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于那些在某一次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来说,“年少得志”并不意味着“终身成就”。这是牛津硕士李璞最大的感悟。在 7 月 21日-27日举行的华西都市报2014四川省首届高考尖子生夏令营活动中,她将与众多优秀四川学子见面,分享她从14岁起凭借全额奖学金留学新加坡,并以全系前10%的优异成绩取得牛津大学工程系本硕连读的一等学位的精彩故事。
牛津录取绝不会因你是高官子弟而放水
李璞是成都妹子,早在14岁时,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新加坡教委的全额奖学金前往新加坡就读高中,之后的4年她又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奖学金,以全系前10%的优异成绩取得牛津大学工程系本硕连读的一等学位。毕业之际,她放弃国外顶级投资银行的高薪聘用,选择回国从事刚起步的国际教育,如今在成都孔裔国际公学担任副校长。
“最初选择牛津,是被它悠久的学术历史,独有的学院导师体系,严谨的治学风格以及优秀校友网络所吸引。”在牛津的学习经历中,最让李璞敬畏和感动的是学校所有的教授和院长对学生学术能力正直严格的评估和捍卫。“无论你是英国女王的子孙,还是能动用国际公关手段的某国高官后代,牛津都绝对不会因为你强势的身份或者财力而为你不合格的学术能力妥协招生入学要求。”
不要让高考成为你人生唯一的巅峰
面对参加华西都市报2014四川省首届高考尖子生夏令营的近百名学生,李璞想说的是,千万不要为了进名校而进名校。对中国几百万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读书的初衷才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的小孩读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而对自身的长足发展基本没有考虑,这导致高考变成了很多学子的人生巅峰。”
举个例子,大家常常看到高考状元的新闻,某学生拿到哈佛,剑桥录取的新闻,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听过有关这些学生的任何消息了。原因是他们没有建设性的后期成长规划,人生追求和综合实力来支撑他们把这“年少得志”发展成“终生成就”。
“真正教育是能带领学生找到幸福,并且让学生有意识和能力给这个社会上其他人也带来幸福的。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立足于学生本身的需求和特长,因材施教,而不盲目追求名校升学率才是当代中国教育最需要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