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冼岩来稿:为“野蛮”辩护的冯仑

www.creaders.net | 2008-04-09 12:11:2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冼岩来稿: 当一种人生向你坦露时,感慨是必然的;当一个思考者的灵魂向你诉说时,来自心灵可以共鸣的深处的精神吸引力是难以阻挡的。

 据《野蛮生长》一书作者冯仑介绍,这本书是以一种独特方式完成的:冯仑邀请他的朋友和下属过来,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口述,整理成录音文本后再动笔修改。因此,整本书就像在讲故事,冯仑讲述他自己的人生。其中虽不乏对社会、国家和行业等宏大概念的论述,但这些也像讲故事一样,在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成功者,关于人生冯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书中最能概括冯仑一生的,无非两句话:“坚持在一个方向上努力,持续积累正向效应”,“守正出奇”。因为“坚持在一个方向上努力”,十几年后,冯仑终于站在了行业顶峰,成为大陆房地产业巨头之一;因为“守正出奇”,他才能避开前进路上的许多陷阱,坚持走到今天——回眸四顾,许多同行者早已倒下。

 在“企业家”章节中,冯仑介绍了王石与牟其中这两位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冯仑就是王石与牟其中的混合体。在一些方面,就本性而言,他是牟其中的,牟其中才是他的商业启蒙老师。然后,通过及时“学先进”(从挖到第一桶金起的1993年就开始了),他吸取了包括王石在内的一批企业家的长处,才有了今日之冯仑——不难看出,冯仑确实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愧有“商界思想家”之称。

 冯仑喜欢说“伟大”,颇有点老男人的自恋。伟大应该具有某种对环境的超越性和与众不同性。牟其中和王石确实是那种具有超越性的伟大人物,但在冯仑本人身上,看不到这种超越的力量(我只是在阿拉善换届选举的会场,远远地见过冯仑,谈不上直观感受,依据的还是冯仑这本书)——冯仑只是这个时代的产儿,对于环境,他有的是顺应,没有的是超越。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其实能熬出来的只是成功。冯仑无疑是成功者,但成功不等于伟大。

 今日大陆,已不再是冯仑初出道时那种遍地是机会与黄金的年代。在这个利益格局已相对固化的时代,对许多读者来说,此书吸引他们的,或许已不是冯仑那不可复制的人生,而是书中偶尔坦露的成功人士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这是没有进入这个圈子的人,仅凭想象无法了解的;这也是许多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竭力去了解的那个“他们”。通过冯仑此书,许多人才知道,国内顶级富豪们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已经达到何种程度。虽然没有明确的政治组织,但通过各种行业组织,跨行业的论坛、同学会、NGO和俱乐部等形式,企业家之间的整合与相互认同已基本完成。这种内部的自组织过程,一方面为企业家的人生在经济目标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社会性目标,即争取业内的地位与认同;另一方面,具有组织性的企业家群体放大了自己的力量,不论是在与官方的政策博弈上,还是在面对消费者时,企业家的声音都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势。而利益的另一方,占消费者大多数的中下阶层,却既没有足以实现自组织的条件和资源,也没有能力参与博弈,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上层博弈的结果。这就是今日大陆的现实,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

 冯仑自诩是“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在其成功之初,其内心或许如此,所以他第一个提出了民营企业家“原罪”说,实质是提出了企业家个人财富的合法性问题。但人毕竟难以超越自己的阶级性,随着业内认同越来越多,行业地位越来越高,冯仑开始频繁为这个阶级代言,为这个阶级的“野蛮”包括“原罪”辩护。此时,他心中的“无产阶级理想”,应该已所剩无多。

 在许多公众看来,这一代大陆资本家的“野蛮”,不仅指挖掘“第一桶金”时的原罪,而是伴随着资本家的整个“生长”过程,直到今天。就在企业家进行内部整合达到一定组织化的同时,在整合程度最高,行业领袖影响力最大的房地产业,开发商与消费者却对立最严重,房地产业成了衍生亿万富豪最多的暴利行业。房价的迅猛飞涨,使无数人成为“房奴”,使更多人望房兴叹。冯仑为所有这一切辩护,他也不能不为之辩护。因为这是一段包括冯仑在内的企业家已经走过,无法回头重新来过的时光,也是把他们高高垒起在金字塔顶端的砖瓦。按照冯仑的说法:任何事情似乎都不妨碍伟大,伟大只是一个结果;历史只有成败,没有是非——但是,这种观点,是否能为今天那些被迫“沉默”的“大多数”所衷心认同呢?

 除非思想境界达到了王石那种高度,选择只做职业经理人,不做老板,否则,一些民营企业家积极鼓吹民主政治就显得颇有几份吊诡,除非他们所设想的,其实还是由财富多寡而非由人数多寡决定话语权的民主,或者是通过“立宪”,事先确保了财富合法性不受追究的民主。用冯仑的话说:当时就算是有罪,现在追诉期也过了。

 在民主语境下,民众会不会追究“原罪”,其实与其他东西都关系不大,仅仅取决于一点:人们对现状是否满意。如果满意于现状,就不难把“原罪”视为达到现状所不能不经历的过程;如果不满现状,甚至还怀有怨恨,怎么可能为了自己所不满意的结果而宽恕过程呢?不管你怎么论证“原罪”在当年是如何不得已,对改革有多大贡献,如果改革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意味着被剥夺,他们又怎么可能为改革而宽恕“原罪”之阴暗呢?这就是政治转型的稳定性与一定的经济发达程度,与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高度正相关的原因。因此,今天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又爱又恨。“爱”的是,政府迫使大多数民众处于沉默状态,在这一点上,官(政权)、商(民营)、以及介于官商之间以高干亲属为主体的某个特殊群体,三者的利益立场是一致的;“恨”的是,不少人对现状不满,主要责任在政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冯仑不仅为企业家群体辩护,为他们财富的合法性、行为的合理性辩护,而且试图赋予主流企业家或者说企业家领袖以某种神性。因此,虽然他在“自序”中声称自己希望像汤唯一样“干干净净地脱”,“即使露点也义无反顾”,但如果有人真的想在他书中看到他的“点”,却是看不到的,最多透过外面的包装物,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里面的轮廓而已。

 之所以浓墨重彩于成功企业家的“神性”,似乎与冯仑内心的某种期许有关。他相信,民营企业家将成为大陆社会进步的主流和主体,而这也正是中国进步的希望所在——几十年过去了,冯仑内心深处欲“兼济天下”的书生意气、士大夫情结始终未改。只是因应身份、角色的变化,“兼济天下”被诠释成另一种路径,另一种方式。这或许也即是冯仑所自我解读的“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吧。

 不管价值取向如何,真实的就是有力量的。无疑,书中包含了冯仑人生的、思想的部分真实。虽然这种真实必然是片面的,但这种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其中写满了创业、冒险、奋斗、成功等这30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字眼。这或许还不能称之为“中国梦”,但确实可以称之为“改革梦”——这是改革年代大陆人所能梦想的最成功的人生。

 这本书记载的,就是梦一样的人生,真实的梦。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