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从上海回来,就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谈些感受与各位分享。
衣:我在上海有些比较有钱的朋友,也有些仍在开着燃气助动车的朋友。总体来说上海宁还是比较会打扮的,但感觉还是在流行着一些对美国来说已经比较边缘化了的所谓世界名牌,今年好像在流行“阿迪达斯”什么的。穿正宗的ARMANI 或 PRADA 等主流大牌的绝对没有美国的多,款式也不如美国的,虽然美国可能是在OUTLETS里买的。有许多不入流的杂牌倒是满大街都有人穿,尽是些在美国从来没人知道和过问的牌子。我几个比较有钱的朋友所穿着的正宗世界大名牌都是去国外买的,包括LV和GUCCI之类的包包。总之,对一般的上海宁来讲,美国回去的人穿的东西他们有些看不太懂,而他们穿的东西美国回去的人又根本看不上,差距还是蛮大的。
食:吃的东西那是很对胃口的,还是长着个中国的胃,特别是现在正流行的川菜,有几家是非常不错的,也不贵。但一些所谓在上海很有名的外国餐馆,例如以所谓的以泰国菜而闻名的“蕉叶”等,又贵又不正宗,连最具代表性的PadThai都没有,Thai Iec Tea他们也从来没听说过。经我一语道破天机,我的好友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些所谓“正宗”的外国餐馆都是在“忽悠”中国人的。对城隍庙的小笼包的味道是很失望的,小杨生煎也不怎么样,这种味道在洛杉矶你完全能吃到。
总之,在上海所谓好吃的,只能吃自己的中国菜,外国菜基本都是“捣浆煳”的,与美国的外国餐厅不可同日而语,毕竟美国是各国移民的天下。
住:上海宁的所谓“别墅”也与美国的有差距,花园的草坪没有自动定时喷水装置,还要拖一根很长的皮管子来人工浇水,还很落后,要想拥有自己的游泳池根本就是奢望。客厅里是没有Fire Place的,有些人为了派头会在墙上做个假的来充数。卧室里也没有壁橱,我朋友400平方米的大房子还是用的大衣厨。 厨房里没有大烤箱和洗碗机等一些在美国早就已经普及了的设备,也没有烘干机,若大的“豪宅”都把衣服晾在外面,还像以前一样的彩旗飘飘,太煞风景了。车库太小了只能停一台车。总之,上海所谓的“别墅”,很多主要的房屋配套设备都没有,设施的完善程度还不及美国60年代的房子,而无关紧要和华而不实的东西倒是有不少,居住环境绝对要比美国差很多。
行:在上海开车就是在演警匪片,你懂的,边上的车子经常是几乎要嚓着你的反光镜,汽车从来不会让行人的,开车的好像都很牛,这也说明汽车的普及率还太低,还把它作为一种身份的像征。开车的硬要把正常行走的路人逼到旁边,行路人是没有一点尊严可言的,绝对的弱势群体,我好几次都忍不住叫我朋友要让一下,他们却很不以为然,我感觉是已经没药可救了。
懂车的人也太少,还把”别克“ 或“VW"都当高级的好车。我在美国这么多年了,大概看到的”别克“不会超过十台,“VW”在德国车里也是垫底级别的,各种毛病一大堆。4S店对买车人的误导太厉害,每个牌子的汽车的种类也比美国少很多,很多Salesman自己也不太懂车。总之,上海对汽车的认识还处在小学阶段。而美国已经大学毕业了。
玩:上海的各种性行业是已到了蓬勃发展的地步(当然是半明半暗的,政府也睁只眼闭只眼,为了搞活经济嘛),性价比绝对要高于澳门或阿姆斯特丹,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在虹桥的一些高档的桑拿会所里,小姐绝对漂亮,服务和设施绝对世界一流,这里省去5000字。。。。。。,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们做不到的,HBG们都懂了吧?
但上海除了吃饭,K歌,洗脚,金油开背以外,其他真的也没什么好玩的。不过真的是很热闹,短期的玩玩会很爽,会会老朋友,吃吃喝喝,新天地或衡山路或茂名路的酒吧里坐坐,听听老外的乐队(虽然在美国至多只能算三流乐队),但在上海自己的家乡感觉是不同的。但时间一呆久的话许多问题就出来了,没趣儿的东西会慢慢地超过有趣儿的东西。所以劝各位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总的说来,美国有的东西上海90%都有,但大都不太到位,表明看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实际上与美国的东西根本不一样,特别是许多人性化的东西就差得更远了。上海宁的人心太浮襙,打肿脸充胖子的比比皆是,喜欢“哗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觉得蛮可笑的,也蛮可悲的。“美国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而上海宁是为别人而活着”。
记得以前网上有个调侃的对联:上联: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下联:上海是好杂好乱好快活;我来加个横批:两头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