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俞力工来稿:欧美峰会与欧美关系

www.creaders.net | 2006-06-22 11:31:1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俞力工来稿:本月21日,为期仅一天的欧盟、美国高峰会议匆匆结束。与会双方除了在若干问题上点到不同立场之外,均刻意强调欧美合作的密切与必要性。3年前,欧洲国家为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与美国一度针锋相对。嗣后,待赖斯接任国务卿职务,其首要工作便是缝合美欧之间撕破的脸,而此次峰会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透过协商与对话,取代讽刺与谩骂。

作为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的奥地利,为布什的安全问题的确费尽心思。在他逗留奥地利的短短22小时内,除了动员3000名安全人员之外,还封锁布什的整个活动范围,以使这位百年来最让欧洲人感到头痛的总统无需面对示威抗议的群众。

据奥地利民意调查结果,72%的民众视布什为不受欢迎人物,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国三年前践踏国际法规定,擅自对伊拉克用兵;二是美国军方虐待战俘、滥杀无辜,由是严重违反人权和国际法;三是布什具有明显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倾向,这又与欧洲的政教分离社会特征格格不入。也就因为奥地利人的强烈“反美”、“反布什”情绪,21日市中心聚集了15000名以上的民众上街示威游行。据奥警方透露,如果不是恰好因为此期间气候酷热,学校面临期终考,以及世界杯足球赛的举行,示威人数肯定远远超过上述数字。另一件让布什感到极为难堪的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党魁亲自接待由美国远道赶来、参加游行示威的反战领袖芯蒂.谢寒(Cindy Sheehan,其儿子在伊拉克阵亡)。

就奥地利政府方面,也无法继续对在关塔纳摩岛非法扣押460名“恐怖分子嫌犯”长达4年半之久的事件表示沉默。此外,再加上本月7日欧洲议会正式揭发美国于911事件后,曾在欧盟范围内频频绑架“嫌犯”并私设黑狱的活动,于是乎,奥地利总理舒什尔便以欧盟发言人身份,就反恐运动所涉及的践踏人权问题向布什提出抗议。针对关塔纳摩事件,布什答复说,“他也希望尽快把部分羁押人士送返原居地;至于其他恐怖分子,他正在对待高等法院的裁决,以便对他们依法起诉”。对此答复,欧洲人当然知道这种“积极回应”不过是个外交辞令;同时也明了,布什把这批“嫌犯”长期关押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之外的小岛的目的就在于回避司法正义,而根本不是等待什么“法院的裁决”。另据联合国人权问题专员诺瓦克(恰好又是个奥地利法学家)所透露,上述“嫌犯”之中,至多只有5-10%曾经真正从事犯罪活动。换言之,460人之中,至少有400人是与恐怖主义毫无关系的冤案。

 谈及当前欧洲的“反美情绪”,还需要指出的是:一.过去欧洲反美人士多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而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如今,则遍及各个社会阶层;二.过去反美者多出现在第三世界和东欧阵营,如今,却是个包括欧洲联盟的全球现象。短期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与布什的自大与愚昧直接有关。

 布什执政之后,最大的笑柄即在于架空国务院,纵容国防部为内政、外交定调。及至一系列虐待战俘,滥杀无辜的丑闻遭揭发之后,新上任的赖斯方能够恢复国务院的固有职权,对外交政策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欧美关系之恶化,实际上是冰冻三尺,并非布什或国防部长等少数人之功。这又作何解呢?

 冷战时期,美国与中西欧之间,固然偶有类似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指挥部的事件发生,但出于联防需要,其关系可说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及至苏联与华沙集团的瓦解已成定局,美国便率先调整全球战略,即一方面巩固霸主地位,二方面阻止任何一个可能对美国挑战的势力崛起;三方面不允许任何一个区域把美国排斥在外,独自解决本区域的安全问题。(见《纽约时报》1992年3月8日所泄露的国防文件)。为达到第一个目的,除了北约东扩之外,便是设法肢解南斯拉夫,从而造成美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直接影响(见1990年11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手段授权法”。在中东地区,眼看沙特阿拉伯政权动摇,便一改过去鼓励“两伊相拼”(指1980-88年伊朗、伊拉克战争)的局面,转而设法将两伊直接置于美国控制之下。在亚洲,更是视中国为潜在敌国,而精心经营一个由日本跨越南抵印度的半月包围圈。

 在一个崭新的国际环境里,欧洲国家原以为可以利用新的和平条件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大欧洲,却突然由于巴尔干发生动荡而必须重新调适。法国,既试图通过欧洲联盟的扩大与美国一争长短,又惟恐统一后的德国无法驾驭,因此便一方面打着拉拢俄罗斯的算盘,一方面频频对南斯拉夫政府放出狠话,借以突出自己在欧洲问题上具有不落于美国、德国之后的发言权。统一后的德国,则试图对巴尔干地区施加影响力,以便向国际社会宣告“德国早已摆脱战败国地位,早已恢复了正常国家的平等关系”。英国,一旦发现美国着眼的是积极扩张,便毅然决定搭个依附美国的顺风车。在以上多方势力的胶着、搅和和煽动下,南斯拉夫的内部纷争越发不可收拾,终于导致1999年3月24日北约组织在毫无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进行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此际,北约组织的多数成员万没料到美国的蛮干决心是如此之大,而自己糊里糊涂绑在美国的战车上、骑虎难下的处境又是如此之尴尬。最后,待美国由本土派遣的轰炸机发射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方让中西欧国家觉醒,如果再不制止美国的军事行动,则随时可能触发一场大规模核子战争。与此同时,欧洲人也突然忆及,早在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用兵时,其战略目标就不是安理会所要求的“迫使伊拉克由科威特撤军”,而是对该国进行全面的破坏。据美国国会所属的“总审计局”(04/20/95,GAO/NSIAD-95-116)的调查,当时美国所策划的“沙漠风暴”军事行动的目标在于“摧毁伊拉克的指挥部与控制据点;摧毁工业生产基本设施;打击民众意志与军事力量。”所谓民用基本设施,自然包括发电厂,自来水厂,卫生医疗设施,以及维持日常生活需要的其他重要设施。根据该报告,这一切破坏行动的目的即在于“使其民众屈服”。 采用同一视角审视美国军方于1999年对南斯拉夫的轰炸,以及911事件后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所作所为,都可看到同一军事思维的重复实施。从此之后,如何把美国拉回联合国与国际法框架之内,便成为欧洲大陆国家外交政策的最大着力点。

 欧盟、美国高峰会议即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欧洲人感到骄傲的是,欧洲联盟在对美政策上非但取得了共识,尤其是透过此次会议正式地要求美国尊重人权与法律。至于美国,原本想借此机会缝合伊拉克战争以来欧、美之间撕破的脸,却没想到在召开会议的前夕,接二连三地发生关塔纳摩监狱囚犯自杀、美军屠杀伊拉克平民、美国情报人员在欧洲进行绑架并私设黑狱的丑闻…。

 前不久基辛格前来欧洲参加研讨会时,便曾讥讽布什是个“从小生长在没有外国人的环境里的土包子”(大意)。这方面,稍有观察力的欧洲政治家也有同感,因此多期待于两年过后,与美国下届总统认真修补双边关系。至于视美国总统为不受欢迎人物的欧洲人究竟是“反布什”,或是“反美国政府”,或是“反美”,似乎是个笔者永远无法答复的一大悬疑。
2006/6/22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5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