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www.creaders.net | 2025-10-12 23:31:36  晓观天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口述:刘军宁 记录:赵晓

“十一长假”,我带领游学团来到日本关西。

军宁专程从东京赶来,说:“我是冲着你来的!”

哈哈,我又何尝不是?访问日本,当然要见军宁。

我在基督里爱军宁。

这次相见,仿佛天国手足在灵魂中相认。

在大阪的咖啡馆里,我们坐下长谈。

我问他:“你这一生的思想与信仰,是怎样走过来的?关键的转折在哪里?

他微微一笑,娓娓道来。以下是那次谈话的主要记录。

一、思想发展的路径

军宁并非成长于基督教家庭,而是在中国无神论教育与世俗社会中,一步步被真理吸引、被Bible光照的人。

他的思想历程,是一个在理性求索中被上帝一步步引导的过程。

他原是一位极为严谨的政治思想学者,关注的是“思想本身”。

他的兴趣从不局限于某个议题,而是聚焦于人类文明与社会秩序的根基。

这种从理性与原点出发的探索,使他的人生成为一条——从知识走向智慧,从思想走向信仰——的道路。

一个人的思想变化,不是跳跃式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他说,“就像走路,上帝在前面一步步带领。”——正如经上所言: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 119:105)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1]

二、学术启蒙与早期求索

军宁的起点,是上帝所赐的恩典——学习的天赋与思想的饥渴。

因为中学底子好,大学学英语时,他几乎不用听课,整天泡在图书馆。

他一门门研读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

读研究生时,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自己选择了“政治思想”作为研究方向。

他笑称,那时候完全没想到这是一门“险学”——危险的学问。

到哈佛访问时,他把几乎所有重要的英文原著都读过。

但他仍觉得:

“知识虽广,却未触及灵魂最深的问题。”

三、从思想到信仰的转折

1987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触神学。

一个重要的人物——美国哲学家、政治神学家迈克尔·诺瓦克(Michael Novak)——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图书馆里,他偶然翻到诺瓦克的《民主资本主义的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tic Capitalism),反复阅读。

他发现书中提到的托克维尔、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等人,其思想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根:Bible世界观。

1989年,他在香港新华社工作,亲自见到诺瓦克。

诺瓦克掏出一张“一美元纸币”,指着上面的金字塔与“上帝之眼”,讲述其中象征的意义——美国立国的信仰根基。

那一刻,他心中震动。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真正的思想不能离开信仰。”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2]

四、十年预备:从学术到Bible

1998年,他出版第一本书《德的哲学》。

从1987年算起,整整十一年的预备。那是他“在各门学科中寻找真理”的十年。

“我几乎把所有社会科学的名著都读完了,”他说,“但始终没找到答案。”

直到开始系统读Bible,他才发现:

“真理不是人类逻辑的推论,而是上帝启示的结果。”

从此,他把思想的重心完全转向Bible。

“过去十年,我都是围绕Bible来读书,因为别的地方找不到智慧的源头。”

在我们的论坛中,他告诉在座诸位:

“不要被各路大师、大咖们骗了,如果你搞不懂他们的学说,很简单,回到Bible、回到常识。”

五、律法与爱:信仰的深层理解

Bible中,军宁最重视的是十诫。

他强调:“十诫是上帝亲手写下的文字,是祂唯一的手写作品;不仅是律法,更是文明的根基。”

他认为,上帝的目的不只是造人,而是要建立“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出埃及记 19:6)。

个人的善,必须依托于有秩序、有法度的共同体。

他引用主Jesus在登山宝训中的话:

“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 5:28)

“新约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把律法提升到心灵的层面,让人从外在的遵行,走向内在的顺服。”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3]

六、旧约与新约的统一

“旧约与新约是一体的;耶和华与Jesus是一体的;公义与怜悯是一体的。”

旧约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埃及记 21:24)的公义,与新约中“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福音 5:39)的宽容,看似相反,实则互为补足。

“如果只有惩罚而没有怜悯,那是残忍;如果只有怜悯而没有公义,那是放纵。”

这正是上帝性情的张力与完美。

七、思想的回望与神的预备

回顾求索之路,军宁笑说:

“上帝成就一个人,常常是先关掉他所有想象的门,只留下那一扇真正为他预备的门。”

那些当年的“错过”——未去英国、未留美国、未做哈佛博士——如今看来,全是恩典。

“若我真成了哈佛政治学博士,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上帝以关门的方式,指示我走上另一条路——从思想走向信仰,从人文走向神学。

