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来稿:今日李敖大战昨日李敖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冼岩来稿:李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人们对他的爱憎也分外强烈。此次"神州文化之旅",李敖高谈阔论于三大名校,为爱者、憎者提供了不尽题材。
对李敖抨击最猛烈的是所谓民主精英,这些人群起而攻,矛头重点指向李敖的"机会主
义"。依据是:李敖当年在台湾甘冒牢狱之险,反专制、倡民主,今天却对大陆政府高
唱赞歌,背叛了自己原来立场;背弃原则立场即犬儒、机会主义。
对这种指责,李敖当然不服气,他没有正面回应,但言谈中有意无意作了一些自我辩护
,其基本思路是:李敖没有变,变的只是时局。三十年前,台湾没有民主自由,台独也
不成气候,主要目标当然是争取自由民主;世移时易,三十年后的今天,台湾已有基本
的民主自由,台独也已成燃眉之患,因此主要目标应该是反台独。所以要批评图谋台独
的台湾当局,尽管它是民选政府;赞扬致力于统一的大陆政府,哪怕它还并不民主。这
里,隐含了李敖的一个价值判断:统一高于民主。
观乎李敖近年来的言论,笔者部分赞同民主精英们的观点:李敖确实已不是原来的李敖
,用原来的标准衡量他,必然感到失望。现在李敖讲得最多的,是大陆政府维护了国家
利益,使中国趋于富强、使中国人免于挨打挨饿。众所周知,当年李敖所极力抨击、嘲
讽的台湾蒋家父子,也曾成功致台湾于富强,使台湾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其政绩有
目共睹。当年蒋家父子的作为,与1970年代末以来的大陆政府其实差别不大,只不过具
体而微。三十年前的李敖对此骂不绝口,三十年后的李敖为此大唱赞歌,怪不得人们说
李敖变了--存在两个李敖,今日李敖不但被昨日李敖的拥戴者责骂;如果昨日李敖重现
于今日,也会对今日李敖嗤之以鼻。
李敖变了,这一点无可否认。但"变"只是中性词,有可能变好,也可能变糟。是否立场
观点变了就意味着投机、就是犬儒,不能一概而论。世界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必然随之
变化;历经几十年风云变幻后思想观点一如初衷的人,不是类似宗教狂热的精神病患者
,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是非中人,其实后者才是真正的机会主义者。仅就个人而论,
人的理性也有一个成熟过程。年青人往往富于理想热情,惯用先验的观念尺度评判现实
,但现实本身有它自己的尺度。任何理论学说,实质都只是一种对于价值秩序的主观建
构,但现实世界有其自身秩序,即对不同价值需要的轻重缓急排序,这种排序是随客观
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理论恰如其分的功用是只充当分析工具,为认识世界提供一
种进路;当人们直接把理论视为结论时,它就会由认识的工具变成认知的桎梏,这是从
书本了解世界的年青人最易犯的毛病。人的成熟即是不断扬弃从书本所得结论,不断接
近世界真实的过程。
喜欢昨日李敖、厌恶今日李敖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涉世不深、思想主要被书本与理想
主导的年轻人,二是将政治民主化视为毕生事业的民主精英。后者对今日李敖的厌恶最
浓烈、也最不可能化解,因为民主化既是其观念之所执着,也是其利益之所系;而今日
李敖,正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一块巨石。
今日李敖并没做什么,他只不过说出了一个被种种时髦观念所遮蔽的简单事实:人们首
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谈得上其它精神需求;所以“不挨打不挨饿”的简单目标优先于
“自由民主”的崇高口号。这其实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它为中国政府的
执政合法性论证提供了另一角度。
这当然令以改变中国政权为基本目标的民主精英怒不可遏,让他们不约而同站出来一致
声讨。不仅如此,由于李敖曾经是中国追求自由民主的一个符号,他的反戈一击更有力
,也更具示范意义--李敖已成为新的符号。李敖的观念转变,既代表他本人理性的成熟
,也代表今日李敖对昨日李敖的扬弃。他要面对的,正是昨日自己。
成熟,是理性的必然;示范,是符号的意义。正由于恐惧李敖的示范效应,有些人才想
将他"打倒在地,然后再踏上一只脚"。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