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留學移民 > 正文  

華裔移民如何就醫: 大洛杉磯的華裔醫療市場

www.creaders.net | 2006-09-14 13:27:41  萬維讀者網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多維社報道:在華裔居住集中的聖蓋博谷區,隨着華裔移民不斷地增加,華裔執業醫生的數量和華裔出資經營的綜合性醫院也在不斷地增加。高水平、強調關愛和雙語的醫護人員,讓南加州地區的華裔民眾享受着可以說是在美國得天獨厚的良好的醫療服務。

  華裔醫生和醫院

聖瑪力諾市市長、着名骨外科專家林元清醫師是在1978年進入位於人稱“小台北”的蒙特利公園市的嘉惠爾醫院工作的。那時,在南加州地區執業的華裔醫生寥寥無幾。近40年後的現在,在南加州地區執業的華裔醫生大約有300多人,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執業華裔醫生應該有40到50人。

  在分析華裔執業醫生增長的情況時林元清表示,在二戰及越戰期間移民到美國的華裔,他們的第2代都很優秀,很多孩子讀的都是醫學院,這些人應該是早期的華裔醫生,而後隨着世界各地的華裔移民到美國以及台灣、香港的留學生來到美國,又使華裔醫生的隊伍不斷擴大。

  林元清說,近20年來,來自大陸的留學生或醫師經過4年的醫學院和5年的實習訓練後,自己開業的逐漸多了起來,近幾年來在呈增加的趨勢。他認為,隨着南加州地區華裔移民的不斷增加,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華裔醫生來到這個地方執業。

  談到聖蓋博谷區的醫院,不能不談到全美最大的華資及華裔經營的醫療集團仁愛醫療集團(AHMC INC.: Alhambra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Inc.)。2年前,仁愛醫療集團大手筆的收購了主流醫療集團Tenet Healthcare在洛杉磯東部聖蓋博谷地區的4家醫院。這4家醫院分別是:位於蒙特利公園市、擁有210張住院床位和28張住院病人康復床位的嘉惠爾醫院(Garfield Medical Center),該醫院提供包括心臟手術、神經外科和新生兒強化護理等全科醫療服務。

  位於南艾爾蒙地市、擁有117張住院床位的大艾爾蒙地社區醫院(Greater El Monte Community Hospital),該醫院提供一般的醫療服務,主要的醫療服務是婦產科和小兒科。

  位於蒙特利公園市、擁有101張住院床位的蒙特利公園醫院(Monterey Park Hospital),提供普通醫療服務的這家醫院的強項是婦產科,該醫院每年接出新生兒超過了2500個。

  位於惠提爾市、擁有181張住院床位的惠提爾醫院(Whittier HospitalMedical Center)。這所醫院包括婦產科等一般的醫療服務,並有減肥手術計劃。另外,該醫院的兒童專科護理中心,是加州唯一的亞急性兒科醫療服務設施。

  除了上述4家醫院之外,華裔居住集中的聖蓋博谷區的綜合性醫院還有仁愛醫療集團的仁愛醫院、聖蓋博醫院和美以美醫院等。

  華人醫生
 
    還應該特別提到的是,由華裔醫師去年在阿罕布拉市建立的信安骨科醫學中心,填補了華裔社區外科診斷、治療的空白。該中心設有骨外科和普通外科,擁有核子共振檢查、癌症電療中心、復健水療和現代化的手術室等,還為就診的患者提供一天的住院檢查和理療等服務。

  林元清認為,仁愛醫療集團對4所原來由主流社區經營和管理的醫院進行收購,不僅顯示了華裔醫生團隊的雄厚財力和醫療管理水平,更主要是讓華裔移民得到的醫療服務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而不再會為求醫中出現的語言問題而發愁。

  林元清說,在聖蓋博谷地區的醫院中,提供雙語服務最完善的是嘉惠爾醫院、仁愛醫院和信安骨科醫學中心。所謂完善,是指醫護人員基本上都可以講國語或是粵語。除了雙語服務的特點之外,這些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很高。像嘉惠爾醫院的心臟及併發症狀的外科手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全美醫院中只有5%是最好的,嘉惠爾醫院名列其中。另外,嘉惠爾醫院的骨外科手術不錯。

