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玉莹。前几天,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发生一件大事:西海岸的小国加蓬发生政变。反对派宣布取消选举结果,“结束政权”,关闭国境。
加蓬是“一带一路”的合作国。截至2022年,中国也是加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及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有许多国人奔赴加蓬做生意。
我一直很好奇,在非洲长大什么样的体验?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体悟呢?
巧的是,我们认识一位在加蓬长大的同学Nicolas,他即将前往加拿大第一名校多伦多大学读最喜欢的商科专业。他也直言:
从非洲回到上海,跟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同学相比,经历过贫穷,感受过松弛的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有些不一样。
当了解了他的故事,我也更理解了吴军在《见识》里说过的那句话:
大家都想要见识是什么?见识是能跳出已有环境束缚,在纵向长出超出同圈层的认知能力。
■这场直播非常有料,Nicolas 谦虚又真诚,特别圈粉。加蓬政变后,还有不少家长来私信我,让我问问他好吗?很暖心。*
以下是Nicolas第一人称自述
亲历断水断电的贫穷
在我出生前,父母就从中国去了加蓬打拼。
我的父母是在非洲打拼的“创一代”,我非常佩服他。
18岁那年,只是一位普通农民的他决心离家远赴非洲,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做起,睡过仓库,每餐只吃白粥……后来,他抓住机会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又一步步做大了企业,真真切切扭转了自己的人生。
他为了事业吃过很多苦,甚至在此后的二三十年来,也极少回国。
身为一名“创二代”,我从小喜欢跟在父亲身边,儿时在饭桌上听大人们聊社会见闻,再大一点去父亲的矿企和当地的工人聊天,初中以后的寒暑假,我就成为父亲的实习生,工地码头到处跑。
在非洲的“社会百态”中,我最早感受到的就是“贫穷”。
我记得童年时候,家里就是经常断水断电,晚上做作业只能点着蜡烛,这也成为我记忆里印象很深的一幕。
我是2005年出生的,回到上海后,我成为了朋友中唯一一个有过在烛光下写作业的经历的人。
■加蓬位于非洲西部地区,人口200多万,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在1960年脱离法国而独立。后因为发现石油,成为非洲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加蓬的经济情况有了好转,中国也有很多援建项目,首都利伯维尔也越来越繁华。
但是出了首都,在农村地区,大家仍然都住在铁皮房子里,路都是沙子铺的。
小时候在非洲的岁月是非常快乐的。
10岁之前我在当地的美国学校上学,学校非常多元,强调艺体发展,也从不补课,下午两三点钟就放学了,全是自由时间。
平时我喜欢到当地的象牙市场(后来改为木雕市场)去看一些艺术品,千姿百态,对我后来的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
因为生活节奏慢,平常也慢悠悠地,当地人也非常淳朴,陌生人碰到面都会主动说一句您好。
我后来回到上海,发现大家走路那么快,很忙碌,有点不适应。
这种轻松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直到父母发现身为新移民的我中文英文都没学好。
双语学习本来应该是我的优势,但是学校教了英文,我在家里没有语言环境,所以英文表达不太好,在家跟家人说中文,也去上中文学习,但是在汉字拼写上又跟不上。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全家商量后,决定“放”我一个人来上海上学。
跟加蓬比起来,上海繁荣发达,一下子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多年积累的成果。
当然,学生们都挺“卷”的,我自己也跟着节奏快起来。
回国的第一个月,从没补习过的我就开始了补课生涯,因为不管中英文我都跟不上,为迅速融入了上海节奏,只能开启紧张的学习之路。
如果说非洲文化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让自己变得松弛一些。
那么在中国,我学到的就是紧张和有序,合理地安排、打理好自己的时间,要上课、要补课,还要刷题等……
在上海的求学经历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除了补课外,就是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我在加蓬读的是国际学校,为了方便融入,我们在上海就是想选一所真正的国际学校。
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学校?在我的理解中,除了理念外,还要能落实理念的实践,这莫过于:
1.历史悠久,开设国际认可的课程;
2.优秀、有经验的老师;
3.资源,比如图书馆的书、电子书、期刊非常新。
经过朋友推荐和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上海耀中这所老牌国际学校。
我去探校的第一天就发现学校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
学校有着几十年办学经验,开设IB课程,我的老师也都是教过十余年的资深人士,非常有经验。学校不仅只关注学术,还支持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
于是,我从4年级一直读到了 13 年级(英式学制最后一年是 13 年级),呆了整整快十年。
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因为耀中开设的 IB 课程,我原本觉得IB 太难了,要不读读 A Level,就选择了转学。
但是开学后我就呆了一天受不了了,虽然自称是个国际学校,但老师上课不认真,学生都在后排打游戏,我立刻打给了耀中老师:能不能让我转回来?
