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假一部有着雄心壮志的中国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再度折戟沉沙,5年的全身心投入,1.3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只收回 1000万左右的票房,而这部瞄准海外市场的宏大动画据说连一个拷贝也没有推销出去!这一惨败无疑是中国动画寒冬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举步维艰!这使我们不禁感叹到:经过数十年的沉寂,中国电影何时才能重迎久违的春天!
一、中国动画电影曾经的辉煌。
中国动画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
木偶片《神笔》在人物和背景设计、表演、音乐中充分吸取传统戏曲和造型艺术的表演手段加以改造发挥,找到既符合民众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又能表现民族独特风格的道路。为在世界影坛上 第一次打响了 “中国学派”的气候。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则进一步发扬了中国学派的民族特色,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大闹天宫》则是一部可与美国迪士尼相媲美的作品。《世界报》评论: “《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狄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狄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转引自万籁鸣口述 ,万国魂整理《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6,转自银海网)
截止到 “ 文革”前夕,有15部影片在国际影坛荣获21项殊荣,声誉鹊起,令国际动画界刮目相看,同时也树立起中国动画电影独特民族风格。世界动画电影画廊中的 “中国学派” ,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世界动画好莱坞的日本,她早期的动画创作就是深受中国动画的影响。日本元祖级的动画大师手塚治虫一生最佩服的动画艺术家就是万籁鸣(中国第一部动画《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的主要创作者。1959年日本动画大师手治虫在《栩栩如生》一文指出:“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目呆。……”(《上海电影志·动画》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509/node15254/node16601/node63937/userobject1ai11579.html)
周恩来总理曾经骄傲地对日本代表团讲过,中国动画片,是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找到独自方向的比较卓越的部门。 ( 特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电影》 ,《百科知识》 1981.1)
可是中国动画电影这个曾经中国电影事业的卓越部门,却在后续的发展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更失去了自我的民族特色,曾经辉煌的被誉为“中国学派”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地位一落千丈,迎来了萧瑟的寒冬。
二、寒冬期的萧条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动画电影开始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寒冬期。
好莱坞和日本动画大举入侵中国动画市场,而中国本土的动画制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惨状:创意严重枯竭,制作相当粗糙,而且低龄化的可怕。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年轻人之中,他们心目中所推崇的动画是迪士尼和日本的作品,对中国的动画电影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早期的的《大闹天宫》《神笔》等阶段。
困境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艰难的走上改革之路,从1998年的《宝莲灯》到今年的《魔比斯环》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尝试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片”之路。
但是结果不容乐观。
《宝莲灯》与同时期的迪士尼的《花木兰》,无论从票房上还是从艺术上都难以相提并论。《魔比斯环》更是遭遇“滑铁卢”,巨额投资、超级明星阵容外加五年的精心打造,只换来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虽然,“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从《魔比斯环》的惨败似乎揭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硬伤”。
《魔比斯环》请来了世界级的主创人员:原创剧本是曾创作过《第五元素》、《异形》、《星战》的法国艺术家让·纪劳。导演则是美国动画片大师格兰·柴卡(《小美人鱼》、《科学怪人》等十多部经典电影中的动画总设计师和艺术指导)。而该片的制片人斯蒂文 ·凯茨更是世界公认的数码技术领袖。另外还有来自英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400多名动画师也为该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就连配音演员也都邀请到了国内顶尖的童自荣登配音大师。
但为什么观众就是不买帐!
