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论“素质教育”与“爬藤”的必然关系

www.creaders.net | 2018-06-15 16:21:49  贝可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每当一年一度的录取季来临

  中国学生被美国常春藤盟校录取的情况

  总是牵动着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心

  而像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顶尖名校

       无论是哪家的少年少女顺利考取它们

  也会立刻戴上“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金冠

  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和家长“取经”的榜样

       然而,当媒体热烈地赞美着“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们拿着“放大镜”研究着他们的成功路径时

  却可能会忽略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

  处处都是家庭和出身的比拼

  一个孩子优秀努力的程度与能够到达的高度

  在很大程度上从TA一出生时就已经注定

       曾名噪一时的杭州“哈佛女孩”郭文景

  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她聪明、上进、有主见、全面发展

  学业成绩也是完美到无可挑剔

  而当许多人满心敬佩地想要向她“取经”之时

  却尴尬地发现,有些“经验”根本无从复制

  被媒体“坑惨”的哈佛女孩

       被媒体赞美和追捧的“哈佛女孩”有很多,但因过度赞誉而导致“负面效果”的,却不算太多。

  而杭州二中的郭文景,就可以说是其中一个。

2015年,这个杭州女孩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极大的曝光量和赞叹钦佩的目光,不因别的,只因她成了那一年唯一一个被哈佛提前录取(Early Decision)的“中国学生”。

  事实上,那一年被哈佛提前录取的还有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一位学生Annabel Yao,但由于她已非中国籍,所以没有引起更大的轰动。

仅仅从成绩来看,郭文景的表现也足够抢眼,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高一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

  ◆ 曾受麻省理工邀请参加比赛,获得北美编程邀请赛第二名,超过了绝大多数来自哈佛、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的大学代表队

  ◆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均夺得冠军,其中2014年还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 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获得最高分

  ◆ 爱好广泛,尝试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帆船、学滑雪、学高尔夫、学救生技能

        面试她的哈佛大学中国秘书长汤玫婕,丝毫没有掩饰对这个小姑娘的欣赏:“我在中国区面试6年,她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的计算机水平,放在美国同年龄的女程序员中,也是最顶尖的。她在美国大学预科考试中5门满分,英语非常流利,颜值还高,简直近乎完美。”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媒体自然是一窝蜂地涌向了郭文景的家人,请求他们传授养育“哈佛女孩”的经验,而郭文景的父母也是倾囊相授,告诉大家他们倾向于素质教育,从不在意考试成绩,而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好等等……

        “哈佛女孩”的榜样力量是强大的,可当家长们纷纷拿出小本记下“教育法则”时,一个更“劲爆”的消息传来:原来,郭文景是美国自然出生公民,持有绿卡,而其母亲也是MIT毕业的高材生,父亲则是成功的企业家,家境殷实。

  而这一切的关键信息,都并未出现在最初的报道里。也许是当地媒体急着树立榜样,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掉了这些最重要的事实。

  换言之,那一年根本就没有中国国籍的学生被哈佛提前录取,这从头到尾,就是个一流美国大学将自家优秀的美国学生收入囊中的故事。

      原本好好的一碗“励志鸡汤”,就此变了味。跟着起哄的媒体与公众也不免觉得尴尬,虽然不能否认这个孩子本身的优异,但“美国国籍”和“家境优渥”这两点,确实决定了她比同等条件下的中国学生,更容易叩开哈佛的大门。

  要知道,美国常春藤盟校录取的本国学生数量几乎是外籍学生的9倍之多,而郭文景殷实的家境,又能为她自由探索兴趣爱好和人生方向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去美国比赛、参加夏令营、学习新技能的背后,都离不开丰厚财力。

        人们的反应,也从漫天遍地的赞美追捧变成了带有嫉妒心理的嘲笑和攻击,“哈佛女孩”仿佛在刹那间坠落凡间,成了最讽刺的那个存在。

  当然,作为故事主人公的郭文景是没有必要理会外界眼光的,她本身已经足够优秀,又有着同样优秀的父母和优渥的家境作为支撑,相信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只会越走越好。

  可对于喜欢追逐和模仿的普通人来说,“郭文景”们带给我们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穷人不配拥有的“素质教育”

  曾几何时,我们的媒体和受众越来越喜欢沉迷于各式各样的“励志鸡汤”——被牛津剑桥录取的双胞胎有着怎样的成长路径?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妈妈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

  这种“鸡汤”不仅好喝,还很容易找到共性。

  被牛津剑桥双双录取的温州姐妹花冯亚晞和冯亚晗,也曾在升学前获得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这对温州姐妹花不仅颜值高,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从小就十分淘气,姐姐在初中数学考试中,甚至还拿过17分的“惊人”成绩。

  当被媒体问及女儿被名校录取的秘诀时,她们的妈妈却骄傲地说:“她们成功靠的是自己的性格。” 媒体报道中也提到,她们的父母从来不在意考试和分数,而是推崇放养式的“素质教育”——“我们从不强迫孩子上补习班”、“喜欢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孩子周游世界,而非闷在家里埋头写作业”。

可无法否认的是,这份“素质教育”背后,依然有优渥家境的支撑和良好教育资源的堆砌:

  ◆ 小学读的是“贵族学校”温州实验小学

  ◆ 初中读的是杭州一所“贵族中学”的国际班,一个学期的学费是8万元人民币(专题)

  ◆ 去美国读了一所较好的私立高中,不算生活费等其他费用,每年学费是50万人民币

  而真正要像他们一样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

  2014年官方曾发布一组数据,通过对13946个家庭的抽样调查得出:中产阶级家庭仅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如果把年入50万当作中产阶级的准入门槛,真正能负担得起温州姐妹花式的“素质教育”,让孩子读私校、环游世界,恐怕也得是“千分之一”里的佼佼者才行。

