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买房一定要有个院子。”
这句话,对在加拿大生活的人来说,几乎成了共识。
不管是大城市周边的小house,还是小镇里的一层平房,房子本身再普通,只要有个小后院,幸福指数立马提升。
不过,当你真正开始住进有院子的房子,很快就会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后院”这块地的理解和用法,简直是天差地别。
今天,就带你看看:同样的后院,西人和华人,到底都在干嘛?
答案可能让你笑出声,也许还会思考一下:我真正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西式院子:晒太阳、喝酒、烧烤三件套
“Less is more”大概是很多西人院子的写照。
你会发现,许多加拿大邻居的后院,面积不小,却空得出奇。草坪修得整整齐齐,一眼望过去非常干净——但你找不到一棵白菜。
你问他们:“为什么不种点菜?”
他们会笑着说:“Too much work!”(太累了)
在他们眼里,后院是延伸出来的生活空间,是放松、社交、享受自然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生产单位”。
说白了,西人的后院,是“生活方式”的延长线,不是“性价比”的战场。
二、华人院子:种菜、盖棚、规划三步走
反观很多华人家庭的院子,那叫一个“寸土必争”。
能铺砖的铺砖,能种菜的种菜,藤架、雨棚、小棚子一应俱全。春天育苗、夏天除虫、秋天丰收,冬天还可以晒萝卜干。后院活脱脱成了个“家庭农场”。
常见的有:香葱、韭菜、茄子、苦瓜、西红柿、黄瓜、豆角,甚至还有人种葡萄、枇杷、无花果……每到菜熟季节,朋友圈就是“后院丰收展播”。
你问他们:“种这么多,累不累?”
他们说:“开心啊!吃得安心,顺便锻炼身体。”
这背后,其实是华人文化里根深蒂固的勤劳精神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观念。院子在他们手里,变成了“成就感”的来源,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三、两种院子,背后是两种人生哲学
西式后院背后的关键词是:“轻松、享受、社交”。
华人后院的关键词则是:“实用、节俭、自给自足”。
这不仅仅是种不种菜的问题,而是两种对生活的态度:
• 一种更注重“当下的快乐”和“身心放松”;
• 一种更看重“长期的安全感”和“可持续性”。
说到底,不是对错之分,而是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不同。
有人觉得草坪太费水,不如种点青菜实际;
也有人觉得天天除草浇水太辛苦,留点空地晒太阳才是享受。
我们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而已。
四、中西结合的“混合派”开始崛起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在加拿大生活久了的华人,开始慢慢“放下锄头”,转而布置一些户外家具、搭个小桌子喝茶。而原本不种菜的西人邻居,也开始尝试种几棵番茄和辣椒——特别是疫情期间。
比如,我邻居王阿姨,院子一半是种菜区,一半是露台聊天区,中间还放了一个吊椅,边拔草边听歌,乐在其中。
再比如,西人朋友琳达,院子里就几盆番茄和香草,但她骄傲地说:“这是我亲手种的,每天都盼它长大。”
文化,其实可以碰撞,也可以融合。
你完全可以一边吃着自己种的小黄瓜,一边在火盆边喝酒聊天。
你也可以什么都不种,租个 raised bed(种植箱)玩票式体验一下。
五、你想过自己未来的院子吗?
说到底,不管你的院子是干净整洁、烧烤露台派,还是绿油油、种菜成片派,最重要的,还是它能不能装下你心里向往的生活。
你喜欢晒太阳,那就腾个位置给躺椅;
你爱动手,那就来块地种点花;
你怕蚊子?建个有纱网的凉亭也不是难事。
不需要活成别人的样子,也不必纠结哪个更高级。
你家的后院,终究是为你服务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最后来聊聊:
你家的院子是什么风格?
你理想中的后院生活,是哪一种?
欢迎留言分享,也欢迎晒图晒丰收!
毕竟,这年头,谁还没有点“院子自由”的小梦想呢?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2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3 | 北京进入“战时态势” 官员假期取消 24小时 |
4 | 中美贸易大战:美国开始后退?中国却开第二 |
5 | 接连落马!习近平失势又一征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