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来,不少家庭选择移居马来西亚,除了舒适的生活,低廉的物价,马来西亚还有什么值得前往的理由?
移居马来,顺便在当地读国际学校的真实体验如何?让我们看看亲历者的感受。
来自北京的子豪妈妈
来自北京的子豪妈妈是来马来西亚陪读的。为了躲避雾霾,也为了儿子的教育,她放弃了央企财务部经理的职位和儿子一起来到吉隆坡。如今儿子在当地一所国际学校读4年级。
到目前为止,子豪妈妈对N校还是比较满意的。以前儿子在北京的一所民办小学读书,虽然相对公立学校来说环境较宽松,但学习压力依然很大,天天有满分秀,考考有排名,学校在细节上过于吹毛求疵。尽管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子豪妈妈并不关心排名,她更希望学校能够关注排名之后折射的问题。
子豪妈妈回忆,那时候孩子课余上“学而思”这样的补习学校时,因为思维节奏跟不上老师,会边上边哭。而在N校,老师从来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不好,永远都是在鼓励孩子,有任何问题只是事后跟家长单独交流,而且基本上没有横向的排名。每个期末,家长能看到孩子情况的纵向排名,老师还会跟家长一对一会谈,仔细分析孩子每一个考核项指标后面代表的问题。
“孩子过来不到两年,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从原来的‘家长要他学’,转变成了‘他自己要学’,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他通过自己努力的过程和结果,意识到‘我能行,我可以’,从而变得更加努力,我觉得这将使他受益终生。”子豪妈妈说。
孩子在学校
她还分享道:“比如,以前孩子并没有学乐器,到N校之后,孩子们的表演很多,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去看。其中,有不少孩子会表演弹钢琴,表演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儿子就逐渐对学钢琴感兴趣了。于是,我们开始租琴,并找老师教他练习。他练得非常自觉,我不用催也不用管,完全由他自主学习,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大的收获。”
这样的一所学校,学费跟他们之前在北京上的民办小学差不多,而且还是纯英文的教学环境,这在北京是不可想象的,子豪妈妈对这一点也相当满意。
子豪一家目前持有的第二家园签证,是通过中介办理的,他们很满意。她和儿子现在租住在学校附近。“在这里生活,环境安全,消费合理,而且我和儿子对学校都很满意,所以我觉得这里就是理想的场所。而且马来西亚和国内没有时差,飞行距离合适,是一个各方面均衡考虑都非常不错的地方。目前我还没有发现特别不满意的地方。”
子豪妈妈说,“刚来时觉得当地人生活办事效率慢,非常不适应,现在也很适应了,虽然确实不快,但是会在你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现在回想国内,节奏太快也不完全是好事。至于今后,我们计划让孩子在这里读到中学毕业,将来去欧美上大学。”
对于打算移居马来西亚的家庭,子豪妈妈特别建议他们等孩子在国内读完小学2年级再过来,因为基本上孩子这时候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中文书了。
太早过来的孩子中文会有问题,太晚则英文学习可能会遇到问题。
再就是择校不能光听别人的推荐,好的学校永远有人排队。所以,她建议家长自己找来学校的网站,自己看、多了解、约参观、约面试,多和已经入学的家长聊,全方位的感受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特色,并结合家庭、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衡量,这样就会选到满意的学校。
来自上海的包筱菁一家
来自上海的包筱菁一家应该算是老资格的移居者了。早年,他们一家三口办好了第二家园签证,就带着老人一起搬了过来。如今,他们居住在一个华人社区,女儿在吉隆坡老牌国际学校A校读5年级。说到在这里的生活,包筱菁用得最多的三个词就是“满意、安心、舒心”。
其实,离开大上海,当初他们还是有些小纠结的,夫妻俩的工作都很不错,双双放弃挺可惜。按她自己的说法,当时的包筱菁还是一位标准的“鸡血妈妈”,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带着尚在幼儿园的女儿穿梭于各个培训班,不仅乐此不疲,甚至还在想着加码,直到她先生提出了严重的抗议。
吉隆坡的夜景
于是,他们开始仔细考虑孩子的受教育之路。他们希望孩子将来到英国去念大学,便开始着手计划带孩子到国外接受国际教育。美、加、欧等传统西方国家并不在他们的候选范围之内,一是路途太遥远,去了之后回国不容易;再就是老人有心血管方面的毛病,一到冬天就需要天天打点滴,长年处于夏季的东南亚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
研究了马来西亚的历史后,他们发现当地长期允许华文学校独立发展,这使他们了解到这个国家并不排华。实地考察时,当地人民宽容友好的待人处事方式更是使他们下定决心办理了第二家园计划。如今,帮助他们一家办理入住手续的中介和他们一家已经处成了好朋友。