首先是动画人物的设定,对于观众而言就缺乏吸引力。 模拟真人的CG动画设定,成本巨大而且似乎不受欢迎。1997年《最终幻想》的失败,证明了似乎全世界的观众对这种模糊了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界限的“烧钱” 制作方式,很不感兴趣。而且故事情节缺乏创意,“魔比斯环”本身是一个的关于空间的科学设定,但是“勇者拯救世界”的老旧的情节套路限制了剧情的发展。
《魔比斯环》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原本是希望拓展本土和国际市场。没想到事与愿违,这部动画即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品位,又缺乏迪士尼那样的世界级品牌的号召力,在国外也难以推销。
《魔比斯环》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动画电影人对动画电影的把握方向完全错误。对于观众而言大制作和高科技并不是把他们吸引到电影院来的主要原因。前几年小成本的香港动画电影《小倩》、《麦兜的故事》的成功便说明了好的创意,鲜活的形象和唤起人类普遍情感的情感表达才是一部电影(不止是动画电影)成功的保障。
徐克的《小倩》 源自于《聊斋志异》,同时也是徐克本人的成名作《倩女幽魂》的动画版。徐克在动画中借聊斋的故事讲述的是现代人的爱情观,以及遭遇逆境时的自我调节。
《麦兜的故事》则是讲述了小猪麦兜与妈妈麦太相依为命的成长故事。同样反映了香港底层小人物的奋斗与无奈,其中包含幽默与辛酸的“草根”精神让人体会到香港电影一向的执著与诚意。
这两部成功地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成为毫不逊色于好莱坞和日本动画的中国动画佳作。
可惜零星出现的影片却无法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整体素质,也没办法改变中国动画目前的困境。比起中国真人电影,中国动画电影的生存显得特别艰难:首先,不具备象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这一类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其次,动画电影的人物设定也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同,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设定不是 copy美式风格,就是照搬日本风格;更何况中国电影的对手不仅仅有好莱坞,还有日本和韩国动画,这些国际顶级的动画制作挤压着中国动画原本就不宽广的生存空间。
三、解读中国动画电影的“致命伤”。
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如今却如此凄凉?其中自然是多方面深层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观念定位的错误却是不争的首要原因。
(1)、定位错误:不该只为儿童拍
徐克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三大弊端:病症一:自由到胡闹;病症二:拒绝成人观众;病症三:借鉴不是惟一方法(高宏, 《徐克出席金爵论坛 ,直指中国动画电影有三大病》,时代商报,2006年06月21日 ,http://ent.sina.com.cn/m/c/2006-06-21/11081130852.html)
其中,“拒绝成人观众”这点直戳中国电影的痛处。个人认为中国动画制作的最大死结在于观念定位上的错误。
在绝大多数大陆动画工作者心目中,动画电影是儿童片,观众都是小孩子。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幼稚的近乎弱智!他们将动画所特有的“童趣”误读为“低龄”,所以仔细分析中国常年来的动画作品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动画几乎是为幼儿定制的,观众年龄层的上限不会超过小学生。“国产动画消费群体始终面向10岁以下儿童,但真正有消费潜力的是12岁、13岁到 30岁左右的人,现在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国产动画片几乎为零。” (《振兴国产动画缺技术还是缺观念》, 央视国际 动画频道《动画城》节目, 2004年12月01日, http://www.cctv.com/program/dhc/20041201/101145.shtml
而且由于动画片制作成本与价格背离,电视台收购一本国产10分钟动画片最高价只有4万元人民币,而制作最低成本要8~16万元,为了不亏本只能〝偷工减料〞,减少画面张数,导致影片质量严重下降。如此粗糙的制作,不要说成人观众,就连孩子们也绝大多数都不感兴趣。只为了“幼儿”而创造的作品结果连小孩子都不喜欢看!这不是中国动画的现实悲剧吗?
国产动画的不受欢迎,是不是意味着动画片在中国就没有市场呢?只要看好莱坞出品的优秀动画在中国的巨额票房;只要看孩子们对日本动漫周边产品的狂热追逐;或者只要领略一下上海、广州等地动漫展的人山人海,就知道动画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的是非常庞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中,绝大部分是看美国和日本动画长大的,有着很深的“动漫情结”。对优质动漫有着先天的亲和力,但是正因为从小就接触动画,因此对动画电影也就有着非凡的审美品位。绝不是随便粗制滥造的,哄哄小孩子的幼儿动画可以“糊弄”的了的!笔者本人也是看美国和日本动画长大,从小到大看过各种各样的美日动画不下千部,在中国有很多和读者有相同经历的成人动漫爱好者,成为动画电影不可忽视市场。相信很多中国观众和笔者一样,对近期“粗制滥造”而且极端“弱智”的中国动画是相当失望的,反倒是对中国早期的《大闹天宫》《葫芦娃》等优秀动画作品留有深刻印象。
