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小海归受不了 中美教育冰火两重天

www.creaders.net | 2010-10-18 13:59:16  武汉晚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外的“宽松教育”吓倒单亲母亲,国内的“应试教育”雷倒外国继父,武汉晚报昨日2版《小“海归”经历教育冰火两重天》的报道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共收到100多条参与讨论的短信。

小海归经历教育冰火两重天 称想回美国读书

她是武昌一所重点中学的15岁高一学生,叫妞妞。初中一年级,她随妈妈去美国读书,仅上了一个学期,原先一直抱持“宽松教育”的妈妈,被美国那种过于宽松的学习吓到了,觉得在孩子成熟之前,还是应该在中国受教育,于是又带她回国。现在,妞妞有了一位外国继父。但妞妞在国内的学习又让父母都觉得她学习太累,外国爸爸更是有太多的不懂。

“老师不一定全对”

单亲妈妈

从小对女儿另类教育

妞妞的妈妈是一位性格平和又带着坚韧的女士,她姓王。15日,在南湖花园的家中,她的丈夫荷兰人迪克一直认真地旁听着记者和王女士的交谈,尽管他几乎听不懂。

妞妞3岁的时候,王女士和前夫离婚了,一个人带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她都奉行让孩子快乐的教育原则。妞妞喜欢写字画画,方格里一笔一划写满了,可根本不是什么字,她却高兴地对妈妈说:“看,这是我写的故事。”接着津津有味地编起故事来,王女士不时称赞几句。 “大人不应该将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挫伤他们的想象力。”王女士说。

上小学后,王女士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给孩子报班补课,她要求妞妞下午5点放学回家后吃点零食,然后赶紧做作业,在她晚上7点下班到家前必须把作业做完,做不完也不准再做,否则她会撕掉作业。王女士的理由是,孩子休息不好,哪有精力学习?有时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她还主动帮孩子完成。

在妞妞心目中,“妈妈都是对的,老师不见得全对。”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暑假到桂林旅游,王女士曾征求女儿意见,妈妈有熟人在旅行社,你选择是跟学校还是跟旅行社?妞妞最终还是选择了学校,旅游回来却气鼓鼓地,“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座位上睡觉,让妞妞等几个同学在火车上挤一个座位,老师这样做不对。”王女士支持女儿的看法,但告诉她,这是你选择的,就要承担后果。

王女士也担心孩子个性太强,会与同学相处不好。有段时间,她每天给女儿煮两小瓶米酒带到学校喝,妞妞发现有个同学总是偷喝,她回来跟妈妈说。王女士就告诉女儿,你就跟那位同学说,这瓶你喝过我不能再喝了,你就喝完吧,我喝另一瓶。王女士总是教孩子,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不能解决再找老师、家长。

“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一样”

怀念美国读书的日子

2007年9月,因工作原因,王女士带妞妞移民美国拉斯维加斯,这年妞妞在国内刚刚小学毕业。到美国第三天,她就带妞妞到当地公立贝克中学报名,就读初中一年级,上学的时候,妞妞很紧张,因为语言不通。没想到,下午2点放学的时候,王女士接妞妞,她十分开心,说同学们都主动和她打招呼,欢迎她。

妞妞现在仍怀念当时的生活。她说,那边不像国内总是固定一个班上课,每节课比如数学、历史、英语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上,因此每节课会跟不同的学生一起上,很快就能结识许多朋友。她读了一个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觉得难度就像国内三四年级的水平。“我觉得,国内和国外学的知识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国外学得慢一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加大难度。”

妞妞还觉得,国外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是以学号来公布的。而国内,有的老师以成绩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课堂排座位甚至都是按成绩来。

然而,一学期结束后,王女士决定还是带妞妞回国读书。她觉得那边学的东西较少,而且诱惑太多。一件事让她触动很大:朋友邻居的一个美国男孩和一个亚裔女孩发生性关系,两个孩子都不到16岁,生了小孩都不管。王女士欣赏中国的传统教育,希望女儿在人生观成熟后再出国。

回国读书有些不适应

外国继父惊讶

中国孩子这么累

妞妞重新回到武汉读初中,由于成绩跟不上,老师不重视,她越发厌学和叛逆,开始爱打扮。王女士很苦恼,妞妞不像以前听话了。

到了初三的关键学期,妈妈跟妞妞郑重地谈了一次:“如果你学习不好,就不能初中毕业,要么自己打工养活自己,要么妈妈养到18岁你自己过日子。”妞妞害怕了,她从小最怕妈妈不理自己。在新班主任的配合下,她终于把心思放回到学习上。

升入高中的同时,妞妞也迎来了外国继父迪克。此时,妞妞的时间被学习占得满满的,周一到周六,在校住读,从早上7点上课到晚上10点下晚自习,除了中间吃饭休息两三个小时外,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多达13个小时。周日,终于可以回到家里了,可是妞妞还要到亲戚家补课,每次妈妈喊妞妞起床,迪克都连忙制止:“让她多睡会,她只是个孩子。”

迪克这段时间很焦虑,他看见妞妞学得太累了,想知道学校为什么要这样,想和老师谈谈。王女士很矛盾,于是找到记者。

迪克是个很严谨的老外,他拎出一只皮箱,里面有一叠打印的英文资料,王女士说是他从网上下载的,其中有《中国日报》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进行教育改革,给学生减负。

接着,他在纸上画了一些图表,向记者说明,在欧美,低中高每个教育段,培养孩子智商的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你知道什么,取决于你应该知道什么。”孩子一周在学校的时间不超过28小时,在家做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运动、娱乐,甚至是做兼职。

他又拿出一块海绵,把它挤成一团,说这就是人的大脑,当它处在压力状态下,水(知识)能进去吗?迪克说,他曾经是一名教IT的老师,很想和中国老师交流一下看法。

“到底是谁在说谎?”