在耀中的这十年,我收获特别大。
四年级刚来的时候,因为中英文都有点拉胯,学校是分层教学,老师们一直鼓励我,给我开小灶,两年后,我的英文就进入了母语班。
学校环境非常开放包容,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提供最好的资源支持,且不强调功利的结果。
耀中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也爱上了课外的自学和探索。
进入初中后,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卸载了所有游戏,要求自己必须做完每天定量的试卷,便利贴总结的错题快贴了一墙,还有几百页的手抄笔记……
谁说读国际课程不用刷题,这可能是就是最大的误区。
同时,我做了很多感兴趣的学科尝试,小有成果。
我对化学一直很感兴趣,参加了英国皇家奥林匹克(UKCHO)和澳大利亚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ASOC),都是用自己摸索的自学方法去比赛,也都拿了奖。
我还参加过一次小组论文竞赛,写的是关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循环模式(Circular model)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也获奖了。
论文竞赛给我们帮助最大的IB 经济学老师Nick Marsh。老师很愿意花时间来分析问题,并且帮我们去修改论文,给了很多理论的支撑。
今年大学申请季,我申请了最喜欢的商科专业,即将启程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
在上海求学的十年间,父母仍在非洲打拼,回国的次数不多,我们一年可能就见个一两次。
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非常信任学校和老师,也非常信任我,以“放养”为主。
父母并不在意我的成绩,最在意的就是我的品格。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做人”。
前面讲到自学,其实正是受父亲影响。
他没有受过什么正经教育,但自学能力特别强。加蓬的官方语言是法语,父亲从超市做店员开始就自学法语,现在法语说的比中文还溜;还有盖房子做图纸,这些也是他自学来的。
可以说只要需要,只要能学,他都会试着自学,这也启发了我摸索自学的方式。
当经济学照入现实
父亲给我最大的影响,还有爱心。
他经常跟我讲刚来加蓬时候的不容易,如睡过仓库、只能吃白粥、受人冷眼等,也深知当地打拼华人的不易。
所以等到他有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回馈社会,做善事去帮助别人。
我从小就会跟他一起去当地的孔子学院,捐赠书包、文具等;他经常参加华人协会帮助当地人,我从小也会跟去。
受他的影响,我在耀中组建了一个公益社团,主要是为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一对一的英语课。每年假期回加蓬,我也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项目。
我和父亲最大的共同点,还有对“经济”的喜欢。
他也跟我说,除了公益帮扶外,要从根源上解决一个地方的贫困问题,唯有经济发展。
他没有上过大学,所以鼓励我大学去学经济学,支持我去学更多理论,同时训练我用“经济”的方式去了解真实社会。
从初中的暑假开始,我成为他身边的实习生。
我们进过矿山、待过工地,看怎么挖矿、怎么建房子,陆陆续续了解了不同的行业,从矿产、地产、到酒店、餐饮,再到船运、货运。
我跟着父亲边走边看边听,学到了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经济知识。
他不仅让我意识到经济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地区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经济背后属于人的精神,比如毅力、节俭、奉献、坚持、平等互助等等。
从高中接触到经济学开始,我就坚定地把经济学当作未来大学的专业。我也有一种“一学就会”的感觉,这跟我从小在加蓬的成长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小时候我家开了一家超市,超市里面会有小孩子来偷东西,巧克力之类的吃的,常被警察带走,却屡教不改。
这让我开始思考贫穷带来的负作用,以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
当我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经济学理论——贫穷循环Poverty Cycle,我脑海里出现的就是超市里那一幕。
它对我来说不是课本中的抽象词汇,而是我亲眼所见的社会现实。
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
写IB经济学论文的时候,我写的是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因为我在加蓬看到很多低端的劳动力,比如车夫,随着时代发展,都被替代掉了。
失业之后,他们能难找到工作,犯罪率就随之飙升,这就是结构性失业最好的现实解说。
甚至我的IB数学,也涉及到了加蓬的经济现实情况。
我通过对比代表贫富差距的美国基尼指数,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了加蓬的基尼指数。
通过我的计算,加蓬当年的基尼指数低于美国的基尼指数,当时疫情,加蓬没有公布官方测算的基尼指数,这个有一定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看到了衍生的社会问题,“改变贫困问题”就像使命一般印刻在头脑里了。
这也是因为我对加蓬、加蓬人有很深的认同,对于我来说,我的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加蓬人。
加蓬当地人的生活很简单松弛,他们淳朴、善良,也非常热爱生活,一杯啤酒可以快乐过一天,天然的“乐天派”。
在他们身上,我还看到现代人已经缺失了的东西。
像当地家庭都是十几个人的大家庭,一个人挣钱要照顾整个家族。
一家之主不仅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还会照顾好哥哥的孩子,非常团结,甘愿为家庭去牺牲。
那么美好的人,值得更美好的生活。
我也将带着这份特殊的使命感进入大学。
我选择加拿大上大学,除了大学排名外,也正是因为其有法语区,而这也是加蓬的官方语言,我可以继续精进法语。
因为我亲历过贫穷,知道生活不易,我身上可能有着跟其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孩子的不同,我更加节省,也会天然地关注弱势群体。
我已经清楚知道自己为何而来,以及未来去向何处。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最新批示曝光 彭丽媛出面没用 |
2 | 生命倒计时 蔡磊已准备后事 |
3 | 谁动了习近平的奶酪? 姓张的还没这个胆 |
4 | 中国再爆汽车蓄意冲撞人群 死伤群众倒一片 |
5 | 中国豆腐渣工程突倒塌 5死9伤 官方封锁消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最新批示曝光 彭丽媛出面没用 |
2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3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4 | “习近平不会束手就擒” 大变就在眼前? |
5 | 等着吧,未来两个月全世界颤抖 |
6 | 生命倒计时 蔡磊已准备后事 |
7 | 谁动了习近平的奶酪? 姓张的还没这个胆 |
8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9 | 这么大的事 哪个“党中央”决定的? |
10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