委主任、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中央团校校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时期, 他经常向胡耀邦总书记请示、 汇报工作, 请求胡耀邦总书记接见、 出席共青团、 少先队的有关重要会议和活动,陪同胡耀邦总书记会见来访的外国青少年代表团和国际青年年“亚太地区各国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各代表团, 1985年6月胡锦涛率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全部书记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向胡耀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关于团中央及其整党工作的汇报。 例如胡耀邦1982年12月31日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面对当选为团中央第二书记的胡锦涛等新一届团中央委员会作了《你们应当胜过我们》的讲话:“青年同志应当胜过老一辈, 这个口号要成为全党的一种舆论。我这里讲的青年同志, 指的不单单是你们314位团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而是包含你们全体团的干部, 也包含现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年轻干部 ;我这里讲的老一辈, 指的是老党员、 老干部, 也包括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团的干部一定要了解, 你们肩负着双重任务: 第一重任务,是要带领、 团结、 教育团员和青年, 站在四化建设的前列, 英勇奋斗; 还有一重任务, 就是要准备接替老一辈,把老一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每个年轻的干部, 不管你在哪条战线上,都要充分理解这个双重任务,这是历史赋予你们的重任。”(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
在1984年7月25日-8月4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和辅导员会议即第一次少代会期间, 胡耀邦总书记、 赵紫阳总理, 以及万里、 习仲勋、 李鹏、宋平等领导同志在时任团中央第二书记、 全国青联主席、 全国少工委主任的胡锦涛陪同下, 接见了出席会议的部分代表。 胡耀邦说,你们这个会也叫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树雄心立壮志的会议。 我们坐在这里的人只能代表二十世纪, 到二十世纪末, 要靠你们, 靠你们上台,靠你们接班。 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习共产主义理论,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领。 你们将来要比我们现在强。你们的本事应该比我们大, 人民需要你们的本领比我们大(见1984年8月4日《人民日报》)。
还有更加令人难忘的是胡耀邦在胡锦涛主持组织两代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及胡锦涛当场根据胡耀邦的讲话即时作出的精彩回答! 根据1979年团中央的工作部署, 根据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的精神,胡锦涛继续组织开展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的大型活动, 结合搞纪念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的活动,决定在1985年4月30日到5月3日召开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队)表彰大会, 其中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举办两代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请胡耀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 在4月30日表彰大会的开幕式上,胡锦涛作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作了《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功立业》的重要讲话, 中共5月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团中央这一活动,并在该报第二版刊登了胡锦涛讲话的内容, 他这篇讲话的标题实在是太吸引领导人、 报社编辑和广大团员青年了,连曾经从事共青团工作达二十七年之久的胡耀邦总书记在第二天即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两代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都流露出高度赞赏的真情; 使得庆祝工人阶级国际劳动节的报道黯然失色。 1955年8月30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在北京市欢送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黑龙江省北大荒的大会上, 发表了《向困难进军》这样热情洋溢、 鼓舞人心的讲话,并代表团中央向带队出发去北大荒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授旗(摘自香港凌天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怀念耀邦》第一集第56页);胡耀邦后来几次到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 都到北大荒去慰问杨华等队员。
以下是1985年5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内容: 1985年5月1日下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勤政殿亲切会见了为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英勇奋斗,走在前头的两代青年---五十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代表、 八十年代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队)的代表, 勉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 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室里, 胡耀邦等同志和两代青年的代表围坐在一起,(胡锦涛作为会议主席, 刚好坐在胡耀邦总书记和代表党中央分管共青团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之间,举行了座谈-----这是笔者根据当时的照片加入的) 胡耀邦一眼认出了叁十年前带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杨华, 他说, 你今年五十叁岁,你去北大荒时只有二十叁岁。 当他听说在座的新长征突击手中年龄最小的代表李中笑今年才十八岁时, 便笑着对她说: 到2049年,就是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的时候, 你才八十二岁。 一百年, 大约是叁代人。 今天在座的, 也是老中青叁代人。 我算老的,启立同志和五十年代的垦荒队员算是中年, 其他同志是青年。 这叁代人的青年时代处于叁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老一代人的青年时期是处于创建新中国的开拓时期、 垦荒时期、 播种时期; 第二代人的青年时期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开拓时期、 垦荒时期;你们八十年代的青年正处于建设四化的奋斗时期。 不管哪一个时期, 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很大的成功因素要靠青年。 青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生力军, 我们寄希望于青年。 胡耀邦强调说, 创建新中国的开拓时期是要流血牺牲的,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牺牲了多少人!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烈士就是那个时期青年中的一个代表。 在建设新中国的时期, 在垦荒的时期, 是要忍饥受冻的,要向困难作斗争, 向困难进军。 到了八十年代的今天, 忍饥受冻是不会了, 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呢? 我看是不能不要的, 现在就是要奋发进取。胡锦涛同志号召你们要为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建功立业, 这个口号提得好。 要做到这一条, 没有奋发进取的精神行吗?我们要重新唱起五十年代曾经唱的向困难进军的歌。 五十年代青年垦荒队所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把是不应熄灭的! 胡耀邦挥动着手臂说, 用一百年的时间,经过叁代人的努力, 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志气! 什么叫有理想、 有志气、 有出息?就是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 在座的两代青年都被胡耀邦同志的话所激动, 五十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代表说, 向困难进军、向困难冲锋这一口号, 一直鼓舞着我们。 有的代表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的垦荒队员之歌。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 候补书记郝建秀,以及出席座谈会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 也在会上讲了话。 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代表青年们在会上表示, 一定不辜负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希望,决心肩负起八十年代青年的历史重任, 为建设第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勤奋学习、 刻苦工作、 勇于献身。 他问在座的青年,能不能这样向党表决心, 青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能!
