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落脚密西西比三角洲 多开小店维生
世界日报消息,纽约时报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戴尔四日讯,华人最初迁移到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带 (the Delta) 是在南北战争後的重建时期,当时农场业主以工作机会吸引他们,但他们到达後发现薪资低到入不敷出,於是纷纷转开杂货店维生,并定居下来,还发展出中国与美国南方合璧的独特饮食风味。
「黑白之间的密西西比华人」 (The Mississippi Chinese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一书作者罗文说,南北战争後,寻求低廉劳工的农场业主,因担心非洲裔会自认不再是农奴,而难以控制,於是引诱华裔移民来此工作;但这些华人後来发觉受骗,因为在农场工作,永远赚不到钱,也无法寄钱回家,就开杂货店来为非洲裔服务。他说,当时到南部的华人多数在三角洲地带定居,而且95%开杂货店。根据 2000年人口普查,此区华裔有689人,但当地华人说,实际人数应是此数两倍以上。
担任工程师的周吉洛(译音,Gilroy Chow)说,他父亲1912 年到密西西比州克利夫兰定居,後来在格林维尔开杂货店,而且,像许多华人一样,住家就在店铺楼上,还在院里种植中国蔬菜。当时社会种族隔离,华裔和白人、非洲裔泾渭分明,有自己的学校和浸信教会。但现在,华裔已融入社区,周吉洛一家在教会非常活跃,他是教会的司琴。
周吉洛的父亲 1947 年把家搬到纽约市皇后区的森林小丘,从事进出口生意,还在曼哈坦开餐厅。周吉洛因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念书而留在密州,後来结识华裔女孩莎莉,两人结了婚,就留下来了。
周家 1997 年被当地民俗家选中,到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举行的史密松宁民俗活动表演豪油炒芥蓝。
虽然中国菜配料现在到处都可买到,但三角洲地区的华裔还是喜欢用传统中国烹饪方式搭配美国佐料,调制出中美合璧的美食。譬如,周家吃鱼除了加酱油、葱姜蒜外,还会放又酥又脆的南方醺肉条。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