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海外移民如何面对逐渐老去的父母?

www.creaders.net | 2016-11-16 14:33:25  温哥华港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星河: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微小说,《轮回》,非常受触动,现在摘抄如下:

  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

  急匆匆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

  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在做出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便成了哽咽。

  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

  最终,俩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读了这些文字,笔者立即潸然泪下,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此故事简单又真实的不能再真实。我家里正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儿子,虽然在温哥华幼儿园交了一些好朋友,但最喜欢的事情还是跟妈妈在一起。一到周末就很开心,一到连着三天的大周末就象捡了宝。早上起床最爱问的是,“今天是周末么?”,得到肯定回答就笑得跟吃了蜜一样,得到否定回答就耍赖,号称“今天就是周末”,笨拙地数着他的小手指头,说“一共有十个周末”。我哭笑不得看着,心里想,“小小子,你什么时候能长大?”

  这个貌似倔强却又内心脆弱的小男孩,非常粘妈妈。前一阵发烧在家里和我呆了两天,再去上学时却哭个不停,让老师非常不理解和发愁。我这当妈妈的也很愁,很迷惑,他怎么这样喜欢我,这样离不开我?我问过他,“你长大了,还喜欢我么?还一直跟我在一起么?”他说喜欢,一直会跟我在一起。我悲天悯人地说,“到时候你就不那么说了,你会有更多朋友,你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业,不会一直跟我在一起。”小男孩非常奇怪又恐惧地看着我,心里肯定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生活中无数事实证明,会有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孩子小时候离不开父母,那是因为他们是他或她全部的世界。他们不知道长大会有更大更精彩的世界等待他们,他们一年一年学到更多知识和本领,一年一年认识更多朋友,他们紧随着时代潮流,而他们的父母却被渐渐落在了后面。老去的父母努力追赶着子女,却怎样也赶不上孩子的矫健步伐,那些小时候黏在自己身上的小身躯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原本紧紧牵着的小手越来越松弛。直到有一天很少能牵到,只能通过电话听听声音,通过视频看看身影,有的情况下连听声看影都成老人的奢望。

  长大的子女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状态,只是生活太匆忙,日子太紧张,还要顾及自己的小家庭,自己的下一辈,即使你想做成天守候父母的孝子,也不太可能实现。即使知道老去的父母需要我们,像小时候我们需要他们一样,父母说的“有时间早点回家来看看”,正如我们儿时说的那句,“别忘记早点来幼儿园接我”一样难舍难分,但我们很多时候不可能履行早点回家看看的诺言,留给父母的是失落。

  这是生活中残酷的轮回,我们带给父母的失落,有一天,当子女长大,当不愿意离开亲人的人换成了我们,也许同样会遭遇失落。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从自私这个角度出发,也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因为你的子女都在看着,你如何对待父母,等你老去时,你的子女就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回过头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可惜很多人看不清楚这一点,因为他们的世界正精彩,他们无法看到自己老去的那一天会遭遇什么。他们的学识和技能让自己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虽然很多时候是在父母的悉心呵护和无私奉献下才获得的,但是一旦已经获得,如何获得就变得不再重要。虽然懂得很多深奥的理论和知识,却忘记人之初最该拥有的孝顺和感恩。

  笔者发此感慨,是近日看到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位81岁的中国老人已经在亚特兰大机场停留了三天,而她的女儿孙女就在亚特兰大。据了解,老人独自一人将女儿孙女养大并送出国留学,还为了孙女上大学卖掉了北京的旧居。但老人随女儿移民美国之后,却遭到美国女婿的嫌弃,女儿孙女也很冷漠。心灰意冷的老人想回故土,孙女就给她买了11月6日的机票,并在11月3日就叫车把老人送到了机场。

  老太太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伴文革过世后,自己一人把女儿带大,支持女儿从清华大学毕业,并留学美国。女儿与第一任丈夫育有一女,从一岁起就交给老人抚养。孙女12岁时,老人和孙女随女儿移民到了美国。据称,女儿与前夫离异后,嫁了一个美国人。新丈夫对老人很不好,平时冷言冷语,虐待是家常便饭。老人说,女婿叫她老恐龙。女儿和女婿都是有体面工作的人,收入很高,但是却从来不为老人改善生活质量。