无独有偶,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香港歌手陈美龄,也是放养式“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她在无数次的演讲和分享中提到,不要给孩子报名上学习培训班,而应把钱节省下来带孩子出去旅游,让TA长见识才更重要。

  对于逼孩子学习考试的做法,她也不太喜欢。

       在接受学霸妈妈指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陈美龄本就是从斯坦福毕业的教育博士,除了是红遍亚洲的老牌歌手,她还拥有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甚至还曾被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约谈,鼓励她参选下一届香港教育局局长,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名流精英。

  在精英母亲的熏陶下,从小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三个孩子,其实早就已经“生在罗马”。在母亲所处阶级及附带资源的影响下,最终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才是最正常不过的结局。

虽然这个事实很残酷,但这就是“文化资本的隐性遗传”。精英的孩子依旧是精英,无可辩驳。

  多年来担任哈佛大学招生工作负责人的William Fitzsimmons,早就用精辟的话语总结了这一切:“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期待依靠接受一流教育进入上层社会,我对此无能为力,相反的,我只是待在招生官的位子上,保证上层社会的孩子可以留在上层社会的‘良性循环’里。”

  高大上的“素质教育”,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穷人”来说,恐怕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当阶级固化愈演愈烈,剩下的人怎么办?

  说到底,“哈佛女孩”、“牛剑双胞胎”、“斯坦福三兄弟”究竟有没有借鉴意义?当然是有的,但它们更多地只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参考,并不能成为现成的模仿对象。

  而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那些比你有钱又比你努力的同龄人,也早已带着他们的诗和远方,把普通人微末的努力深深踏进尘土里。

  当阶级固化愈演愈烈,剩下的人又该怎么办?

      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学生何江,可以说是打破阶级壁垒、成功实现逆袭的典型。考虑到他出生于湖南乡村一个没水没电的农庄,父母还是没有文化、靠打渔织网为生的普通农民,他能从乡村走向哈佛,这背后付出的,一定有难以想象的拼搏和努力。

      而在何江中学时代的书单里,我们却会惊奇地发现,《万历十五年》《流动的盛宴》《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局外人》这些颇有深度的作品悄然存在。何江对阅读的兴趣也来自于家人的鼓励,父母虽然不识字,却喜欢听儿子读课本上的故事,晚饭后他们不打牌不喝酒,一家人只会围着一张小桌,陪孩子读书。

  何江承认,是阅读的助力让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刷新三观,认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正是从书中汲取的养分修炼了品性,让自己能够在一次次文化冲击中应对自如,培养出自信。

       因写作朴实无华的《我是范雨素》而红遍网络的“北漂”育儿嫂范雨素,也是通过阅读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凭借在阅读中收获的好奇心和勇气,她下定决心离开蒙昧的前夫和凋敝的故乡,奔往充满自由和文化气息的北京。

  在那里,这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村妇女”尝试着拿起了笔,像她所读到书籍的作者那样,“我以我手写我心”,阅读和文字没有门槛,书籍给予她的灵性和张力,阻断了一位普通女性在固有生活中越陷越深的不幸轮回。

     《北京折叠》的作者、清华博士郝景芳说,阅读让人通透,给人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眼界,感悟到认知局限之外的东西。用她的话来讲:

  就像一束统筹万物的光,照亮眼前的抽象乏味,让它们有了色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来世上,又将去往怎样的方向。

  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能够学习的孩子终将会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可惜的是,中国人年均读书量在全球垫底,甚至被冠上“不读书的中国人”的“恶名”,而我们的下一代,阅读量也仅仅为美国孩子的1/6。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阅读明明是最方便、最容易、也是最没有门槛的事情,毕竟在同一本书面前,无论贫富贵贱,人人平等,它亦象征着某种打破天花板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去践行。

       我们当然可以模仿和追随精英家长们的“素质教育”,为一个又一个“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而迷醉,把自家孩子作为试验品。可那道残酷的沟壑依然存在,并不会因此而消散。

  与之相比,珍惜并实践那些为数不多的上升机会,为了那一丝打破壁垒、“逆天改命”的希望而拼一把,也许才是比盲目的模仿、嫉恨的抱怨乃至心灰意冷的自暴自弃,更珍贵的东西。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要出大事?军委副主席捅了马蜂窝
2 中共东部战区一张训练照 泄露惊人信息
3 中国“断崖式降薪”突然冲上热搜
4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5 这一次,巴菲特又料事如神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要出大事?军委副主席捅了马蜂窝
2 如今翻墙越来越难了
3 中共东部战区一张训练照 泄露惊人信息
4 中国“断崖式降薪”突然冲上热搜
5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6 这一次,巴菲特又料事如神
7 大快人心!让无数人倾家荡产的机构终于迎来
8 美签大面积被拒?中国留学生一举动 临十年
9 突发:华尔街大佬在最后一刻受邀见习近平
10 人民币剧烈波动的背后:北京意外变脸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以哈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乌克兰战争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万维专栏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给世界“指明”方向后,中国迷 中国社会经
2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3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湮灭之城
4 辛峰:社区那条红围巾 万维网友来
5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6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深切纪念刘 玉质
7 风云无定日月有常:中美关系实 阿妞不牛
8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9 宋国辉:封杀TikTok最严厉的是 万维网友来
10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2 分享“左媒”知乎的一个帖子。 高鹏
3 消遣一下中国适不适合多党制的 特有理
4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川普今天大 爪四哥
5 俄国GDP世界前十:西方专家的 随意生活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清单 随意生活
7 中国还有希望吗? 山蛟龙
8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体育老师
9 所谓“毛让站起来,邓使富起来 东田枫叶
10 普丁丁似乎有点急了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