包筱菁说:“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在这里,我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好,再也没有打过点滴,我们也很有安全感。
比如,我可以把孩子独自放到书店看书,店员明知道孩子不买书,还是会帮忙带孩子去上厕所;再比如,有次我女儿在商场参加同学的party,跟来接的外婆说岔了时间,派对结束后没有找到外婆,工作人员很负责地给我打电话,再三确认临时赶来接孩子的朋友的身份之后,才把孩子交给他,事后还主动询问我孩子是否安全到家。”
刚刚移居时,他们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大班。为了择校,他们几乎实地考察了吉隆坡所有的国际学校,浏览了所有学校的官方网站。这种严谨的态度,实在令人佩服,要知道当时吉隆坡的国际学校可是接近一百所!
然而,最初孩子还小,英文还不够好,不得不先去别的学校过渡了一段时间,才得以顺利进入A校就读。说起这所学校,包筱菁满是赞誉,唯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能够第一时间把女儿送到这里。学校是非盈利性质的,财务十分透明,因而每个月家长都会收到学校的财务报表。家委会的权力也非常大,甚至可以直接启动程序罢免校长。孩子们在学校不光是学习学术知识,而是全方面学习和实践运动、艺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据包筱菁介绍,该校的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最特别的是,它有非常系统的童子军组织,加入童子军的孩子们会按年龄定期参加义工和野外生存活动。学校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驱动力,女儿热爱学校,一放假就盼着开学。包筱菁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一下课就赶场似地跑各种培训班,完全没有了当初鸡血妈妈的焦虑,作为家长她感觉很舒心。
她说:“给孩子择校,一定要做足功课,国际学校也分很多种,英国的、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本土的。学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IB、A-level等等各有千秋,一定要对学校和课程体系都有所了解,想清楚孩子适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再做决定。实地考察和仔细研究学校官网都是很有必要的,不少中国家庭就因为事先不做功课而走了弯路。
不要赶时髦,也不要人云亦云,听说哪所学校好或者听说IB很难就一定要把孩子送过去。因为学校没有所谓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我一再追问她,在马来西亚生活,有没有觉得哪里遗憾,她每次都很痛快地回答“没有“。当然,他们最初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装修被报高价,再就是偶尔一些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但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来马居住的华人团体不断壮大,大家信息、经验教训共享,这些问题都不再存在。
比起国内的一二线城市,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也没有方便的网购、快递、外卖,生活节奏缓慢,人们办事效率低。但包筱菁认为,这些所谓的不便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移居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一家人的身心健康,而这两个目的目前都达到了。
“更何况,我在这里可以没有太多牵绊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最后总结道,“我之前内心一直有个民宿梦,到了这里我就放手去做了。但如果我还在上海,可能就会有许多纠结,会考虑成本那么高,赔了怎么办等问题,最后的结果肯定就是不了了之。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下一步会好好想想我的下一个梦。
所以说,我在这里有我自己的生活,不再是一个整天带着孩子转战培训班的鸡血妈。我也真心建议有打算来这里定居的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要量力而行,要想清楚移居的目的,来这里不能首先考虑赚钱。为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孩子的教育而来,这个地方不会令人失望,但前提是事先要做好准备!”包筱菁说。
陪读妈妈Lynn
曾经在金融行业工作的Lynn坦言,她搬到马来西亚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今年3月,她带着儿子从上海来到吉隆坡,做了一名陪读妈妈,儿子目前在读9年级。
