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40%美国人怀疑亚裔忠诚度 应如何破局?

www.creaders.net | 2025-05-08 14:32:42  TAAF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由美国的“亚裔美国人基金会”(TAAF)主持的2025年《STAATUS指数》出炉,结果令人心寒。

这份报告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民众如何看待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的权威年度调查”,具有全美代表性的多族群视角研究,启动于2021年。今年,在征集到4909份答案后,得出的结论竟然包括:

40%的美国人怀疑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的忠诚度(2021年这个数据是21%);

超过25%的美国人认为华裔是美国国家安全及社会的威胁;

40%的人支持限制持中国护照的人购买土地;

56%的美国人支持二战期间对日裔的拘禁;

63%亚裔预计未来五年可能遭遇种族歧视;

25%美国人与亚裔零社交往来;

53%美国人仍无法说出任何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政客了解亚裔社区相关信息的比例从2021年6%升至2025年14%,等等。

尽管川普总统上台后令美国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考虑到多年来中西方的对立、西方媒体的宣传及疫情以来仇亚歧视的全面爆发等现实因素,这份报告无疑可以作为多个国家社会问题的风向标。面对这些残酷的统计数字,各国华裔社区应更加深刻地思考如何应对,并付诸行动,否则很容易成为突发性重大社会事件的受害者。

作为多元化的社区(宗教、语言、文字、意识形态等多元),很难判断“所有亚裔(华裔)”的忠诚度,但是毫无疑问,华裔社区成员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有意愿、并已经在定居国扎根,在文化上与祖籍国保持一定程度的关联,在政治上独立于祖籍国——这些人对定居国的忠诚度不容置疑。

对这部分人,用过去惯常的、站在中国视角的“海外华人(Overseas Chinese)”来称呼已不再适用,而应该用“华裔(Ethnic Chinese)”,或者更形象的称其为“已经扎根定居国的华人(Rooted Chinese)”——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官方用法,可以采用“华族”来称呼。

华族是定居国的一个民族。华族既不是祖籍国国民的”海外延伸”,更不是”文化弃儿”,而是形成了”文化延续-政治独立”的新型认同模式。他们的身份不是渴望被召唤的游子,而是扎根于定居国的积极建设者与文化共创者。

文化层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中文和华夏习俗,延续节庆传统,维系着文化记忆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融入所在国的文化环境,形成独特的混合认同。同时,他们将部分华夏文化带入到所在国的文化,促动多元文化的发展。政治层面,华族以所在国的国民身份参与社会事务,认同所在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而不再受祖籍国政治议程的影响。在政治认同上完成了从”侨居者”到”定居者”的转变。

清晰的身份定义对于定居各国的华裔移民益处良多。

在个人层面,它有助于缓解文化撕裂与身份焦虑,使个体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我是谁”的问题,增强心理安全感与文化归属感;在群体层面,能够凝聚共识,促进代际传承,同时摆脱“华侨”、“海外华人”等历史性标签所附带的依附性与模糊性;而在社会与国家层面,一个不以“侨”、“回流”、“外国人”为中心的新身份表达,有助于华族以平等主体的姿态参与居住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建设,也让主流社会更准确理解并尊重这一群体的历史、贡献与文化特质。

对于本年度TAAF民调所暴露的华裔社区面临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言,“华族”身份的强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定居国社会对华裔社区忠诚度的怀疑。

除了社区内外明确传达出文化关联、政治区隔的“华族”特质的信息之外,华族本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应有意推行一些理念,如加强对文化的理解、历史的探索及社会参与的重视及双向实践。

文化理解的双向实践指:华二代熟悉华夏文化,华一代学习北美文化。

如果华二代能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文学习中习得华夏文化,对他们拓展认知、打开视界、增强自信等都有极大益处。同时,一代移民应该清晰地了解、认识到华夏文化与定居国文化的主要差异。只有更多了解定居国家的主流的文化,才有可能更好地与大众沟通、更顺畅地加入到社会运行中。

历史探索的双向实践指:保护、传播华裔移民史;熟悉定居国历史的其他方面。

华裔移民史是定居国历史的一部分。发掘、完善移民史,保护历史遗迹和资料,传播华裔移民史,对于明确华裔移民对定居国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原一些国家曾经发生的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史,以恢复华裔社区在定居国的国家建构中本应有的地位、推动当下社会的进步、帮助少数族裔平权等至关重要。同时,一代移民应该加强对定居国历史的了解。了解历史,才能理解现实;了解历史,才能以史为鉴。

社会参与的双向实践指:参与多种义工组织和公民事务;反对歧视,维护社会和谐。

加入各种NPO/NGO组织、成为义工,可以从多方面为定居国的社会做出贡献。特别需要重视公民的社会参与,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行为,包括各级政府选举中投票,成为竞选候选人或者辅助他人竞选;参与组织或推动选民教育活动的公民教育等。同时,应监督、反对社会中的歧视现象,对于系统性歧视更不能放松警惕。

华族不只是定居国土地上的生活者,更是公共空间的对话者、文化记忆的承载者、社会价值的实践者。面对公众对亚裔的不信任、政治污名化,以及大国博弈所投下的阴影,我们不能仅以“解释”来回应,而应以“存在”本身来反转叙事。

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从“忍耐”到“发声”,这是一个不易却必要的转变。而我们要成为这个转变的主动推动者。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