八、从自由主义到保守主义:思想坐标的校准

他起初在学术界以研究“自由、宪政、民主”著称。

但很快意识到:

“制度不是第一因。若人的世界观与道德律不被更新,制度就会成为空壳。”

于是他从“自由主义”、“唯制度主义”进一步走向“古典自由主义 + 保守主义”的结合。

既肯定自由、权利与宪政,也强调秩序、德性与共同体。

他总结道:“自由要有根,自主须有界。

九、与神学相遇:思想的支点找到了

在深入神学之后,他看清了西方文明的根:

“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被造的。”(创世记 1:27)

因此拥有尊严与权利;

但人也是堕落的(罗马书 3:23),因此需要限制与救赎。

这两条并立,才产生宪政与分权、契约与法治。

保守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不再对立,而是互为支撑的两翼。

十、律法与“可操作的爱”

Jesus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 22:37–40)

军宁解释:“总纲必须转化为‘可操作的律法’,才能进入公共生活。

相比之下,十诫中的“孝敬父母”“不可偷盗”“不可奸淫”,都是可执行、可验证的规范。

没有律法的爱,会滑向情绪;没有爱的律法,会堕入苛刻。公义与怜悯,必须同在。

他说,未来十年,他愿传讲并写出一套关于十诫的书,让中华民族重新领受这天国的律法与大道。

十一、罪、恶、善:三重定义

他据于自己的理解下了清晰的定义:

罪(Sin):对神的冒犯(离弃、悖逆、篡位);

恶(Evil):对人的冒犯(伤害、欺骗、压迫);

善(Good):按神的标准行在爱的秩序中,对人真正有益。

“专制首先是对人的巨大之恶,更在根本上是对神主权的冒犯之罪。”

他说,“任何不承认神权的对于专制的批评,都是肤浅表面的。

十二、思想决定未来

军宁深信:

“思想 = 依托真理信仰的理论化表达。”

没有信仰的思想会漂浮;

没有思想的信仰则无法落地。

制度改革只能解一时之困,唯有信仰更新,才能医治人心的创伤。

十三、中国的出路:出埃及,进迦南

就中国而言,他判断:

短期:制度改革可缓解部分“恶”,但不能根治“罪”;

中期:需重建以十诫为核心的道德共识;

长期:要有“国度视野”——建立“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彼得前书 2:9)。

“出埃及”:意味着离开奴役与偶像的法老秩序;

“进迦南”:意味着进入上帝所设立的公义秩序。

“若耶和华不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劳力。”(诗篇 127:1)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4]

十四、信仰、思想与制度的落地

军宁总结出五个层次的路线图:

1、确立总纲:

爱神、爱人——方向不再摇摆;

2、化为律法:

十诫——让爱可操作;

3、制度承载:

宪政、法治、市场、自治;

4、文化涵养:

教育、家庭、教会、社群;

5、个人操练:

敬畏、顺服、责任、节制、怜悯。

唯有这五层结合,社会才会有根、有魂、有序。”

十五、感恩军宁:从制度到信仰的归回

军宁的路,是从制度之问,经过思想之辨,归回信仰之根;

然后再从信仰出发,照亮制度与文化。

这条路并不宽,却通向真理;

不喧哗,却迈向光明。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利米书 17:9)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翰福音 1:5)

军宁是幸运的——他的一生,是在黑暗中见光:

从思想的世界,走向信仰的国度,领受神圣的天命!

刘军宁思想与信仰变化历程

[5]

图片来源:已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4.0国际版(CC BY-NC 4.0 International)发布

[1]: Image by Leo from Pixabay

[2]: 作者 让·里昂·热罗姆·菲利斯 - 这一图像可以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片与照片组获得,其编号为cph.3g07155。此标签不表示文件的著作权状态。任何文件在附有此标签的同時还需要一个有效的著作权标签。请参阅许可协议说明页面以了解更多信息。,公有领域,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083048

[3]: Image from https://rtv.org.tw/wp-content/uploads/2024/09/Ten-Commandments-COVER.png

[4]: Image from https://bibleportal.com/_next/image?url=https%3A%2F%2Fstorage.googleapis.com%2Fbibleportal%2Fverses%2Fp%2Fs%2Fpsalm1271-CUNPTS-30942-3.jpg&w=1920&q=75

[5]: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