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墙内媒体人狼头长啸评论文章:10月11日,《解放军报》发表《常令名节不堕地》一文,读后有感想如下。
从该文开篇所引用的明朝名臣于谦在《静夜思》一文中“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这话来看,其意已经能让人略知一二了。
尤其是该文对于谦所言的阐释,则更能让读者产生醍醐灌顶般的启发:“大意是,富贵失去了固然难以再得到,但如果人的壮志消失了,虽生犹死。只要能保持名节,其它一切都不足计较。常令名节不堕地,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该文以明朝名臣于谦为主角,谈论“保持名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顺理成章地描述了明朝的“太上皇复辟”那个著名事件——“夺门之变”的始与终。
所谓“夺门之变”,是指明朝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复辟政变夺回皇位。而此时手握重兵的于谦,在明英宗策动政变时,“为顾全大局、巩固社稷,手握重兵却'屹不为动’,即使含冤入狱,也不作争辩”。
大明朝共有十六帝,但只有朱祁镇当过两次帝。原因是当年瓦剌进犯,朱祁镇听信宦官之言亲征,结果反而成了俘虏。在此危难之际,于谦等人请太后出面立了太子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并阻止了瓦剌以皇帝为砝码的阴谋。
之后在于谦的指挥下,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成功,瓦剌也只得将朱祁镇放回。在朱祁镇被放回之后,他就成了太上皇。可是,不久在石亨等人的帮助下,朱祁镇又夺回了皇位。这次变故就是“夺门之变”。
其实,“夺门之变”也叫做“夺门复辟”、“南宫复辟”,它是发生在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的一场政变。当时,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十六日夜,石亨、徐有贞等大臣带一千余士兵偷袭紫禁城,撞开南宫宫门,接出英宗直奔东华门。守门的武士不开门,英宗上前说道:“朕乃太上皇帝也。”武士只好打开城门。
黎明时分,众大臣来到了“奉天殿”,只见英宗坐于龙椅之上,徐有贞高喊:“太上皇帝复位”。英宗复辟后,朱祁钰被迁至西宫,不久去世。
笔者认为,《常令名节不堕地》文中的重点,应是:“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于谦身居官位多年,始终清正廉洁,恪守名节,以至于死后家无余财”; “在明英宗策动'夺门之变’时,于谦为顾全大局、巩固社稷,手握重兵却'屹不为动’,即使含冤入狱,也不作争辩。”
所以,该文才会如此浓墨重彩地赞美“含冤入狱,也不作争辩”的于谦:“高高者天,皎皎者心,于谦不畏死、不顾生,名垂千古,受人敬仰。”
读毕凝思:上述赞美之言,符合“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理念。
作者狼头长啸:职业传媒人退休16年,实名李树身,昵称狼头长啸。上网作文12年。新浪、人民、、知乎、凯迪、有道、今日头条、天涯、东方财富、美国中文、中国作家等网知名写手,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励志语:写自已思想,说民生实话。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小女娃名字连名带姓才2笔 第二个字不敢念 |
| 2 | 高市早苗下台已进入倒计时 |
| 3 | 酝酿惊天变局:习已备好A、B计划 |
| 4 | 独揽5金2银:中国15岁天才美少女横空出世 |
| 5 | 突发:中日外交风暴,美国务院首度表态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狗屁 | 丁小明 |
| 2 | 中央下死命令逼李井泉必须往外 | 高伐林 |
| 3 | 回国杂感:有一种旅游叫中国旅 | 思芦 |
| 4 | 红色后代无耻到了极点 | 周汉卿 |
| 5 | 怪事:王小洪大秘董亦军跳楼暴 | 雷歌747 |
| 6 | 王沪宁同志文摘:请认真学习 | 阿妞不牛 |
| 7 | 悼老哥 忆几位浙江大学老姐 | 体育老师 |
| 8 | 一件小事——见证纽约华人餐馆 | 溪边树下 |
| 9 | 李克强案完整内幕/茅盾文学奖 | 体育老师 |
| 10 | 退休金的十个等级/30年河东30 | 体育老师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