在这次座谈会之后, 胡耀邦总书记曾与也从事过青年团工作的中央书记处成员胡启立、乔石等人说过, 胡锦涛这个人的可塑性很大, 值得好好栽培。 胡耀邦喜爱上胡锦涛了, 在1985年6月11日下午会见博茨瓦纳民主党代表团时,不但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钱李仁作陪, 而且要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参加会谈和宴请活动(见1985年6月12日《人民日报》);于是有了1985年7月他安排胡锦涛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任命。
胡耀邦从1987年1月辞去总书记职务到1989年4月突发心脏病逝世这段时间, 胡锦涛利用参加中央召开的有关会议机会,以及赴京公务之余, 还是可以见到胡耀邦这位老领导的, 只是很难听到老领导发表讲话了。 除此之外,还有叁次比较特殊的机会使胡耀邦总书记得以更好认识胡锦涛, 从而十分赏识、 重用胡锦涛, 把胡锦涛视作他自己的嫡传弟子看待。 第一次是中共十二大召开之前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期。 根据邓小平、 叶剑英、 陈云等人的意见, 按照中央有关决定的精神,胡耀邦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一项重要事项, 就是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提出有关干部人选, 提供任命干部的依据; 在这方面,胡耀邦是不遗余力地提拔了大量干部, 其工作作风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但并不等于说, 胡耀邦选拔干部不慎重, 事实上他十分慎重。胡耀邦作为中共十二大人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 为了起草好十二大的工作报告, 遴选出优秀的年轻干部当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暂时放弃下到有关省、 直辖市、 自治区去考察地区工作, 夜以继日地投入遴选新一届中央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的组织考察和起草党代会工作报告等工作。无论是何人向中央荐举领导干部, 他都十分认真对待和严格要求, 按照正常途径来任用干部的。 比如, 1981年中央和他在听到到过湖北省考察工作的邓小平说, 在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发现了一个叫王兆国的人才, 值得提拔使用之后,他派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率领考察组去全面考察王兆国, 然后才提请中央开会讨论是否任命使用王兆国。 尽管胡锦涛是宋平和中共甘肃省委推荐的,但胡耀邦还是多次过问过胡锦涛这个人的, 如果胡耀邦这一关通不过, 胡锦涛是难以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因为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或当选为中央委员, 就意味着进入了中共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因而对于象胡锦涛这样一位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人选, 是要经受得起历史和群众考验的, 否则就会出现当年毛泽东提拔王洪文这样的大笑话。在这一项工作中, 还体现出胡耀邦的民主领导作风, 如他倾向于安排当时的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作中央委员候选人,但考察领导小组不同意,最后他也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次是从1984年4月到1984年11月胡锦涛在团中央第二书记的位置上准备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时期。 1984年4月, 胡耀邦安排原中央组织部长陈野萍改任中中央组织部顾问, 任命中央办公厅主任乔石改任中组部长,任命王兆国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并继续兼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只是指定胡锦涛主持团中央的日常工作。胡耀邦为此在1984年4月份叫胡锦涛跟随自己到河南省和湖北省考察工作, 事实上胡耀邦利用这些机会对胡锦涛进行面对面近距离的直接考察,并在亲自考察之后, 还通过观察胡锦涛当年国庆节前后接待应邀来华访问的3000多名日本青年等实际工作做得如何; 到了该年11月,胡耀邦才任命胡锦涛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可见胡耀邦特别重视干部的考察工作, 特别严格任命共青团中央主要领导干部。 第叁次就是胡耀邦到贵州实地考察贵州和胡锦涛的工作, 这简直是一场令胡锦涛根本无法进行准备的严肃又严格的当面考试。
