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编译并综合报道:居住在湾区的46万9,000多中国移民构成了硅谷地区的另一道风景线。他们大都分别来自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对这些中国人, 人们所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目光放在下一代的身上, 那种普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真是令人惊异不已。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1991年, 当Laura Lee从香港移居到加利福尼亚圣荷塞的时候, 她已经取得了一个社会学的学位。她曾经作为交换学生在加拿大生活过一段时间, 并在那里完成了高等教育。她的丈夫John Lee则是一名成功的工程师。他们周围的许多中国朋友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促进了硅谷繁荣的专业人士。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目前,湾区新一代中国移民中的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专业人士,就职于高科技公司或其他各类公司、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或大中小学校。湾区的华裔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国人早已不再仅仅是餐馆、洗衣房、便利店的小老板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所开办的公司具有相当的规模,遍布各行各业。湾区在过去的几年中还出现过三位华裔市长,他们是西湾洛斯阿尔托斯市(Los Altos)市长严挹梅女士、南湾库珀蒂诺市(Cupertino)市长张锡宏先生和东湾苗必达市(Milpitas)市长郑国民先生。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湾区四大亚洲族裔个案研究:华裔(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Laura所有关于中国早期劳工在加利福尼亚倍受歧视的了解都来自于一部电视资料片。这部片子回顾了中国人在淘金和铁路修建时代所经历的曲折和苦难的历程。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来到硅谷与丈夫团聚的Laura说, “我总觉得在湾区生活的亚洲人是幸运的, 因为这里的确非常多元化也非常国际化。我在加拿大时, 亚洲人还不是太多。所以人们老是以一种好奇的目光打量你。而在这里, 人们从来不会把你当成从另一个星球过来的人看待”。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旧金山金门海湾大桥。它连接着旧金山和北湾的一些地区,并使硅谷向北延伸成为可能。在北湾一个叫做Santa Rosa的小城市里也有着一些高科技公司。金门大桥被漆成橘黄色的原因是旧金山湾经常出现的大雾天气。为了防止桥身生锈,大桥的金属桥体必须反复刷漆。油漆工人从大桥的一端刷漆刷到另一端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从大桥的北端刷到南端,再从南端刷到北端,周而复始永不间断。911以后,大桥的四周都驻守了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当时传说恐怖分子把大桥也当成了袭击目标) |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这是金门大桥上部拉力钢索的横断面----原来它是由数万根细钢筋组成并焊接在一起的!就是这些拉力钢索使重达50万吨的金门大桥坚固地矗立在海湾,成为旧金山乃至加利福尼亚的地标。它们使人不禁联想到,亚洲社区要想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实力,似乎也得像那些细钢筋一样联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成功) |
然而这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情形。尽管就人口而论构成湾区亚裔第一大族群的中国人在这一区域的根基最为深厚, 但从1850年代前后作为劳工来到美国的那一时刻起, 他们就受到严重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那时, 中国人的子女和黑人以及印地安人的子女都是被排斥在公立教育之外的。根据法律, 中国人被禁止申请和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也没有权利拥有任何地产产业。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排华情绪一度曾强烈到位于湾区的斯坦福大学学校当局对该校屈指可数的几名中国学生发出禁令, 不准他们与白人学生同住一座宿舍。如今, 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美国私立精英高校, 亚裔学生的比例也已经占其学生总数的1/4左右。Laura一家最大的梦想就是使他们唯一的儿子, 10岁的Peter在高中毕业之后升入斯坦福。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美丽的斯坦福大学。作为硅谷的摇篮,它为美国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当漫步在斯坦福校园,你会看到许多阳光灿烂的亚洲面庞。亚洲学生仅仅攻读理科或者工程学位早已成为历史。在举世闻名的斯坦福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和历史系,都有来自大陆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足迹。在许多学院和系,还有一批华裔教授和研究员。只是那些天之骄子未必了解100多年前斯坦福曾经拒绝中国学生与白人学生同住一楼的历史故事) |
根据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普查资料, 湾区华裔的人均年收入仅次于印度人, 在四大亚裔社区中名列第二。而且, 在桑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华人与印度人的成功程度不相上下:在那里华裔和印裔家庭年收入在10万美元或更多的比例都达到了46%。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在接受采访的湾区亚洲人中, 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华裔是极为成功或相当成功的一个族群, 位于四大亚洲移民社区之首。5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与华人具有很大或较大的共同点, 而这一比例在所有亚洲移民社区中是最高的。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几十所分校中最出色的分校之一。它位于东北湾小城伯克利。因为是公立学校,竞争极为激烈,特别是在亚裔社区中间。伯克利一向以自由著称,是美国左翼自由知识分子的大本营。该校去年的焦点人物之一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华裔留学生William Hung。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学生,他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尽管湾区的中国侨民在学业、事业和生意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但华人一个半世纪以来旅美的艰难历程使中国社区至今依然萦绕着一丝对种族歧视的担忧。根据2004年12月由圣荷塞水星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和亨利 • J • 凯撒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所联合进行的湾区九个县的亚裔成年人调查报告,在回答问卷的过程中, 多达58%的华人受访者说亚洲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机遇还是少于白人----这一比例在所有亚洲移民社区中是最高的。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像许许多多中国家长一样, 李氏夫妇决意要使他们的儿子功成名就。为此, Laura于三年前辞去政府公职回归家庭全职照顾抚养Peter。之所以会这样做, 全都是因为受到她那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香港家具制造商, 但为了子女的教育不惜作出牺牲, 直到他的五个子女都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Laura和她的丈夫毫无疑问地是在重走父辈的老路。Laura表示, 为了Peter能够进入斯坦福那样的一流大学, 他们甚至不惜变卖房产。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李氏夫妇在重走父辈的老路,而更多的湾区华裔则是在努力使子女走自己的老路。