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冼岩来稿: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只须承载提升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者工作技能的功能,所以量力而为、将普及性义务教育定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是当时合乎实际的政策。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已经被分化为收入不均的阶层,教育成了贫困阶层实现自下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教育要承载这种功能,必须保证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贫困而被排除在学校大门之外,即必须做到中国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已作出的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1978年的86万增长到去年的1400万,无数人因为教育而改变了命运。但是,教育这一阶层流动的通道在扶贫助学的设计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小学到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到大学国家有奖、助、贷、免(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等系列手段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唯有高中阶段的相关措施很少。如果此一通道的两头畅通、中间堵塞,同样起不到阶层流动的效果。
此前,由于高中阶段的法定收费标准并不高,计划内学生的学费负担不重,学校的经费缺口一般是通过计划外扩招生的“择校费”弥补,因此通道堵塞的现象并不显得突出。但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全国开始治理计划外扩招;在“择校费”这一学校重要经费来源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各地开始酝酿提高高中收费。据媒体报道,重庆市教委已推出新的高中收费方案, 准备大幅提高收费标准:主城区重点高中的学费拟由现行的400元升至1250元,城市普通高中学费由200元升至900元,农村高中则由150元升至900元;同时,将原有的水电费、班费、体检费、讲义资料费、文娱费、计算机学习费等六项杂费并入学费范围内,施行一费制。
这种大幅度的学费提升,将把许多成绩优秀的贫困生排除在高中校门之外。政府虽辅之以特困家庭子女的学费减免措施,但仍然杯水车薪。对于重庆还大量存在的贫困家庭,例如月收入仅500元左右的下岗再就业职工家庭,以及可支配现金收入更少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种学费负担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中一些人将不得不忍痛作出让本来有希望考入大学的子女休学的决定。
要让教育真正成为贫困阶层中优秀者向上流动的通道,就必须解决他们的高中学费负担问题。解决此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将义务教育阶段向上延伸,覆盖高中;二是将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奖、助、贷、免等系列扶助手段向下延伸。第一种途径最合乎理想,但颇不现实。在9年义务教育尚未真正落实到位、很多地方还流于形式的情况下,再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只会使义务教育资源更加捉襟见肘,甚至名存实亡。而且,提高高中收费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教育资源高度紧张、高中教育严重供不应求,必须提高收费以调节供需。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显然会加剧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因此,第二种途径将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奖、助、贷、免等系列扶助手段向下延伸至高中,才是可行的选择。尤其是其中的国家助学贷款,延伸至高中既可解决贫困优秀生的学费负担难题,又不会加剧教育供需关系的紧张。由于助学贷款最终是需要偿还的,自知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一般不会选择贷款就学,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职业学校或直接进入社会。接受助学贷款的一般是那些自觉有希望考上大学、有机会利用教育这一上升通道改变命运的人。这样,教育既起到了阶层流动通道的作用,本身又可以自我维护、持续运转。
国家助学贷款如果向下延伸至高中,对初中应届毕业生就应大力宣传此一政策。此前,国家虽然对大学生出台了“绿色通道”等系列扶助措施,但由于宣传没有及时、到位,仍然有一些贫困生及其家长因担心付不起学费而酿发悲剧。教育事关市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全社会能否维持良性运转,如果国家有政策,地方政府、学校、银行却拒不落实,那就是一种犯罪;宣传不及时、到位,同样是一种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