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关键时刻,顶级大佬正在加速回国

www.creaders.net | 2025-04-09 13:55:40  包不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场人才大迁徙,已经展开。

1

留学生加速回国

川普把桌子掀了,关税大战已经雷声隆隆。

经历惨痛的“黑色星期一”之后,全球资本市场都在想办法修补自己的伤口。笔者观察到,有一个群体,在巨变到来之前,已经用脚做出了投票。

这个群体就是留学生。

不久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人数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激增20%,达到2018年的2倍!

往前看,趋势其实早已出现。

根据教育部《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的数据,中国留学回国人数在2022年达到50.76万,这个数据相比2012年增长 61%。2023年,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比例更是连续5年超过 80%,创下历史新高。

更早的时候,根据猎聘《2022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调研——

图片

90%以上的留学生已归国或有归国意愿,仅约4%的留学生准备长期留在国外。

图片

国外的想回来,国内的也没那么想出去了。

新东方发布的《2023年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报告》显示,2019年到2023年,中国研究生考虑留美的比例已经从45%下降到30%。

在中国的顶尖高校,北大2024年本科出国(境)深造人数为641人,与2019年相比,减少21%。清华从2019年到2023年也减少了196人,降幅高达28%。

图片

▲图源:智谷趋势Trend

留学生群体,为何集体转向?

2

从“流出”到“回流”

放在10年前,这样的场景是无法想象的。

要知道,中国人对留学的热情,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曾显示,2019年中国依然是国际学生的第一来源地,有100万左右的中国留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留学学习。

教育部数据也显示,自改革开放到2021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在800万左右,留学人员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所高校。

图片

当然,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留学生尤其是精英留学生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其实是通过留学的方式“润”到国外了,导致了国内人才的流失。例如几年前,金灿荣就在一个视频中直言——

从1978年到2015年,光硅谷就吸纳了近2万名中国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图片

《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也显示,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的高达72%。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国外滞留率平均达到87%。

客观而言,美国在科研平台、科研氛围和人才报酬方面确实有优势,也正因此它才能虹吸全球人才。

但如今,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从实际数据来看,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就显示,海归群体由2000年的13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423.17万人——

增幅超过31倍。

而且,这个数据还在继续攀升。

3

“东方的月亮一样圆”

这种转向背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留学红利正在慢慢消失。

留学欧美的难度变大了。例如英国曾推出ATAS留学禁令,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

留学的成本变高了。研究报告显示,与20年前相比,美国2024-2025学年的大学学费大幅上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翻了一番。

例如斯坦福学校董事会批准2024-2025学年学费上涨5.5%,食宿费用上涨7%。算下来,斯坦福大学本科学费上涨到65127美元(约合47万人民币)。布朗大学2024-2025学年,本科生学费涨幅为4.5%,学费涨到68612美元(约合49.6万人民币)。

图片

成本在上升,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难度却更大了。

腾讯新闻曾做过一篇报道,有人花了上百万去美国藤校“镀金”,却依旧很难留下。那时候,硅谷宣布裁员的公司数量已达到117个,裁员总数超过17000人。

2023年的相关报告也显示,在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中,90.79%的人表示求职有压力。

所以我们看到,街道办的拟录用名单上,挤满了牛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硕士和美国常春藤学校的硕博生。有人留学三年花费150万,回国后月薪5000元,自嘲“时薪不如外卖员”。那种为了镀金而去的留学,性价比已经越来越低了。

图片

另一方面,国内的机会在变多。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彼时受访海归在选择回国发展时考虑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为: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和包容性强。

这些年,中国有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崛起。例如医疗器械行业、半导体行业、生物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都迎来了迅猛的发展。这些,都让海归们看到了机会。

而且,国家还在不断张开怀抱,欢迎留学生们回国。

在中央层面,很早就有千人计划等政策;在各地,引才计划也不断更新。例如,在上海,毕业于Top50的留学生工作后可直接落户;在杭州,毕业5年内回国均算应届,可领取上万元生活补贴;在厦门,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以获得50-700W的安家补贴……

图片

有留学生在网上直言:在上海,我能参与超高层地标设计;在美国,我只能画郊区别墅图纸。

4

尾声

这场“人才大迁移”已经开启。

根据媒体梳理,去年以来至少有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他们多数来自数学和物理学领域。

图片

这些“海归”学者加入的机构,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传统顶尖学府外,也包括一些近年来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和院校。

更早的时候,2018年7月,谢晓亮“弃美回国”曾轰动世界。他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他还是美国最重量奖项——“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大牛的回归,带动了华人科学家的“回流潮”。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者朱松纯、耶鲁正教授刘一峰、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者帅克……一连串的顶尖学者,都回来了。

2020年到2023年,已经有超过3800位华人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深圳东壁科技数据也显示,中国顶尖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18805人增至2024年的32511人,全球占比从17%上升至28%。相比之下,美国顶尖科学家数量则从2020年的36599人降至去年的31781人,全球占比从33%降至27%。

图片

这背后,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和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去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8.3%,高于同期5%的整体经济增速。目前研发经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用5年时间让中国导弹事业进步20年。如今,这批顶尖科学家的回归,同样预示着一场新的蜕变!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