1986年2月7、 8日, 胡耀邦率领近叁十个中央国家部门的负责人前往贵州考察、 指导、 支持贵州和胡锦涛的工作。 胡耀邦通过胡锦涛代表省委、王朝文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汇报, 接触广大干部群众, 到贵州省安顺、 黔西南兴义地区和天生桥大型水电站等城乡厂矿电站山村学校的考察,看到了自己五、 六十年代当团中央第一书记时期的老部下---原团中央委员、 原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王朝文省长, 以及省顾委苏钢主任等老同志,他们都特别乐意在胡锦涛手下工作, 坚决服从胡锦涛的领导, 胡锦涛也十分尊重老同志; 看到胡锦涛到任才半年, 就频频到下面县区摸底调研,基本搞清楚了全省的情况, 具备象自己那样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 在向他汇报工作时, 不需看笔记本就能够准确地说出数据来; 看到考察过的地点,他既没有事前指定要到哪一处参观考察, 也没有叫胡锦涛事先进行布置现场, 几乎是突然袭击的去检查, 在实地考察之后, 他就感到,虽然贵州还比较贫穷, 但贵州省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看到胡锦涛在“地无叁里平、 天无叁日晴、 人无叁分银 ”“夜郎国”的毕节地区, 参照广东深圳特区, 建成了开放试验区, 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打开了全省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他还和胡锦涛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 与各族人民一起欢度了1986年春节(摘自1986年2月10日和24日的《人民日报》)(无独有偶, 时隔十九年之后, 在今年2月7-10日, 又值中国春节之际,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又回到了贵州省考察工作,同样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 与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度过了今年春节, 使得在这二十年间,两胡这两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两度在兴义日期又完全相同的时刻,与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度过了两个春节, 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引起轰动。见2005年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此外, 这两胡还在贵州举办了全国老团干联欢会。 胡耀邦对胡锦涛的出色工作和显着政绩感到十分满意,特别开心, 满怀深情地欣然提笔, 为贵州全省人民和胡锦涛写下了“后来居上”这样感人奋发、 催人奋进、 一语双关的题词。 不仅如此,回到北京后, 他还指令外交部门尽快联系安排办理胡锦涛率团出访澳大利亚的事宜(在此之前十个月, 即1985年4月,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与胡启立访问了澳大利亚), 于是有了在陪同胡耀邦总书记考察完贵州之刚刚半个月, 从1986年3月4日到16日,胡锦涛就到澳大利亚访问的外事活动。(见1986年3月4日和13日的《人民日报》)胡锦涛到贵州工作才六、 七个月,胡耀邦总书记就去检查考察胡锦涛的工作, 有意安排自己在贵州和胡锦涛与贵州人民一起欢度春节; 考察完又立即安排胡锦涛去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澳大利亚去访问学习。 他这样做, 是对胡锦涛的慰劳奖赏, 使胡锦涛尽快成熟起来,一种期待胡锦涛日后能够担负起更为重大领导责任工作的厚望, 简直是呼之欲出! 后来事态的发展, 更加证明了他没有看错胡锦涛这个人。
发生在1986年底的学潮, 部分大学生不理解胡耀邦, 以及胡耀邦本人对政治改革操之过急, 他的一些言行不慎重,成了保守派反对胡耀邦要他下台的最好借口和最佳时机; 当然他到后来无意之中造成对邓小平不太尊重令邓不高兴不满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1985年4月9-13日, 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叁梯队干部建设座谈会; 在1985年9月份连续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 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上, 按照胡耀邦、 邓小平的设想, 结果叶剑英等人退出中央领导工作岗位, 胡启立、 乔石、李鹏等人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 王兆国进入中央书记处, 使中央领导层大步年轻化, 已经形成了叁个梯队: 他和赵紫阳属于第一梯队,胡启立、 乔石、 李鹏等人属于第二梯队, 王兆国、 胡锦涛等人属于第叁梯队; 到1987年下半年中共十叁大时邓小平、 陈云、李先念等老人退休离开中央委员会, 不再担任实际职务, 让他和赵紫阳放手干, 然后逐步过渡到第二梯队, 再到第叁梯队。 他说: 一梯队长寿清静,二梯队扶持后俊, 叁梯队拼搏上阵。 他在1986年四川省党政军领导干部大会上作了《实现干部退休制度化》的重要讲话,以及在1986年下半年会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团时, 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 不管是哪一级领导, 到了退休、 离休年龄就一定要退休或离休;在中共十叁大上, 将明确规定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终身担任领导职务的权利, 并且要明确规定党和国家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以免过分突出一个人的权力。 