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真理、真知与真金: 从金刻羽现象看当代学人分化

www.creaders.net | 2025-11-25 17:13:5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赵晓

  在任何时代,学者从来都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

  他们可能受过相近的训练,操作同样的模型,熟悉同样的文献,但他们的人生方向、价值基础与行为动机往往截然不同。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各人的“偏好“不一样。

  归根到底,当代学人可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追求真理;

  第二类追求真知;

  第三类追求真金。

  这三类人,构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三种命运,也解释了“金刻羽”(参见《金刻羽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多重激励”下合力的产物》)为何会“现象”级发生。

  一、追求真理者:知识人的代价与尊严

  第一类学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人”(public intellectual)。

  他们不是用知识谋生,而是用知识担当。

  他们用知识守望社会,用良知对抗黑暗,用专业揭示制度风险,他们是罗曼·罗兰意义上的“社会良心的载体”。

  他们的生命逻辑是:

  文以载道、学以立义,用知识守望公共底线,用真理抵抗制度黑暗。

  他们关怀的是:

  社会公平与制度正义

  民众福祉与人类尊严

  文明的方向与时代的精神

  在西方,这是哈耶克、米塞斯、索尔仁尼琴这一类人;

  在中国,这是杨小凯、刘军宁这样的“先知”型学者。

  他们的代价往往高昂:

  地位不稳、舞台有限、压力巨大;

  但他们的价值不可替代,因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肌肉”。

  他们的效用函数是:知识 × 良知 = 真理。

  在一个叙事收紧、沉默扩散的时代,他们越发稀少,却越发重要。

  二、追求真知者:独立学者的学术尊严

  第二类是独立学者,他们没有公共知识人的强烈使命感,但具有对学术的尊重与专业的坚守:

  以问题为导向

  以数据为依据

  以逻辑为规范

  以独立为底线

  他们未必冲击权力,也不主动介入公共舆论;

  他们只是尽其所能恢复知识本来的模样——

  以求真知,不被噪声和潮流歪斜。

  代表包括:

  科斯、诺斯(制度经济学)

  张维迎、周其仁(早期)

  高善文(数据与结构分析)

  他们的学术贡献来自:

  问题 × 方法 = 真知。

  没有他们,学术就会沦为叙事与宣传的附庸。

  他们不是社会良心,但却是学术共同体的骨架

爱泼斯坦档案|哈佛前校长被爆丑闻传欲追求中国美女经济学家金刻羽| 星岛加拿大都市网多伦多

金刻羽资料照片

  三、追求真金者:叙事型学者的激励逻辑

  第三类,是现实世界数量最多的一类:

  所谓“叙事型学者”。

  他们不追求真知,更不承担真理的使命;

  他们追求的是:真金——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个人收益:

  名望、资源、舞台、平台、网络、职业回报与个人安全等等。

  他们是激励结构下的理性人——不是愚蠢,而是聪明到极致,精致利己而已。

  他们的语言学不是研究真相,而是研究“什么叙事更有市场”:

  说真话 → 无收益

  说尖锐话 → 有风险

  说正确话 → 无市场

  说好听话 → 有舞台、有资源、有刊物、有会议

  说“体面化的中国故事” → 全球需求巨大

  他们的行动逻辑是:

  叙事 × 迎合 = 真金。

  这类学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叙事产业链”:

  包括国内御用型学者、海外中国叙事生产者、政策包装者、数据美化者以及各类“学术网红”。

  他们不是恶人,但属于一种文明风险乃至癌症:

  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边界,思想是文明的边界:语言开始腐败,思想就开始腐烂,社会就开始堕落。

真理、真知与真金: 从金刻羽现象看当代学人分化

 哈佛大学前校长桑默斯因爱上中国高官女儿、经济学家金刻羽(Keyu Jin),找淫魔富豪当“恋爱导师”引发争议。

  四、金刻羽现象:她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理性选择

  金刻羽为何从早期的制度批评者,转向今日的制度包装者?

  答案并不复杂——

  她并不是“堕落”;她是被激励结构推向一个“最优均衡点”。

  (1)家族结构决定她不能追求真理

  她的家族在体制中属于高位 technocrat,对于外界来说,她的观点从来不是私人观点,而是“体制窗口的讯号”。

  因此她没有“许成钢式讲真理”的自由空间。

  (2)职业结构决定她不是追求真知者

  她的学术舞台不是纯学术共同体,而是:

  IMF/世界银行

  达沃斯

  全球南方与西方政府顾问体系

  国际政策论坛

  这些平台核心需求不是“真知”,而是一个能出口的、可包装的“中国叙事模型”。

  她的舞台决定她的方向——

  她不是独立学者,而是叙事型经济学家

  (3)激励结构决定她只能成为“追求真金者”

  如果她坚持制度批评:

  失去国内空间

  失去体制信任

  失去国际邀约

  失去她最稀缺的“窗口角色”

  但如果她转向制度包装:

  她立刻成为“体面型中国解读者”

  中外两端都欢迎她

  风险极低

  回报巨大

  舞台广阔

  这不是情感与价值的变化,而是激励结构逼出的“最优解”。所以:

  金刻羽不是主动选择叙事,是叙事选择了她。

  五、文明的未来:取决于三类学者的力量结构

  如上所述,当代学者说到底其实就是三类:

  追求真理的知识人(生命为真理而活);

  追求真知(生活为学术而活)的专业人;

  追求真金(活着为争名夺利)的利己者。

  以“学者指数”观察,当一个社会出现如下格局:

  真理型学者被边缘化;

  真知型学者被沉默化;

  真金型学者被中心化;

  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

  语言污染

  叙事腐败

  真相失真

  公众误导

  制度自我麻醉

  文明方向偏离

  “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堕落文化景观

  大量“屎上雕花式”的宏大叙事与伪学术神话

  金刻羽现象,只是这一结构的一个可见表层。

  可想而知,一个国家和社会若不能保护追求真理者,尊重追求真知者,却鼓励追求真金者,那么它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 GDP、不是城市、不是增长,而是:

  语言是否还能承载真实,

  叙事是否还能接触真相,

  思想是否还能产生力量。

  中华文明的转型与复兴,不在于更多的叙事,而在于重塑激励结构,让第一类与第二类学者重新成为时代的主角。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已经证明:

  只有真理与真知能托起一个文明,

  真金主导永远托不起文明的未来。

   0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四中全会
11
中共两会
2
中日关系
7
美伊冲突
12
大S
3
中美冷战
8
以伊战争
13
洛杉矶大火
4
万维专栏
9
何卫东
14
叙利亚
5
川普
10
AI
15
苗华被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