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Ellen:回国两周,匆匆地回,匆匆地走。收拾完回温哥华的行李,有些莫名的怅然若失。我并不喜欢在上海久住,这个城市里日新月异的市貌对我来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陌生感。除了家人朋友对久未回国的我的温情,这里再没有太多值得我留恋的。繁华一直非我所欲,对于生于郊区长于郊区的我来说,儿时的故乡,已是回不去的上个世纪的事。而我似乎也并不太想回温哥华,虽然那里有我想要的世外桃源般清静的生活。情绪莫名低落,仿佛自己是个流浪的孤儿,地球那么大,却哪里都不是我的归途。
嘈杂不过大上海的马路。正午的阳光下,肚子微凸的中年男交警,满悠悠踱步穿过横道线,一边用手里的指挥棒指着非机动车道上越过了停车线等绿灯的电瓶车,示意他退回停车线后面。才初夏,他的皮肤已晒得黝黑。我能想象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按部就班的在这个路口或另一个路口指挥交通,能想像家里有要缴费上补习班的女儿,有每月一万以上的房贷要还,也许微信里能偶尔和女同学聊个天、调个情,是他生活里唯一轻松愉快的时刻。他的生活,就卡在这十字路口,这几乎是他漫长一生的全部。
我的高中和大学同学,也都人到四十了,四十岁上,对于当初选择了外企或体制内的同学来说,似乎是一个分水岭。刚毕业的时候在外企干的风风火火,出入飞的、住五星酒店的那一波,即便已经干到了中高层,40岁以后,也都如履薄冰了,因为失去他们现在的坑,想要再谋一个差不多的坑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房贷、二胎,父母养老,他们被生活的重负按在地上摩擦,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能卡在现在的坑里,已是幸福。而当初体制内的同学,用10-15年时间,年轻媳妇熬成婆,该升的都升到了一定的职位上。如今享受着体制内的权利、地位和稳定,在他们的40岁左右迎来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高潮。然而,无论是走在哪条路上,似乎,40岁左右的70-80后们,都感觉被卡着喉咙。体制内的同学,也已经感觉得到他们的天花板在哪,并且出了这个体制以外,他们中很多人自认为已经没有其他生存的能力了。他们是被稳定的体制卡住,无论那是稳稳的幸福还是稳稳的无奈,那种生活,也是他们一望而知的余生了。
再回看远走海外的人们的生活,似乎我们的生活也并没有高明很多。大部分也一样要还房贷和各种账单,被卡在异国他乡的一份工作里苟活着,很多甚至夸张到都没有出过自己生活的城市。小部分虽无需工作衣食无忧,比如住在温西或西温豪宅里的太太们,她们被卡在一个个婚姻的空壳里,被卡在对孩子的责任和期望里;还有一些提前退休的中年及以上男人们,则被卡在那一片片四季常绿的高尔夫球场,消耗他们本以为悠闲实则无聊的无穷无尽的闲暇时间。
而我自己呢?我忽然发现,曾经以为是活的洒脱的自己,曾经不愿意被任何人和事卡住的自己,到如今,去到哪里都只是去处,而不是归途……… 我似乎是被卡在无穷无尽的孤独的宇宙里,没有坐标,迷失了方向。
2019/5/22 于浦东机场候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