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大学也不是没有见过跟自己不是一个阶层的,但在美国这样的国度,一切差异都会更加直接表达出来。
在哥大,“同学”这个身份并不会天然拉近你跟其他不同阶层的同龄人的距离。
那时我和另一个女孩租住在一间两居室的一个16平的次卧里,为了省钱,我们在这个小次卧安了上下铺,两个人share这16平的房费。
我在哥大的那几年哥大有不少国内的名人。
那时章泽天在Barnard交流,我在Butler图书馆一层的咖啡厅看到过她。有天她穿着阿依莲风的一件外套跟刘强东穿过校园时,我室友八卦地在路边跟拍了一路,回来跟我笑称大佬咋不给女朋友买件漂亮的衣服。
我常被国内的亲戚朋友问认识这些人吗,我直说认识我们对他们意义不大。那一年还碰上王力宏官宣跟哥大毕业的李靓蕾结婚,有的国内朋友开起了不友好的玩笑:哥大念书是不是都是为了嫁名人啊。我说想多了,大多数时候你连名人的微信都加不上。
我的室友每天中午会在街对面买个5刀的汉堡,买回来分两半,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我经常会想着中午在食堂吃13刀的自助吃饱一点,这样晚上可以清粥小菜省点钱。而我们有的同学毕业之后都没听说过哥大有食堂,细数起纽约有哪些高档餐厅如数家珍。我们从来没有一起吃过饭。
你与同学之间还有另一种隔阂,从语言上你就能感觉到。有些同学虽然是亚洲的面孔,让你觉得很亲切,你正想跟他们唠唠来自国内什么城市,或者东亚哪个邻国,听到他们一开口是比native还native的口音,你就知道他们的家庭来这个国家已经有些年头了。
通过社交是不会打破圈层的,你穿着200刀奥特莱斯淘来的礼服,人家穿着你都不认识牌子的华丽定制,能聊的东西很有限。
这几年流行“向上社交”,我其实不大喜欢,背后总有种不平等的意味。藤校的同学们差异挺大,这些差异,平和地接受就好了。既不用假装没有差异,强行去融入;也不用因为差异而自卑。说白了,大学就是你读你的,我读我的。未来如何走,有的人靠命,有的人靠运,有的人靠努力,各有各的路子。再说了,大浪淘沙总会交到几个真朋友,这就够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2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3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4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5 | 英国开启重要里程碑!北京强烈谴责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