“在国内,因为我们是中国国籍,孩子不能就读国际学校(就是目前所说的外籍人士子女学校),而在国内可以就读的双语学校,我个人感觉,在语言环境、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软硬件方面,与国际学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Lynn接着说,“过来马来西亚也是我听朋友介绍,自己也上网了解了吉隆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几所国际学校,发现确实很不错,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都非常优秀,开设的课程也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将马来西亚留学作为了主要考虑的方向。而最终决定来马来西亚,则是综合了学校和生活的各方面因素。因为爸爸还在国内工作,国内来往马来西亚只有几个小时的飞行距离,每个假期我们都回国,加上爸爸的假期,我们每隔2-3个月基本就能见面,这样我们的家庭没有感觉离开很远。”
当然,在从有想法到最终决定的过程中,Lynn也有过很多纠结,首先是她要辞掉自己的工作,而那时的她又正好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期,这需要心理上的适应,需要取舍;其次是家里老人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认真沟通,让他们确实感到放心。
因为儿子已经上中学了,所以Lynn一家在给儿子择校时非常慎重,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先是通过互联网和朋友的介绍筛选了几所建校历史比较悠久,口碑比较好的学校,然后通过学校官网了解了具体的信息和历年学生的毕业成绩,最后选定了两所目标学校。
吉隆坡几所好的国际学校学位都比较紧张,一般都需要在waiting list排队,录取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决定出国的两年前,他们曾实地走访了这两所学校,和招生老师建立了联系,提前规划学校的申请,最终孩子得以顺利入读A校。
目前他们对学校很满意,比较欣慰的是孩子过来后很快就融入了学校生活,可能是在热带的关系,同学和老师都非常热情,学校里的tutor leader也跟Lynn说,孩子很快就交上了很多好朋友,一切都适应得很好。
此外,学校除了个别教授中文的老师,其余老师都来自于欧美国家。这些都让她感觉孩子在这里的学习环境跟在欧美的私校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要说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公共假期太多,学校经常放假,加上学校还有各种主题活动,总感觉孩子学习的时间很少,不如国内那样紧凑。“当然,这个可能也是中国家长的特殊焦虑。” Lynn补充道。
她和儿子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这样儿子不用很早坐校车,每天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小区附近也住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每天早晨上学的路上很热闹,所以孩子很喜欢这样自在的交通方式。
对比在国内的生活,她觉得马来西亚公共交通不便,基本开车出行,或使用东南亚“滴滴”——Grab。这里没有四季,蔬菜食物相对单调。
当然,居住在这里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住房宽敞、空气好、物价便宜、堵车不严重。再就是真正住在这里之后,她才感受到,这里并不是以前所理解的热带国家,整年炎热难耐,大部分的时间气温适宜,甚至还很凉爽。
后记
采访完这三个家庭,尽管他们个人的背景包括孩子的年龄、就读的学校都不尽相同,但整体来说,他们对于在马来西亚的生活环境包括孩子接受的教育,感受都几乎是一样的美好,波澜不惊也很放松,或许这就是他们每天都能踏踏实实感受到的小确幸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形势突变!北京定下这条死线 |
2 | 多亏习不在北京,网传中南海“小政变” |
3 | 柴静在中国遇到麻烦了 |
4 | 一切尽在不言中,更多中美瑞士会谈现场照片 |
5 | 为女顾客洗头 一代男神上海理发店被捕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真要变天!上海滩悄悄流传… |
2 | 习最后希望被“连根拔起” |
3 | 华人炸锅 川普签署这一行政命令 |
4 | 形势突变!北京定下这条死线 |
5 | 等不及了 川普结束中东行急回美国 都是为 |
6 | 多亏习不在北京,网传中南海“小政变” |
7 | 国库见底了?中国放出大消息,令人心惊 |
8 | 官方确认“壮王”被捕 四中前高层恶斗加速 |
9 | 中美日内瓦谈判真相揭晓 习当局彻底露馅 |
10 | 柴静在中国遇到麻烦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