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电视大大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过去早熟的多,现代孩子对成人世界有足够的理解力。中国动画片从理论到实践都大大低于孩子的见识水平,缺乏创造性和内涵的中国动画形象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正如复旦大学郭虹教授所说的 :“动漫是一门严肃艺术,并非低龄定位。创意如果敷衍了事,就无法让那么多大学生、成年人沉醉其中,而且连小孩子也未必感兴趣。即便是做给小孩子看的,也不能忽悠。像《樱桃小丸子》这种成本低、画面粗糙的作品都能让各个年龄层的人倍加喜爱,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可爱的成长历程,并不因为是孩子的故事就低幼化处理。” (《中国动漫如何才能脱胎换骨》,转自人民网, http://www.333cn.com/cg/wzlw/83253.html)
哪怕是青少年的故事,都必须以面对成人观众的心态仔细制作。更何况目前的世界动画界正掀起声势浩大的“成人化”趋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的梦工厂与皮克斯分别以经典恶搞、新品原创两种方式同时发起的 “全年龄革命”,将成人定位为重要的观众群体,以此作为抗衡迪士尼的重要策略,结果大获成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迪士尼公司也改变了将观众对象定为低龄儿童的传统,开始将成人作为优先考虑市场纳入策略运作。因此,近年来的好莱坞动画表现出一股越来越强劲的成人风潮。以 2006年的暑期档为例,《加菲猫2·双猫记》、《汽车总动员》、《冰河世纪2 》、甚至是带有恐怖色彩的《怪兽小屋》无一不带有浓厚的成人色彩。“老少咸宜”成为好莱坞动画所一网打尽的目标。
比起九十年代后才在好莱坞兴起的动画成人化浪潮,日本动漫起步得更早,走得更远。日本的漫画主要分成三种形式:少年动漫、少女动漫和成人动漫(当然也有针对幼儿的动画,只是这类型的数量最少,而且影响力也远不及其它三者),而且期间也不是绝对界限分明。例如,七十年代初的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是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改变的,对革命、自由以及个人选择的思索就已经达到相当成人化的水平;而九十年代后的宫崎骏的作品就很难说是“少年”还是“成人”作品了。
……
专家认为,成年人成为“动漫”市场的主力,有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心理意识的变化:当年轻人遭遇现代社会种种激烈的竞争压力时,倾向于回归童年熟悉的“动漫”以逃避压力,寻求心理安慰。其次,电玩时代的视觉需求和被这一时代走向哺育的一代人,自然贴近“ 动漫”的读图感受,感官接受的自然比之于语言文字阅读的时代的需求更为迫切。
动漫作为艺术表达的手段和载体,可以搭载的内容之广不亚于真人剧。除了儿童题材、少男少女偏爱的奇幻题材、爱情题材,还可以有面向成人的哲学题材、社会政治题材等等。将动画仅仅局限在“儿童”作品的定位,实在是扼杀动画电影的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徐克说得好: “我一直都是动画电影的影迷。过去我们一直存有误解,所以动画电影的主角都是小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打开动画的空间,让更多的成年人也看到这个空间里奇妙的世界呢?” (高宏,《徐克出席金爵论坛 ,直指中国动画电影有三大病》,时代商报,2006年06月21日 ,http://ent.sina.com.cn/m/c/2006-06-21/11081130852.html)
与错误的市场定位相符合的是,中国动画的表现力也相当贫乏。1949年,根据当时的中国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示: “美术片主要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 (林阿绵,《我们也曾经辉煌:中国美术电影发展脉络与分析 》,银海网,http://www.filmsea.com.cn/focus/200603270014.htm)到目前为止,中国动画也很少能走出这个窠臼。单调乏味的说教严重窒息了中国动画的活力。好的动画作品的确需要传递高尚的思想来净化心灵。但是如何传递?这是一门大学问!中国的很多动画工作者就是因为把动画单纯的看成是“少年儿童”的荧幕教科书,所采用的大多是简单严肃的说教形式,缺乏幽默感和想象力,更缺乏从宏观上把握人类共同情感的驾驭能力,难以象美国、日本的动画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更无法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如此贫乏的表现力,怎么能吸引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青少年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定型的成年人!
动画片本身就是寻找梦想的途径。青少年渴望通过动画勾勒未来的梦想;成年人渴望通过动画找回童年的梦想。因此,动画成为一种能够同时吸引孩子和成人的,真正“老少咸宜”的电影表现形式。为什么要排除具有消费能力和富有消费激情的青少年观众?中国动画电影之路不能越走越窄!
