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人会第19届年会8日接连三场专家研讨会,最后一场重头戏是美中知名大学教授讨论「培养下一代全球化人才」。多次访问中国的史丹福大学校长汉尼斯(John Hennessy)表示:「中国学校值得美国学校学习的地方,是中国学校更加鼓励学生进入科学领域,特别是女性。美国人不应该再把所有聪明的人都送去华尔街。我想事实已经证明这样做对我们没多大好处。」
![]() |
主持人杨祖佑首先提出,全美国每年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每七个人就有一人来自中国。这些人中93%计画回中国发展,但实际留下来的人超过60%。另一项有趣的数据显示,这些中国学生中有92%学的是科技,只有8%钻研社会科学。中国留学生已经为美国学术界带来新气象。
率先发言的周其凤表示,北大非常重视国际交换学生为校园带来的国际学习风气。中国第一学府目前有4000位国际学生,其中2700人正在攻读学位。
拥有北大荣誉学位的汉尼斯则强调,有世界观的学生必须具备判断性思考的技能,能提出关键性的疑问。
他表示,国际事务中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领导人必须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汉尼斯说:「现在的世界任何工作再也无法避免跨越国界,就像任何硅谷企业都需要与亚洲公司合作。全球的大学都意识到彼此间合作的重要,无法闭门造车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说,教育新一代中国人才面临新的挑战,除国际观和广泛的学习外,现在更应教育学生具有社会责任。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更突显出道德与才能兼顾的重要。
在化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福克斯是与会校长中唯一的女性。她强调公共研究大学的价值。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等重要。她也说:「大学裡有各种学系,但这些学系不是根据人类实际面对的问题所制定的。因此更显现出合作的必要。」
杨祖佑问在场的校长中国何时才会出现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汉尼斯答道:「这只是迟早的问题。现在中国充满了人才,在世界各地都有杰出的表现。但诺贝尔奖和实际的成就大约有20年的时间差距」。
顾秉林则表示,「中国学界和诺贝尔奖所熟悉的欧美学术体系仍有差距,但做学问的人本身不应该考虑这些问题。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10年到20年之间自然会出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武汉闹市突发枪击 3人中枪 1人遭爆头 现场 |
2 | 惊传:中共上将何宏军自尽 不治身亡 |
3 | 纽时:拜登的悲剧 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 |
4 | 中共中央军委人事变动 由他接替落马的苗华 |
5 | 习近平国师:中国打了漂亮仗 我斗胆浇一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