  近幾年來,聖蓋博谷地區各個醫院以各種方式向新移民介紹美國的醫療服務系統和特色服務,希望新移民能夠善用這些服務來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以便有足夠的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美國夢。像採取講座、義診等形式以及與醫療網、社會團體配合,舉辦大腸癌和血栓等亞裔人口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的抽檢活動。

  醫生的信譽對擴大華裔市場很重要。以林元清醫師為例,很多在外州工作和外地上學的客戶,發生不需要急診的骨外科類疾病,都會專門飛回洛杉磯找他求醫。

  華裔移民如何就醫

  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對美國的醫療體系比較陌生,只有對美國醫療系統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的選擇、從而能夠享受到美國高水平的醫療服務。簡單的說,在美國看病,小病找家庭醫生看、大病由家庭醫生介紹到專科醫生或是介紹到醫院,也可能由專科醫生介紹到醫院,在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或是住院治療;突發性的疾病,就要直接看急診。

  就診前首先應該知道的是,在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是通過購買醫療保險獲得醫療服務。購買醫療保險有2種形式,一種是被稱作P.P.O的方式,另一種是方式是HMO。有了醫療保險,就可以得到家庭醫生。還應該知道,如果是低收入或是老年人,政府可以提供醫療保險或醫療補助,但是各個州會有所不同。

  沒有醫療保險能不能就醫,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不過,林元清提醒無醫療保險的民眾在就醫時,應該注意如下的問題。他說,即使無醫療保險,還是先找家庭醫生去就診。在慢性病的情況下,家庭醫生會根據情況酌情收費並給出建議,這應該是有幫助的。當從家庭醫生轉到專科醫生時,家庭醫生一般會幫助從專科醫生那裡得到一定的折扣。即便是急診的情況,如果有條件找到家庭醫生,還是通過家庭醫生與急診室聯繫溝通費用的問題比較方便,病患及本人與急診室直接商洽費用的問題,效果可能會差一些。

  林元清強調,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要知道,沒有絕對完全免費的或是沒有絕對的不收費。但是,有病就應該去就醫,不能因為沒有保險或是沒錢就不去看病了。像突發的受傷如跌倒等可以直接到醫院,醫院會馬上處理,如果是急診就要到大醫院,醫院會馬上搶救。

  林元清希望民眾了解到,醫生和醫院的醫療原則是,對生命有危險的病人一定要搶救,不管是否有無保險或是否能付得起費用。法律還規定,對於危重病人不能隨意轉診,必須是在對方醫院醫生同意接收的情況下才可以。當然,不是急、重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說,美國的醫療體系是世界上最健全的,醫療水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他本人率醫療團隊走過很多國家,也到災難現場進行過救治。在一些國家發生重大事故導致死亡的情況,如果是發生在美國,一般是可以救治存活的;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醫療救治的死亡率非常低。美國救治率高、死亡率低的原因,是美國的醫療設備先進、齊全;醫生受到良好的訓練或是最嚴格的訓練。

  林元清也提醒民眾應該了解,美國對醫生的訓練和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一般地講,美國的醫生都具備了一定水準的職業道德。每2年,醫師協會都會對醫生的資格進行審查認定,其中包括對醫生的查檢和面試,讓醫生的水準得到保障。

  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裔移民還應該了解到,與中國大陸有很大不同的是,美國的醫院是開放型醫院,醫院的急診室是外包的,醫院只收取住院費和藥品費,醫院本身不請醫生,是外面的醫生通過申請並經過審查後成為醫院的主治醫生。這些主治醫生通常在自己的診所接收病人,根據病情將病人診到醫院。這就是我們常看到一些醫生的名片印有在多家醫療機構任職的原因。像嘉惠爾醫院,有1000多名主治醫師。當然,這些主治醫師,也可以能同時是其他醫院的主治醫師。

  林元清表示,現在應該清楚了,美國的整個醫療過程,就是醫生、患者、保險公司、醫院這樣一種四角關係。

   0


熱門專題
1
四中全會
6
何衛東
11
敘利亞
2
中美冷戰
7
AI
12
苗華被抓
3
川普
8
中共兩會
13
美國大選
4
俄烏戰爭
9
大S
14
以哈戰爭
5
萬維專欄
10
洛杉磯大火
15
巴黎奧運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