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谈到,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近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登出了正式回应:“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7月 30日《北京晨报》) (
丘成桐教授曾批评说:一些大学之所以搞假的全职引进,是因为引进某个名教授可以从教育部拿到很多经费,而且将引进的名教授挂牌出去,排名也可以得到提升。所以这种做法是在骗国家的钱,骗了老百姓骗了研究生。面对如此激烈批评,于情于理,北大作出回应、辩解,都是应该和必然的。但是,看北大此次的回应,却一点也没有体现出作为一所一流大学应有的辩论水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北大新闻发言人通篇的回应中,一点点有价值的、堪以对丘成桐作出实质性反击的信息都没有看到----—而只是作出了一副气愤的样子,一种激烈的姿态。
鲁迅先生有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同理,只是一味指责和做出气愤的姿态,也算不上什么辩论。对北大来说,此时最需要的辩论是什么呢?窃以为,应该是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表明丘成桐是如何“不负责”,他究竟歪曲了哪些事实,侵害了哪些海归的利益。要做到这点很简单,譬如在北大的网站上现有一份长达95人的“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名单,其实只要在这份名单后面注明:该名引进的教授是否属于全职,其承诺的每年在国内的工作时间、报酬等即可。倘能如此,方是对丘成桐教授的最有力回击。
其次,如果北大真是觉得丘成桐的说法“不负责”、“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北大完全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将丘成桐和刊发其说法的《南方人物周刊》告上法庭,这应该是挽回北大和其所引进海归学者声誉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即便丘教授是国际名流,但若其果真如此“不义”、诋毁了北大,北大也就完全不必给其留什么面子的。既然证据确凿,确属心底无私,何惧打一场官司呢?
不标明这些,不做出这种实质性的举动,而只是在自家网站上做气愤状,不拿出任何凭据做空口指责,类乎街头骂战,实在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堂堂北大辩术却竟是如此?令人惋惜,更令人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