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林达::美国议员怎么搞“形象工程”?

www.creaders.net | 2006-04-17 10:42:1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内某著名报纸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美国议员搞形象工程浪费290亿美元》,称“美国一个纳税人监察组织4月4日发布了名为《2006年国会猪肉书》的年度报告,详细列举了这个财政年度国会议员是如何用国家的钱在自己家乡大搞形象工程或给关系户牟利的”。那么,美国议员的这个“猪肉桶”形象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猪肉桶”这种说法,据说起源于南方种植园主,每年要在木桶里给自己的奴隶每人留一块猪肉的习惯。也就是说,是给“自己人”的一份油水。所谓“猪肉桶法案”经常是联邦政府对某地的公路、水利、公共建筑等地方设施的拨款,包括对农作物的补贴等等。“猪肉桶”项目往往数额巨大,用于一些平常百姓听都没听说的地方项目。比如在阿拉斯加建造一座大桥,连接一个岛屿,花费两亿多美元,小岛上却只有50个居民;花50万美元在北卡州建一个茶壶博物馆,还有一个项目是修建美国华人历史博物馆。这些项目听上去真是花钱如流水,用纳税人的钱不心疼。舆论也批评“猪肉桶”铺张浪费,议员们偏袒地方利益而不顾全民大局。

  那么,为什么“猪肉桶”还是能够长期存在呢?因为“猪肉桶”并不是腐败的代名词,它有它存在的原因。

  征税和使用税金,是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政府之权力和职能的来源。征税和用税的权力在谁手里,这是共和政府最为重要的问题。二百多年前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立国者认为,国家权力的最终根源是纳税人。政府征税和用税的权力,本质上是纳税人的权力,在政府结构里应该放在最接近民众的机构手中,这样的机构就是民众选出的国会,特别是从地方选区里直接选出的众议员。于是,宪法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有关征税的所有法案应在众议院中提出”,而主管执行的总统及其行政分支,“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

  所以,对有用钱不当之嫌的“猪肉桶”项目,最恼火的常常是总统。按照宪法规定,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经总统签署方生效。议员们往往把“猪肉桶”和总统希望通过的条款捆在同一个法案中,总统为了能够签署他希望的法案,就只好也同时签下“猪肉桶”。总统心疼也没用,因为提出预算是国会的权力。很多纳税人也不喜欢“猪肉桶”,因为交税给联邦,就希望联邦用于全国性项目,不管怎么说,人人有份的项目,自己也就有一份。而“猪肉桶”项目可能只造福一小片,和大多数人没有关系,纳税人当然要问,我交的税为什么要用在他头上。

  “猪肉桶”的立项,离不开议员们为家乡争取利益的动机。联邦财政预算就是分钱,“猪肉桶”是分钱的结果。议员为家乡州和自己选区争取利益,这是共和制宪法的题中之意。民选的议员,首先就是对选民负责,而且只需对选民负责。选民选他去首都,就是去表达选民的意愿,争取选民的利益的,如果议员不反映选民的利益,一到首都就只顾国家利益,那么对选民来说,谁去都一样,还要选干什么?所以,国会议员,特别是来自基层选区的众议员,为自己的选民在联邦预算中分一杯羹,并无什么不妥,恰是民主的应有功能。

  那么,为阿拉斯加的50个居民花二亿多美元造一座桥的“猪肉桶”项目,是不是太奢侈太浪费了呢?

  基础建设项目要讲经济效益,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最有效率,最能捕捉经济效益,最不会浪费的,必定是市场力量。然而,有了市场,政府并非无所作为,因为市场并不能做到一个开明社会想做的一切。社会要救助弱者,扶助贫困,开发边远,这些是市场不会自动去做的,因为这些事情不是最有经济效益的。如果让市场来决定,像阿拉斯加那样的地方,就永远是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像茶壶博物馆、华人历史博物馆这样的建设项目,市场不会问津。市场的这种缺陷,只能依靠政府的理性行为来弥补。所以,被称为“猪肉桶”的国家投资项目,本意就和市场投资不同,它不是从市场效益出发的,它本来就是要填补市场力量的空白。

  在争取“猪肉”的过程中,当然有议员取悦本地选民,因而要为本地人争福利的一面。可是,这正是制度设置的本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选议员,这样每一个地区的利益才都有人在关照。可是,“猪肉”有限,是不是合理分配,就需要如公布“猪肉”报告这样的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一起来参与监督和批评。这些批评是不是都正确,那是另一回事。例如,这次受到批评的,不仅有联邦拨款建立的茶壶博物馆,也有中国移民文化博物馆。对有些人来说,也许这些博物馆是莫名其妙的,根本是乱花钱,而对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样的东方移民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见,在联邦预算中,资金分配是否合理要做个案分析。有些“猪肉桶”项目投资的地区,不要说人烟稀少,可能根本还没有人,只有一个还看不到的发展前景;有些资金投入只是文化建设,一些人会认为没有“现实意义”。争议永远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这个制度容许民间的监督,容许批评,保证公开化透明化,这样,出现问题才有可能纠正。(林达 作者系知名旅美作家)

