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高攀不起的哈佛 甘愿成为“备胎”

www.creaders.net | 2025-05-11 10:34:24  Letsight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向高冷的藤校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最近哈佛大学释放一则重磅消息:允许国际新生同时接受哈佛大学和另一所非美国大学的录取。

很多人都将这一举措理解为,哈佛大学允许你找备胎了。

在不确定的形势下,多国联申一直是留学家庭的应对策略,哈佛这一政策似乎给了大家更多的信心去多手准备。

但是,多方押注到最后真的稳赚不赔吗?看似选择变多了,实际上也带来了更多代价和风险。

藤校也怕变天?哈佛甘当备胎

哈佛大学录取规则一向严格,要求学生在哈佛与其他学校之间做出唯一抉择,选择哈佛就意味着放弃其他院校的录取。

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川普政府频繁施压,签证政策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导致很多国际学生被录取了最终也可能面临无学可上的悲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大学最近向即将入学的国际学生发送了一封意义重大的电子邮件,宣布了这一新政策。

邮件明确指出,学校充分理解国际学生及其家庭,因近期一系列不稳定因素而感到焦虑,尤其是政府频频施压、签证政策摇摆不定等现状。

图片

图源:哈佛深红

因此,哈佛大学破天荒地支持学生为自己准备Plan B,并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多灵活性和安全保障。

如果新生因为签证被卡,无法如期赴美,可以选择入读其他英美澳加等国的高校,不算违背哈佛的承诺协议。

但要注意的是,哈佛大学建议大家准备的Plan B仅限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offer。

这不仅仅是美本本土高校之间的排他性,更重要的是美国高校面临的共同政策压力。

哈佛大学也强调,出于法律和政策一致性的考虑,不允许学生同时接受其他美国高校的offer。

因为其他美国学校同样可能受到签证问题影响,如果新生的另一个选择同样是美国大学,那么这个后备计划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图片

图源:google

对于那些坚定要进入哈佛大学的新生,学校也有新的建议,如果无法在新学年开始前获得签证,可以申请延迟入学。

但在此期间选择就读其他大学的学生,后续又想转入哈佛大学,那么就要重新提交转学申请。

这一规定既给予了学生后备选择,也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又明确了转学的相关要求。

从方方面面来看,哈佛大学为新生的入学考虑得非常周到了。

处于政治漩涡中的哈佛,艰难求生

哈佛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是对个体学生的体恤,更是美国大学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所做的一次战略妥协。

随着川普政府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持续施压,哈佛多次成为政治博弈的焦点。

虽然前段时间,哈佛大学很刚地拒绝川普政府的要求,甚至为了维护高等教育的独立自由诉诸法庭。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曾表示,政府提出的要求超出了联邦政府权限,不管哪个政党当政,政府都不可以命令私立大学教授什么、招收和雇用谁、可以研究和探索什么领域。

这一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也将哈佛自己推入了更大的政治对抗之中。

目前双方的对决依然在拉扯中,局势尚不明朗。

图片

图源:google

在哈佛发布这项新政策之前,美国国土安全部曾威胁说:

如果哈佛未能在4月30日前交出国际学生的纪律处分记录信息,包括与参与抗议活动有关的信息,将撤销哈佛赞助国际学生的资格,后来又宣布取消向哈佛大学提供合计超过270万美元的两笔拨款。

最近,川普政府再次要求美国国税局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川普砍向哈佛大学的刀,可谓刀刀致命。

哈佛大学就主动建议学生准备Plan B,鼓励国际学生保留一个非美国大学的入学选项,不难看出背后的深意。

一方面可能是担心川普一系列签证限制措施,影响新生顺利入读;另一方面是担心学生为了降低风险,更倾向其他国家的大学。

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政策对学生是有现实层面的好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

学生不仅可以两手准备,甚至可以利用这一政策,向非美国大学争取更高奖学金。

而且对部分从事敏感专业的申请人来说,非美国家的offer则成为一条重要的“保命选择”。

图片

图源:香港大学

在哈佛新政策公布不久,香港大学就再次强调了接受全球排名Top 50院校的转学生,这同样是一个信号,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张开怀抱接受哈佛“新生”。

毕竟能够入得了哈佛法眼的优秀学生,无论到哪里都备受欢迎。

留学不是押宝,多国联申未必是解药

哈佛的这一调整可能会影响很多留学家庭的留学决策,未来全球精英学生可能集体进入多国联申和多校保底的留学策略时代。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只盯着美国独木桥,而是拓宽视野,增加自己的选择权。

不过,多国联申真的是百利无一害吗?

从利好的角度来看,多国联申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避险保障,一旦某个国家留学、签证政策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转到另一个国家,把握新的机会。

如果手握多个国家的顶尖offer,学生更可以根据自身偏好与未来规划,在教育质量、语言环境、学科优势、生活成本乃至移民政策之间作出最佳选择。

但多国联申也不是稳赚不赔的选择。

不同国家的大学申请存在显著差异,比如美国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文书,英国看重学术笔试与预估成绩...

图片

图源:Unsplash

多国申请并不只是在申请deadline前多填几个申请表,而是需要非常繁杂的过程准备。

对于申请人来说,单单准备美本申请已经压力山大了,如果再加上英本、加本、甚至港本申请,很容易就会导致准备混乱、精力分散、心态崩溃的情况。

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要求,申请人很容易顾此失彼。

多国联申,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对冲策略,表面上选择更多了,退路更宽了,但现实中的准备成本却远比过去高得多。

在这样的局势下,对于留学家庭来说提前做出清晰判断,反而成为更有保障的策略。

比如,选择低龄留学,尽早确定孩子的留学路径;再比如通过移民为孩子提前配置海外身份。加入美国教育互助群,了解更多美国留学和身份规划信息。

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干脆放弃欧美主流申请路线,选择中外合作办校或者港澳申请。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要理清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节省大量金钱与精力投入,也避免让孩子反复切换申请方向带来长期焦虑和消耗。

无论是多国联申、低龄出国,还是其他,这些不同的选择背后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逻辑转变: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盲目多方押注不一定是最优解,真正有远见的家庭,是以终为始,从一开始就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径。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