外国家长

和中国老师的对话

王女士本来约妞妞的班主任在15日中午交谈。可是班主任临时有事,记者和迪克夫妇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小茶社里,一直等到晚上7点,班主任查完晚自习才到,是一位小伙子。

迪克又向班主任演示了一遍“海绵理论”,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要花这么多时间学习书本?中国政府不是强调要减负吗?是谁在说谎呢?”

班主任沉思了片刻说:“这个不好说,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老师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尤其是我们年轻老师。学校每周有5节研究性课程,其他班主任基本上都用来让学生自习。而我这个班,因为我是物理老师,可以拿出一节课在教室做物理实验,又向学校申请一节课给学生出教室放松,再做其他的就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迪克:“补课本来就不对,为什么还要交钱?”

班主任:“在中国,读高中基本都是为了考大学,由于升学压力,各个学校都争相补课。补课的课酬政府没有给,老师是牺牲休息时间工作,所以要向学生收取。”

迪克:“为什么记住知识要不断重复,而不是通过理解?没有新意的重复,接受会越来越少。”

班主任:为了保证学生们能记住老师教授的知识,老师会采取一次又一次的复习方式。这个方式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

“我只上适合自己的学校”

妞妞还是想出国上大学

采访妞妞很难,她太忙了。16日晚上9点半,妞妞回家,记者通过电话和她作了简短交流。

记者:“你现在学习有压力吗?”

妞妞:“有,就是我努力了却得不到回报。比如,上数学课,老师讲解题目,从一个步骤到另一个步骤很快跳过,我的脑子跟不上,而有些男生上课睡觉,却照样会做。”

“还比如,语文课讲闻一多的诗《死水》,老师说它多么多么优美,我却觉得很恶心,又是往水里扔破铜烂铁啊,又是剩菜残羹啊,被咬破啊什么的,还霉菌!我觉得就是污染环境。”(《 死水》节选: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课文参考资料讲,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记者:“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妞妞:“我现在尽量完成学习任务,前提是不牺牲健康,我觉得学累了或者认为没必要的东西,就不会强迫自己学。我还是会出国读大学的,不读最好的,而是适合自己的学校。”

  读者留言摘录

  139****3169:我女儿明年上小学一年级,我打听到一年级学生要抄写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默写英文单词,考95分在班上还排倒数,孩子的压力该多大呀!

  186****8833:我的孩子在武汉一名校读小学,每周回来一次,作业一整天都做不完,家长还得逐条检查签字。学校每月各科都要测试。

  139****2280:现在,孩子不培优,不在奥数竞赛拿奖,就进不了好学校,读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到时生计都难。

  132****6499:我刚当爸爸,一直和妻子讨论孩子教育问题。有次看到邻居小孩,背的书包十来斤,走路腰都直不起来,很无奈!希望我的孩子上学时,是中国传统教育和西式开放教育的结合。

  138****5105:中国国情决定我国教育制度不可能和美国一样,中国现阶段选拔人才,应试教育是最公平的了。人生就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133****2950:我希望我4岁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当别的小朋友都忙着各种培训时,我坚持让孩子休息。结果,别的小孩会写名字算数、钢琴古筝、英语,看他们骄傲的眼神,我自尊心很受伤。

“过来人”谈中国教育也有可取之处

 胡小姐今年30岁,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在国外经历了短暂的留学。她说,国内的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学习非得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中国孩子在耐性的培养上比外国强,外国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就不愿去做,获得的机会自然就少。

  国外,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很少对学生规劝和批评,对孩子也是一种放纵。她的一个外国朋友的女儿14岁,不愿读书,喜欢上网,经常衣着暴露的外出,母亲也是伤透脑筋,只得送她到一家商店做实习营业员。

  不少中国家长都觉得,外国读书是轻松的,其实不管在哪里,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需要付出的。

  据她所知,国外好的大学竞争也很激烈,她在机场看见,一些大学生还抱着笔记本电脑写论文。

  她说,在国内读书时,她的父母像本报报道中妞妞的妈妈一样,对她管得较少,没有搞过培优补习,对她的要求是学习成绩可以中游,其他方面要注重培养。

  她觉得自己在国内受到的教育,让她在国外对考试有自信,做事认真注意细节,待人礼貌,这些都得到外国同学和同事的认可。

  但她认为,自己在创造性思维上与外国的同事有差距,这靠后天是难以弥补的,因此提醒中国家长从小注意培养。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身家亿万的当年明月 可能真的“病”了 而且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开会
3 央视最美主持人去世 临死前惨遭“折磨”19
4 1989再现,一场大危机正在来临
5 拱卫北京的81军出状况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