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日前宣布针对45国公民过境北京72小时内可以免签的新制度,引发外媒关注。在谈及此举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同时,也有媒体发现,这个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可享受的过境免签制度却不包括挪威,并称「这似乎是中国对挪威开展的最新惩罚措施。」
北京市政府5日宣布,自2013年1月1日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45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人,在北京口岸实行 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次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的45国主要是欧美及澳洲国家,亚洲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和卡塔尔。据悉,过境免签政策的推出是北京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让媒体更为关注的则是挪威在中国此次签证制度改革中遭受的「冷落」。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称,中国准备向「除挪威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游客提供过境免签制度,这似乎是中国对挪威开展的「最新惩罚措施」,惩罚挪威在2010年向中国异见人士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报道称,中国媒体表示,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的45个国家是根据2009年到2011年北京接待国外入境和过夜游客情况排名而来的。但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在今年前6个月到中国旅游的挪威人数在欧洲排名第11位,超过冰岛等很多榜上提名的国家。
中国此举让挪威方面感到「意外」。「我们非常愿意重建关系,但是所有国家都拥有依照自己的规定放松对免签旅游限制措施的自由。」 挪威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说。
报道称,自2010年12月诺奖风波出现之后,中国和挪威的关系出现严重冰冻,中国停止了和奥斯陆方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也拒绝向很多挪威记者、科学家和商人颁发籤证,多个政治和外交会议也被中国取消。并且挪威对华出口业务也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