(2)艰辛的动画产业化道路
由于动画片投入高、回报少,收益主要靠的不是动画本身,而是周边衍生产品。所以在美国和日本,只要一个故事深受喜爱,就会紧接着推出它的游戏、电影,开发相关的模型、文具等。更有甚者,为动画片的配乐举办交响音乐会,为动画片的配音演员策划粉丝见面会。可以说,美日动漫市场的成熟不只表现在动画作品的票房成绩之上,更是体现在整个文化产业完美的整合基础上。
反观中国,根本没有成型的动漫产业。以中国大陆为例,上一部动画电影《宝莲灯》到今年的《魔比斯环》,两部动画电影时间相隔七年之久!比起好莱坞或者日本一年十几部的产量来说实在是不可相提并论。就不用说质量了!
衍生周边产品的产业投入的前提基础是动画电影的轰动效应。中国动画电影必须先考虑前期制作,创造出好口碑高票房的影片,才能有后期的产业运作。
上文提到制约中国动漫电影的发展很大情况是观念上的落后。除了这个理念上的因素之外。中国动画电影还有很多其他的现实因素。
首先就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结构的分配不合理。
据了解,目前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 200所,就读的学生达 2万多人,但就业形势不甚乐观。另一方面,全国动漫从业者仍不及韩国的一半,更不用和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相比。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从事动画电影事业人员不足 1万人,而真正能独立制作动画片的人才不足200人!(本数据源自于《振兴国产动画缺技术还是缺观念》, 央视国际 动画频道《动画城》节目,2004年 12月01日 , http://www.cctv.com/program/dhc/20041201/101145.shtml
一方面,就读动漫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中国动漫界渴求的制作和编导两个层面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就连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也相当不合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动漫业界迫切需求能够胜任动漫画的批量生产和制作的人才,同时,承担产品策划、创意、编辑、导演等各环节的工作人才也十分缺乏。
“我国的动画电影不缺画师,缺的是具有市场观念的策划人才,缺的是现代化的企业经营之道。”
用一句话描述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就是:“一流画师,三流编导,末流营销。”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中国教育和文化产业推广的失败。知道好莱坞大片《花木兰》的人物设计是出自何人之手吗?深圳一位女教师。为什么同一个人在美国就能画出如此生动的木兰?中国动画电影无法给予中国动画创作者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中国动漫界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商人杜尼·约克,从中国购买了《哪咤闹海》的20年版权靠着在欧洲发行改版的《哪咤》起家,盖起了令人羡慕的杜尼约克大厦,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制片商、发行商……(《中国动漫人的心中之痛》,《沪港经济》,2003年2期, p19)
这一神话成了很多中国职业动漫人的心中永远的痛,反映出了中国在文化产业运作方面的薄弱。
专家指出,“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应该改变广而杂的综合性培养模式,转而与企业合作,紧贴市场,对不同专业学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培养。”
(《动画人才奇缺》,中国设计之窗,CG动漫频道 → 文摘了望 → 行业评论 http://www.<333cn.com/cg/wzlw/83573.html)
其实,有不少有志之士曾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提出种种颇有见地的意见,中国的不少知名高校也开展了动画培训课程。但结果如何呢?
那些在高校中接受了多年动画理论、技术教育们的专家学者,却根本不知道市面上流行什么动画;往往能对一部电影的技术层面分析到淋漓尽致,却根本对把握大众的审美倾向没有一点儿方向感!教育与实践的严重脱钩,导致了中国动画产业链中最具有市场导向作用的的环节无法发挥其功效。中国动画电影缺乏专业的影评人,也就等于失去了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同时失去了沟通大众审美品味和影片制作倾向的桥梁。因此,高校动画教育的改革也是建立动画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中国也应该建立起相关的动画产业链。动画是一个金矿,但需要辛勤的勘探、采挖。中国的动画工作者需要加倍努力的调整自我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世界动画电影的竞争。
(3)、盲目跟风,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
目前中国动画电影还出现这样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严重问题:我们的民族特色到哪去了?