现在,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的湾区华裔都是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获得机会出国留学的中青年男女。只要有了孩子,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家庭生活的重心放在教育后代方面。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正如Laura所说,“中国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了下一代的成功而拼尽全力”。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看看这些稚气却又带有几分忧郁的脸庞吧----请不要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多年以前的故事。他们是我们所有中国留美学生的先驱,他们每一个人都永远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们,就是大约135年前大清帝国派往美利坚的120名公费留学生。此事缘于一个叫做容闳的中国人。他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是最早的一名华人留美毕业生。容闳用尽大半生的精力,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和中国留学生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华工冒着生命危险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几乎同时,这些中国学童分四批先后来到美国,途径湾区前往美东。史料记载说,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之后,当清王朝的钦差大臣访美看望这些年龄在7-11岁的中国男孩儿时,孩子们已经不再习惯下跪----不仅如此,他们还早已剪掉了发辫甚至穿上了西装 ... 他们不光是中国留美学生的先驱,而且还是最早的留美海归派。1881年,清王朝决定召回全部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绝大部分青年奉旨中断学业返回故乡。在这些留美海归派中,后来出现了铁路设计师詹天佑、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电信专家方伯梁和唐元??、中华民国电政总局局长周万鹏、上海电报局局长朱宝奎、清王朝驻德意志公使梁诚和驻英格兰公使刘玉麟、中华民国海军部次长和代理部长徐振鹏将军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留美海归派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回国后服役于清王朝的海军主力----北洋水师,担任战舰的初级和中级指挥官。在战争史上以异常残酷著称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一些曾经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归国留美学子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年轻生命报效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
在湾区的华人社区中, 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的学习。因此, 这一地区的各种辅导学校和升学咨询服务机构比比皆是。许多华人家的汽车尾部都贴着子女是学校优秀学生(Honor Roll)的醒目标志, 有的车上这种标志多达三、四个。那种自豪和喜悦尽写在终日忙碌的家长的脸上。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在南湾以校区较好而著称的人口仅五万的小城库珀蒂诺(Cupertino), 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的家长们不惜购置价值近百万的房产或以一两千美元的月租租房仅仅是为了使子女能够进入那里的公立中小学和高中。由于学生的高质量使通过学校推荐和严格考试才能进入的所谓“天才班”(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GATE)的学生数量暴增, 最后库珀蒂诺学区不得不在多数中学中取消了GATE项目。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万家灯火的湾区:在那些闪烁着灯光的一扇扇窗口,你可能感觉到的是一颗颗亚裔心脏在跳动。无论富有还是清贫,有一点在亚裔人士中间是共同的----每一个湾区的亚洲移民都有着不止一个动人的故事) |
面对别的族裔特别是白人对中国教育方式的种种责难, 湾区固执的华裔家长们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动摇。的确, 要想让一两百年前他们的前辈受尽凌辱的那段历史不再重现, 中国人除了付出加倍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捷径可走呢?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近年来,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许多华裔专业人士的职业生涯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的人不得不改行、重返学校或迁离湾区,枪杀老板、自杀和杀害全家后自杀的事件震惊了全美。在2002-2003年,硅谷的专业人士从加州迁出的人数比迁入的人数多出了4%。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从2001年初到2002年中,硅谷专业人士的平均年薪降低了6%,而同一时期,工作机会也减少了9%。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后,硅谷2002年中期时的平均年薪为62,500美元,比起2000年高峰时期的79,800美元下跌了很多。2004-2005年,美国经济虽然显著好转,但湾区的就业状况却没有根本的改变。硅谷办公室的空房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办公室租金下跌到每平方英尺1.55美元。在南湾的库珀蒂诺,De Anza大道附近的一个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一直处于衰落状态,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在Sunmicrosoft公司的一个较大的分支关闭之后,陆续又有一些办公楼被闲置起来。现在,这个昔日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园区,竟然开办起了中医诊所、摩托车商店和游泳学校。上述这些情况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华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计划,有些孩子就因此而中断了钢琴的学习。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 硅谷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历过许多次大起大落,后来都走出了低谷。尽管这一次似乎更艰难更长久,但将来也一定是能够脱离困境的----毕竟,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硅谷人的坚韧是不可改变的。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让我们衷心祝愿湾区硅谷的亚洲人最终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万维读者网专题报道 creaders.net)(全文结束 谢谢阅读)
(转载本文务请注明文章来自
万维读者网 creaders.net)
相关文章
target=_blank>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9)
target=_blank>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8)
target=_blank>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7)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6)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5)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4)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3)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2)
湾区 • 硅谷 • 亚洲人 • 美国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