他又亲自到邓小平跟前, 当面请求邓小平依照邓自己1980年会见意大利女记者法拉齐表态干到1985年就退休的谈话,劝请邓小平退休; 以及他会见老牌记者、 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副总编辑陆铿的谈话内容被刊出后,又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也就是陆铿先生所言的“一言丧‘邦’”); 1986年底安徽省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带头发起学潮, 迅速波及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大学生摇旗呐喊上街游行, 而且居然又人喊出了“宁要‘四人帮’, 不要胡耀邦”的口号。 邓小平的亲信手下立即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迫使邓小平定下决心, 利用学潮时机逼使胡耀邦离开权力中心。 结果在这场对胡耀邦的斗争中, 薄一波、 王震、 胡乔木、 邓力群、王鹤寿、 胡启立、 王兆国等人都狠狠批判了胡耀邦, 指责胡耀邦犯下了重大的政治错误, 认为他已经不再适宜在中共中央总书记领导岗位上工作了; 最后是胡耀邦提出的辞职得到获准才了事。 除了开除方励之、 王若望、 刘宾雁等人的党籍之外, 随即在党内展开了一场清算胡耀邦人马、消除胡耀邦影响的政治斗争。 如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降为国务院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把胡耀邦提名并经中央政治局同意任命的国务院公安部长兼武警部队第一政委阮崇武(原上海市副市长)调离公安部, 转任国家科委副主任; 把提倡言论自由的中宣部长朱厚泽调离中宣部; 有人抓住胡耀邦原想安排胡锦涛担任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然后升任部长的动议等问题,向中央揭发胡锦涛是胡耀邦的人。 中央有关部门为此派出专门调查组赴胡锦涛正在任职的贵州进行调查, 想了解更多胡耀邦的错误,但胡锦涛就是不对胡耀邦作任何揭发, 甚至他还劝告下面的人不要闻风而动, 取消原定批判胡耀邦的安排; 为了应付上面,胡锦涛不是全部安排省委常委分头下去传达中央关于处理胡耀邦的文件, 如安排省政协副主席到黔东南自治州去传达。 结果中央调查组不但使事先别有用心的人没法撤胡锦涛的职, 反而回去后如实向中央反映胡锦涛在贵州工作十分得力, 特别得人心; 加上胡锦涛的恩公宋平等领导人的保护, 使得胡锦涛不致受到胡耀邦下台的影响。 当后来胡耀邦了解到这些,深深为胡锦涛拥有这么好的为人为官之品行而感动。 在他随后与湖南老乡、 着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交流、 唱和、 切磋诗词时, 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艳阳之下种桃李, 桃李芬芳春又春。 哲人晓畅沧桑变, 一番变化一番新。 如今桃李千千万, 春蕾一绽更精神。” 在这里,胡耀邦表达了这样一种欣慰情感: 他长期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教育了一代青少年;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任上,大胆地正确地提拔了成千上万象胡锦涛这样年富力强、 德才兼备的干部, 这批中青年干部已经成长成熟, 看到了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喜人前景。 辞职后他曾说过: 我可以不做官, 可以不做事, 但我还要做人; 在生前他对人说: 他有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他这么一个乡下出身的人后来能够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么高的领导职务, 一是想不到他辞去总书记职务之后人民还对他那么好!他在1982年11月23日给老干部杨绍曾的回信中说: “如果我们能一同活到那个时候, 看到经过我们这些老家伙让位和扶持上台的年轻人,干得比我们还好, 该是多么幸福的啊!”(摘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组工通讯》)
这十几年来人们看到胡锦涛逐步当上了名副其实接班人的情形,当年胡耀邦多次对胡锦涛等中青年干部耳提面命的一幕幕讲话就浮现大家脑海里, 胡耀邦的讲话就好像是专门为当时和当今的胡锦涛个人来讲的, 或者说,胡锦涛发展到今天的结果很可能是当年胡耀邦所能料到的。 如果胡耀邦在九泉之下看到经他亲切教导和大力提拔的胡锦涛等人已经接班,正在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沿着邓小平和他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里程: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中国人民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那么, 他是会笑逐颜开和倍感欣慰的。
永发:胡锦涛为什么隆重纪念胡耀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