在上海三大国际动漫展上的作品,以及动漫人提交的应征稿件,多数都呈现了日式画风,坚持中国传统画风的动漫作品少之又少。 动画大片方面,则几乎照搬好莱坞模式:《宝莲灯》长大了的沉香几乎就是迪士尼《阿拉丁》的中国版;《魔比斯环》 无论从人物设定还是影片风格上(除了少数的中国元素设计),则几乎和“中国制造”没有什么关系。“崇洋媚外”似乎成了对中国动画电影最好的描述。
有业内人士指出 “现在的国内动漫市场,只有日式画风的漫画才有人关注。大家都在模仿日本动漫风格,没人会在乎自己的作品全然丧失了自己特色。” (黄俊文 艳阳天
《仿日式画风渐渐丧失自我特色 》, 劳动报, 2006-06-30)
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中国的动漫市场的主力创作者的都是一群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的动漫爱好者。很多人都是模仿日本和美国的画风,而完全忽视了中国美术本身丰厚的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原创动漫也不可避免地“重模仿、轻创作”的倾向,很多中国动漫人员创造出来的以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蓝本的故事,最后都变成了日式动漫的简单“克隆”品。
其实,中国本土的动画土壤中存在了很多优秀的养料。很多早期的中国动画影片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的艺术精品,从动画形象、艺术形式到故事内容都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与国外的动画片相比,中国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多样,除了现在常见的勾勒填色的漫画外,还有如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各种艺术形式;内容上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传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它们影响了几代儿童,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六十年代的《小蝌蚪找妈妈》以它鲜明的中国风格震动国际动画界。法国《世界报》评论: “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三十年 1957-1987》 上海美影电影制片厂 1987)
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则高度了评论《大闹天宫》: “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过杰出的美术设计,而成为一部拥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转引自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整理《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6)
动画《三个和尚》则实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意识完美交融。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院长费· 卡宁女士赞扬说: “这是一部纯粹中国式的电影,也是一部国际化的电影” 。(《中国电影家列传.阿达》(七), 中国电影出版社, p407)
既然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为什么不能好好的进行有效的资源利用。不反对从外国优秀的动画影片中获得借鉴,但借鉴的不仅仅是画风,更重要的是人家如何发扬本国的艺术特色。
以美国动画《花木兰》为例:《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 “事实上,美国的很多动画电影都是源自其他国家的经典故事。《花》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
同样的,日本动画也有很多是取材自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如取材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凡尔赛玫瑰》,意大利的《花冠安琪儿》,还有发生在美国孤儿院的《小甜甜》的故事,当然也有中国题材的《中华小厨师》等等。但无论故事的背景如何,日本动画总是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动画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除了要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同时,要打开国际市场就必须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必须具有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和个性鲜明人物的作品。特别是在创意上,必须严格把关。由于从小就接受各种高质量动画精品的熏陶,中国动漫迷已经有很高的国际欣赏水准,架空史诗、幽默逗趣、打斗悬疑,各种风格早已司空见惯。国际水准成了本土作品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这对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征服了具有很高审美品味的中国动画如果加上好的宣传包装,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五、动画电影——绝不能放弃的“鸡肋”
是否能够舍弃投资巨大而且相当薄弱的动画电影,转而将有限资金和人员转入相对而言更容易出“成果”出“效益”的其他电影门类呢?例如,独步于世界的功夫片,或者是投入低回报快的青春偶像片。现在很多中国的文化投资公司走的正是放弃动画电影的道路。
诚然,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很多中国电影人把中国的动画电影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现实的角度讲,中国动画电影的重新崛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中国动画可能还需要一段高投入低回报的惨淡经营。因此,“良禽择木而栖”,选择短期内投资容易得到回报的其它类型影片,当然也是明智之举。
可以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并不像一间公司的经营一样,都适用于“经济至上”原则。中国动画电影对于中国文化产业而言,就算是鸡肋,也是一块无法割舍的“鸡肋”。
首先,从动画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而言,中国动画电影绝对不能 “不战而败”。
动画对于青少年是无可替代的教育媒介。
对此,国家社科动画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郭虹副教授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动漫作品的火热与中国现有的教育模式有关。由于家长、老师过于注重成绩,青少年刚开始面对人际关系、社会风气时,内心所积郁的诸多“成长的烦恼”难以向长辈们倾诉,社会上针对这个群体的相关启蒙读物也很少。所以在人文环境“集体失语”的情况下,不少擅长反思人性、善于刻画心灵成长史的日本动漫,就很容易“乘虚而入”,在青少年心中产生共鸣。课题组的资料表明,中学以上的动漫迷喜爱的作品,均有一个类似特点,那就是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而且主人公大多设定为十几岁的少年,他经历的焦虑、烦恼,对自我的怀疑、对世界的不安,尤其贴合年轻人的内心。作品喜欢探讨生命的意义、关注自我的认知。这种有针对性和贴近性的宏大思想主题,是其他影视作品所没有的。”
(《中国动漫如何才能脱胎换骨》,转自人民网, http://www.333cn.com/cg/wzlw/83253.html)
