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酒,从诞生那天起就傍上了文化这个贵族。中国的文人,简直就是从酒罐罐里面泡出来的。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就是个豪饮之士,《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觚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容量约为二升。这样的酒量估计是让现代人瞠目结舌,没想到老夫子不光学问好,而且喝酒也豪爽。
老夫子提倡“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看来饮酒,不是吃喝这么简单,而是关系以德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的事情。这酒文化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中国文学的“摇篮”和“发酵剂”,对此孔夫子可是功不可没。他老当教材总编时,搞了个叫《诗经》的集子,里面短短三百来篇,结果有酒的就占了三十篇。有人说,翻开《诗经》就有浓冽的酒香散出,读多了还会醉在其中呢!
孔子后来投身民办教育,扩招的同时,也不遗余力的宣传他的喝酒理论。在老夫子看来,辛苦做事和饮酒作乐,是兴国安民的方法,“古民皆勤苦稼穑有百日之劳,喻久也。今一日使之饮酒焉,乐之,是君之恩泽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百姓一年到头紧张忙碌、辛辛苦苦,适当时需要喝个痛快,放松放松,感受人间的欢乐。夫子说的通情达理,要是今天他也得是注重生活质量的中产阶级。
孔子对喝酒理论是身体力行,在教学的时,喝酒也是重要内容。平常和学生经常在一起唱唱歌、抚抚琴、聊聊天。高兴时 ,“肉虽多,不使胜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肉不可以多吃,而酒可以不作限量,根据个人的酒量以不醉为好,以免酒后误事,乐极生悲。说的句句在理,难怪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推举他为饮酒的祖宗。
孔子的徒子徒孙们,个个是酒徒。他的世孙孔融“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后来以他为榜样的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的白居易,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范仲淹、杜牧、辛弃疾……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个个都是嗜酒如命!中国“诗歌大国”的称号恐怕是酒赢来的,而孔子实在是功勋卓著。
孔子对喝酒还很讲究,“估酒市脯不食。”孔子饮酒也是很有讲究的,市场上卖的酒不喝,只喝家里酿的和自备的酒,因为这种酒干净、清爽、味醇。
老夫子已逝,为了表示对他老人家尊崇,二千多年来祭祀这位先师的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既然祭祀他,就要符合他老人家的喜好,遵循他的礼仪。因为他生前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然,就是不尊重他,祭也白祭。他老人家好酒,而且喝酒很有品。今天,祭他,也要献出合他口味的酒。
酒的种类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哪一种最适合孔老夫子的脾味呢?经过酒专家的仔细品味鉴别,认为五粮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的熏陶,已经熏出了儒家的中庸、和谐的文化香味,堪当孔子酒思想的形象代表。五粮液纳日月光华,吸天地灵气,集五谷酿成,色泽清澈透明,开瓶后,四座飘香,沾唇触舌,无强烈刺激感,但觉满口溢香、柔和甘美,享用后,余香悠长,回味不尽。既使酒量小,也不会造成气血紊乱、形体失态。
五粮液色清、味醇,用五粮液祭孔,正好表现出儒家思想的绵长深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四方来客相聚于孔庙,沉醉于五粮液散发出来的香味里,共同缅怀这位祖师爷,仿佛沉醉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
在老夫子看来,饮酒乃是人生的需要,其意在饮酒之外,在于礼仪文化,在于共乐同欢。孔子的酒思想源远流长,渗透在中国文化的骨血里,以酒交流、歌乐欢叙,造就了礼仪中国和灿烂的文化。今年,全球各地共祭孔子,这么多人陪老夫子品美酒,他要在天有灵,该笑得合不拢嘴了——终于看到自己的理想在实现中了。 ( 网易论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4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