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谢选骏来稿:《王者之言》(007)

www.creaders.net | 2006-06-08 15:49:1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五色海第一卷
东方青色——春天的书
生命之谷——上下求索录
 
 
第一章痛苦的零
 
三、生命的意识
 
022
 
“美感的特质,乃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现。”这句话其实还是说得太空洞也太含糊了,远远不足以表达实际现况:美感的特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而不仅仅是意识!)的某种表现──而不是所有表现。
 
人类的生命意识,如此丰富而芜杂,头绪万端,远较美感来得复杂。其中,只有一个特定活动──创造的冲动,才能灌注精神、体现美感。
 
这里所说的美感有两种:一种是针对物体的、感官的美感;一种是针对精神的、意象的美感;而后者比前者更主观、因而更难以传达。但是不论前者还是后者,不论何种美感,若我们稍有性灵就会承认:人们实际上是抱着一种主动的、投入和创造的心,在感受美,而不是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意识美。所以美感不是别的,而是“创造冲动的向外投现”。
 
也许,在许多情况下许多人是在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承认美的,其中不含有任何创造性冲动……不过我想提醒──这种美感是官能的感受,只是一种对过去美感的习惯性延伸!而这种美感,在以前曾经体现了你的创造性的、结构性的动能!
 
诚然,多数人并不意识美感的超然,因此他们所谓的美,仅仅是一种社会的习惯标准;他们对美的感受,因此只是基于于动物的本能,而不是意象的飞跃。
 
例如,当我们初次被一种陌生的美所感动时,深深的震惊、诧异、怀疑以及狂喜、陶醉、幸福等诸种情绪之综合体(“世界上竟有如此……”),袭击了我们──这就是创造的投现。综合了这些情绪和感动,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形式:这些情感,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美的存在。
 
由此不难看出,精神美感的特质不是别的,而是从属于生命活动的特定类型的创造。唯有创造中的美感才是针对物体的美感,也不是寓于外物的美感。由此美的至福,完全仰赖创造……哪怕是基于感官、针对物体的美感,也是从创造而出的!
 
在创造的一刹那,你感到了美!这就是创造的冲动。而持续性美感,并非真正的美感──它只是一种欲念的习惯,一种被缚于过去的死灰。
 
愈伟大的心灵,他陶醉于一种美感,愈短暂!──他的心灵如此难以被习惯所牢笼,于是当创造中的、动能的美感一旦减弱或凋零,他的兴趣就它移了:新的创造开始了。
 
023
 
在创造的意义上,人具有两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可以概括为:
 
顺从还是反抗?顺从是创造意义的无,反抗是创造意义的有。
 
但好的顺从与好的反抗同样珍贵。虽然群众习惯于事实上的服从与理论上的反抗,以为生活的调味品。
 
好的顺从与好的反抗,都充盈了自我牺牲精神,舍弃一切以达到意象之美。
 
如此,这两种生活态度在“认识论”上也就相应地化为:顺从──理性主义的;反抗──神秘主义的。
 
──特别就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心理气候而言,甘愿为一种较自己更崇高、更广大持久的事物,而献身,已经被目为“年轻人的冲动”。
 
老朽们不是把这看作美丽的托辞、甚至诡诈的遁辞;就是将之视为幼稚的病态。由于生命力的衰退,已难回顾生命力的旺盛。尽管老人也自夸曾经历过这类旺盛,但其具体感受以及由此得来的决断力,却永劫不复了,唤魂术也重获了。这时,他们用一种佯装的惊诧来表达自己的腐朽的蔑视,或用一种无言的假笑来嘲弄青年的热忱?其实,谁都清楚,老朽者是用这些蔑视与嘲弄,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苍白和面对令人毛骨悚然的未来。
 
真的,在“以老卖老”后面,隐藏着日薄西山的恐惧!行将就木的日子既然所剩无几,只有用权威来支持自己。现在,他们最关心的事,是怎样在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上继续单色调地苟延残喘下去──“活着”成为老权威们的首要目标。随着日益加剧的衰老,日益堕落,直到变成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024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不。唯物主义,是衰退老迈的象征,它践踏青年的梦想,假装漠不关心,替行将败亡的势力打掩护。
 
不断创造中的生命意识,对异己者的宽容其实已经是超然的同化!这不意味着反应迟钝,因为“报应”的规则在生物界,是普遍适用的。尽管我们试图在观念中理解神,从而也就宽恕别人,但作为活生生的战士,在行动上却不得不遵循 “行动的原则”──“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只有这样,宇宙生物界的演化才会愈演愈烈,进程才会有增无已──这就是趋向于善。
 
这样生在反馈中的人,其行为显然并不全部出于他自己,而是出自反应:他最多只能有一点儿选择的余地,而这一点可怜的余地,甚至也往往是预定的!尽管人自己并不清楚这种预定性,但他还是得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论这行为的结果是什么,都必须由他自己承担。既然各人的命运不同,哪有什么可抱怨的?
 
025
 
“和谐”、“和平”之所以成为人的恒常理想,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有什么自在的性、最高的值;而是因为人类恒常遭受战争、不安、骚乱、磨难,所以对之颇为关切。试想,要是真的有一种长久不变的“和谐”、“和平”──降临到我们头上,那将是多么可怕的苦役啊!
 
要知道,人,总有一天会弱不禁风的,何必过早期待死寂般的和平呢!
 
而个体的强大,坚定──往往是以集体的软弱、犹疑来作基础的。理智上明明判断出一种论点的虚伪性、腐败性,但情绪上却受到了这类论调的干扰。这就是人!有时侯,情绪比理智的判断,来得更深刻。类似的情绪比之理智判断,虽然较不稳定且较易变化,但常比理智的判断更富于直觉性,因而更为有力。所以,有时是情绪先于判断甚至决定了判断,而不是判断先于情绪;虽然情绪和好恶常常决定了判断,但有时则是判断决定了情绪。在情绪的汪洋面前,理智判断不过是一个航标;这条浮标必须随时准备适应海潮的方向和暗流,不然就可能被随时吞没、限时抛弃。
 
这就是生命的意识之本相?
 
 
[王者之言·必有法制]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5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