美国议员怎么搞“形象工程”?2006-04-17 09:48:46 来源: 南方报业 收藏此页 网友评论 12 条    国内某著名报纸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美国议员搞形象工程浪费290亿美元》,称“美国一个纳税人监察组织4月4日发布了名为《2006年国会猪肉书》的年度报告,详细列举了这个财政年度国会议员是如何用国家的钱在自己家乡大搞形象工程或给关系户牟利的”。那么,美国议员的这个“猪肉桶”形象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猪肉桶”这种说法,据说起源于南方种植园主,每年要在木桶里给自己的奴隶每人留一块猪肉的习惯。也就是说,是给“自己人”的一份油水。所谓“猪肉桶法案”经常是联邦政府对某地的公路、水利、公共建筑等地方设施的拨款,包括对农作物的补贴等等。“猪肉桶”项目往往数额巨大,用于一些平常百姓听都没听说的地方项目。比如在阿拉斯加建造一座大桥,连接一个岛屿,花费两亿多美元,小岛上却只有50个居民;花50万美元在北卡州建一个茶壶博物馆,还有一个项目是修建美国华人历史博物馆。这些项目听上去真是花钱如流水,用纳税人的钱不心疼。舆论也批评“猪肉桶”铺张浪费,议员们偏袒地方利益而不顾全民大局。

  那么,为什么“猪肉桶”还是能够长期存在呢?因为“猪肉桶”并不是腐败的代名词,它有它存在的原因。

  征税和使用税金,是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政府之权力和职能的来源。征税和用税的权力在谁手里,这是共和政府最为重要的问题。二百多年前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立国者认为,国家权力的最终根源是纳税人。政府征税和用税的权力,本质上是纳税人的权力,在政府结构里应该放在最接近民众的机构手中,这样的机构就是民众选出的国会,特别是从地方选区里直接选出的众议员。于是,宪法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有关征税的所有法案应在众议院中提出”,而主管执行的总统及其行政分支,“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

  所以,对有用钱不当之嫌的“猪肉桶”项目,最恼火的常常是总统。按照宪法规定,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经总统签署方生效。议员们往往把“猪肉桶”和总统希望通过的条款捆在同一个法案中,总统为了能够签署他希望的法案,就只好也同时签下“猪肉桶”。总统心疼也没用,因为提出预算是国会的权力。很多纳税人也不喜欢“猪肉桶”,因为交税给联邦,就希望联邦用于全国性项目,不管怎么说,人人有份的项目,自己也就有一份。而“猪肉桶”项目可能只造福一小片,和大多数人没有关系,纳税人当然要问,我交的税为什么要用在他头上。

  “猪肉桶”的立项,离不开议员们为家乡争取利益的动机。联邦财政预算就是分钱,“猪肉桶”是分钱的结果。议员为家乡州和自己选区争取利益,这是共和制宪法的题中之意。民选的议员,首先就是对选民负责,而且只需对选民负责。选民选他去首都,就是去表达选民的意愿,争取选民的利益的,如果议员不反映选民的利益,一到首都就只顾国家利益,那么对选民来说,谁去都一样,还要选干什么?所以,国会议员,特别是来自基层选区的众议员,为自己的选民在联邦预算中分一杯羹,并无什么不妥,恰是民主的应有功能。

  那么,为阿拉斯加的50个居民花二亿多美元造一座桥的“猪肉桶”项目,是不是太奢侈太浪费了呢?

  基础建设项目要讲经济效益,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最有效率,最能捕捉经济效益,最不会浪费的,必定是市场力量。然而,有了市场,政府并非无所作为,因为市场并不能做到一个开明社会想做的一切。社会要救助弱者,扶助贫困,开发边远,这些是市场不会自动去做的,因为这些事情不是最有经济效益的。如果让市场来决定,像阿拉斯加那样的地方,就永远是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像茶壶博物馆、华人历史博物馆这样的建设项目,市场不会问津。市场的这种缺陷,只能依靠政府的理性行为来弥补。所以,被称为“猪肉桶”的国家投资项目,本意就和市场投资不同,它不是从市场效益出发的,它本来就是要填补市场力量的空白。

  在争取“猪肉”的过程中,当然有议员取悦本地选民,因而要为本地人争福利的一面。可是,这正是制度设置的本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选议员,这样每一个地区的利益才都有人在关照。可是,“猪肉”有限,是不是合理分配,就需要如公布“猪肉”报告这样的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一起来参与监督和批评。这些批评是不是都正确,那是另一回事。例如,这次受到批评的,不仅有联邦拨款建立的茶壶博物馆,也有中国移民文化博物馆。对有些人来说,也许这些博物馆是莫名其妙的,根本是乱花钱,而对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样的东方移民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见,在联邦预算中,资金分配是否合理要做个案分析。有些“猪肉桶”项目投资的地区,不要说人烟稀少,可能根本还没有人,只有一个还看不到的发展前景;有些资金投入只是文化建设,一些人会认为没有“现实意义”。争议永远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这个制度容许民间的监督,容许批评,保证公开化透明化,这样,出现问题才有可能纠正。( 作者系知名旅美作家)(南方报业)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5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