  一开始很希望这是个假消息,却看到国内国外许多媒体在报道,的确有这样一名华裔老人孤孤单单在美国机场,患有糖尿病,两夜没睡觉,后来在热心人的帮助下顺利抵达北京,并有了临时住处。无论家庭矛盾是否真如报道中描述的一样,这位老人独自一人滞留在机场都很令人不解。应该是为了保护下一辈,老人始终不愿透露她女儿和孙女的姓名。媒体报道的最新消息是,外孙女12日打来电话道歉,老人非常开心,不过更加强力抵制外界对于女儿、外孙女信息的任何询问。她说:“亲手带大的孩子,不能因为哪篇报道坏了她们的名声。”她也告诉身边人:“我脾气也犟,国外住不惯,分手是早晚的事。”

  众多网友被此事激怒,纷纷痛骂晚辈。无论事实情况是老人被亲人抛弃,还是老人认为的“和平分手”,此事也折射出一个残酷又真实的现实:华人若移民到海外,该如何妥善安置自己的父母?如果把他们带到海外共同生活,一是语言不通环境不熟,二是久而久之因生活习惯、观点不同等原因家庭矛盾积累。这还是指那些比较孝顺的华人移民,更有人一开始利用老人帮助他们带孩子、搞卫生,利用过后把老去的父母完全当成累赘,只想快点赶走,认为老人的存在阻碍新家庭新生活的更好发展;如果把老人留在国内生活,一年年老去的父母,如同幼童离不开爸妈呵护一样,他们也越来越需要子女的照顾和陪伴。但移民到海外的子女却常年在异乡生活,有着自己的生活压力和难题,根本无法真正顾及老人。

  一位网友的留言很震撼人心,他认为部分华人移民在言行举止表现出拙劣优越感,笔者认为有时这种优越感甚至施加于父母身上,觉得他们生活习惯不卫生,观点老土之类,跟不上他们受的高水平教育和生活方式。这位网友称最近几年,自己身边就发生好几例老人病死饿死在家里的事情,一些前同事帮助把老人入土为安了。但有些回国后的美国华裔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网友质问“帝国就是这样教育您对待自己父母的么?”

  在一篇媒体报道中,提到另一名在海外居住的老人为家里买了腊肉、咸鸭蛋,想要“换个口味”。结果得到女儿的质问:“为什么要买这种垃圾给孩子吃?你为什么不能像local(当地人)那样吃洁净的东西?”许多从中国进口的食物在这个海外华人家庭,仿佛都不合时宜。另一名女儿在商场购物时也对父母缺少尊重,嫌弃母亲选择“很不合适”的菜,说老人“你什么品味,土气死了,你以为是在国内啊?”又斥责父亲选错奶粉,“你怎么买这种破东西,懂不懂营养?”子女的这种话很随意说出口,却不知伤害老人多深,但他们为了一家人在一起,也只好忍着、熬着。

  很多海外华裔应该感到汗颜,我们也许没做得象抛弃老人那样绝情,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很多人自从移民海外后,是否亏欠父母太多?我们年幼的孩子离不开我们,就像我们儿时粘着父母,他们当时会积极回应,无微不至照顾我们,但如今当他们逐渐老去,离不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又在哪里?即使我们把他们接到海外一起居住,有没有体谅过老人的辛苦和孤单,有没有尝试理解过父母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其实很难更改,有没有学着稍微做出让步,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协调下?

  一些网友也指责被遗弃老人的教育方式,直到如今还在为晚辈护短,不透露她们的姓名。华人父母非常具有牺牲精神,但也该从小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得来的一切不是理所应当的。应该反思的是,为人父母,可以悉心照顾子女,但为了他们也为了自己的将来,没必要付出个人所有,保留些距离,给彼此留有独立空间,万一到了必要的分离时刻,不至于分离得那么痛苦和落魄潦倒。因为孩子与父母天生注定先后离不开彼此的轮回,无法打破。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