鉴于动画对于青少年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如果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放弃中国动画电影,将会带来的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不可估量的损失。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中国青少年都是看日本、美国的动画片长大,那么自然而然的他们接受的就是日本、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半个多世纪前,用武力无法实现的文化侵略,半个世纪后通过动画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目的,而且还能从中国捞走上千亿的经济回报。
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国家广电总局加大了扶持民族动画的力度,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 “规定从 2006年9月1日起 ,全国各地电视台所有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在每天17到20点黄金时段里,必须播放国产动画片,而且也不得以介绍或展示的形式播放外片;此时段播映合拍动画片,也须报批广电总局。” 广电总局还要求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开播少儿频道,主要用于播放的国产优秀动画。这些举动充分显示出政府对扶助民族动画振兴的决心:进一步疏通国产动画的播映渠道,为民族动画产品拓展播映空间。
笔者个人认为光是从政策上进行扶持是不够的,如果不提升中国动画自身的竞争力,哪怕是黄金时段,大概同样也是乏人问津。成人观众或者是青少年都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去观赏外国动画片。你总不能以行政命令来强迫青少年到影院去观赏中国动画电影?
如果国家能够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中国动画产业加以扶持,鼓励民间企业多参与动画电影的制作。相信对振兴民族动画产业会有更直接的帮助。前提是这些资金应该被有效利用,不要花了巨资,而仅仅只卖到经验。
其次,卡通时代“鸡肋”变黄金
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使“动漫”已经从传统的杂志画册、影视作品,扩展到手机、互联网和网络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进入卡通时代。海外目前的 “ 动漫”创作早已经采取明确的儿童成人通吃的策略,既有市场需要,更是抓住现实社会的人心。而我们在观念上还很滞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动漫产业的无穷潜力:
2004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 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年产值占 GDP的 7.9%,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美国网络游戏业已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日本游戏市场每年创造2万亿日元市值规模,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韩国动漫业产值占全球的 30%,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全球及主要国家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再看看中国的动漫产业,同样以2004年为例,2004年我国动漫总创收达117亿元人民币,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需要26.8万分钟,实际需求缺口达23万分钟,电视台严重感到动画资源的不足。而动漫周边产品的市场空间更是潜力巨大。《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每年文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 600亿元,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 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此类推,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均引用自《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088dongman.htm
最后,从flash看中国动画电影的无穷潜力
虽然,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笔者相信中国动画电影一定能在为时不久的将来大放异彩。因为从中国网上那些相当精彩的flash,如《水煮三国》、《阿贵》等小短篇中,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由“鸡肋 ”变“黄金”的无限潜力。很多网上的flash都是在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有网友们自发创作的,从画功、到创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令人叫绝,让人喷饭的创意更使得flash短时间内风靡全国,就连一下挑剔的“哈日”“哈美”中国动漫爱好者都赞叹不已。如果这些很不错的故事能够得到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被搬上大荧幕,相信一定会大大改写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进程!
网上Flash制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人才,也为中国动画的日后发展的提前进行操演。Flash的盛行再次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不缺乏创作人才,只是缺乏有眼光的投资者和有能力的推广者;中国动画电影不是不存在腾飞的契机,而是正处于处于羽化成蝶的关键阶段。希望有更多有志于中国动画事业的人们能贡献心力,使中国的动画电影事业早日告别寒冬,迎来久违的春天。
(冰凌推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2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3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4 | 现场视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举动很反 |
5 | 大佬落马!习“数字人民币”大梦烂尾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2 | 陈公博被执行死刑的最后时刻 | 玉米穗 |
3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4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5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6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7 | 简评发生在珠海,62岁男子驾车 | 刘反共2012 |
8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9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10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万年太久争朝夕.MAGA洪流如决 | 老尚童 |
2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3 | 大刀阔斧,霸气冲天! | 水蛇 |
4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5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8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9 | 读沽渎【川普回归,将带给台湾 | 阿妞不牛 |
10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