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来稿:从台湾选举看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冼岩来稿:此轮台湾“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且蓝绿阵营胜负悬殊。一些主张大陆模仿台湾政治模式的人因此感到欢欣鼓舞,纷纷暗庆终于能从主张台独、造成台湾经济凋弊的民进党连选连胜的尴尬中解脱出来。“三合一”选举的结局,似乎证明了以西方为标本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民众被蒙蔽、被迷惑只是暂时的,他们总会作出越来越正确的政治抉择,社会治理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改进。
但是,现在得出这样的结论还言之过早。如果一次选择的正确就能证明制度优越,那么
此前多次错误的选择岂非早已证明此制度的低劣?何况,如果下一次选举结果又让人大
跌眼镜,照此逻辑,岂非又说明此制度不行了?
一切都还处在正在进行时,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或者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简单的、明确
的结论。此轮民进党大败,显然与近一段时间备受台湾民众关注的“高捷”弊案等民进
党系列黑金丑闻有关,人们由此也易得出结论:遭受挫折的民进党从此一定会洗心革面
,痛改前非;获胜的国民党也会以此为鉴,不会蹈其覆辙。这也是许多人认同西方民主
制能够遏制腐败的原因—谁腐败,谁就下台。
但是,如果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天下早已太平。在此轮“三合一”选举前,民进党并非
不知道黑金政治对台湾社会的伤害(他们曾以此为靶猛烈抨击原来执政的国民党),也
非不知道黑金丑闻可能给自己参选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整体,陈水扁当局与民进
党高层并非不想遏制自身腐败,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在这里,民主制度遭遇的其实是
与权威制度相似的困境:大陆执政党也知道腐败严重可能亡党亡国,但它同样迄今未找
到遏制腐败的有效方法。陈水扁当局与民进党也一样,实行民主制度并不意味着腐败就
能得到遏制。对竞选失败的预期与害怕亡党亡国的担忧一样,虽然能够在公共层面形成
“反腐”共识,却不足以遏制具体个人的利益驱动。不管政治制度采取何种形式,有些
基本因素难以改变:人的自利性难以改变,公共权力需要由代理人来具体掌握、使用的
情境难以改变。
由此可推断此后台湾政局的走势:受此挫折的民进党虽高调自我整顿,但难以从根本上
改变黑金政治的现状;两年多后如果换国民党执政,将同样难遏自身腐败。对民众来说
,谁当选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换一个黑金集团而已。在现在已经成形的政治格局下,很
难形成第三个政权竞争者,因此,民进、国民两党的轮流腐败可能导致两种结局:要么
“揭腐”成为相互攻击的利器,政权如走马灯般轮番替换;要么民众对此逐渐麻木,反
腐口号再难换取选票,甚至民众对政治也开始表现冷漠,投票率萎靡不振。这些都是在
民主制的后发展国家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由此可得出结论:西方政治模式并不是根治政治腐败的对症药方,政治清明有赖于经济
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力量对比的均衡化。西方民主制在反腐方面的最大优势是其媒体拥有
更多独立性,拥有更多自主披露弊案的自由。但是,这种优点虽能使被披露的腐败分子
遭遇麻烦,却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就象大陆方面虽然严惩了不少贪官,甚至以死
刑相警戒,却不足以阻止腐败分子前赴后继一样。纵观南亚、东南亚、拉美等地的民主
国家乃至俄罗斯,它们都有独立媒体,却也都没能遏制腐败,台湾也难例外。
以多党竞争、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民主制并不意味着政治清明,也不意味着人民当家
作主,它不过是让社会不同群体拥有了一定的利益表达机会,为重大公共决策的失误提
供了一个纠错的契机。民主制并非万能,但确有其独到的功用与适应性。更进一步说,
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功用与适应性。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取决于多种因素,需要
兼顾多个方面,一个国家究竟适合于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只能根据其具体国情进行
具体判断;不存在一种先验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制度。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