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画饼?熬过博士直接拿绿卡

www.creaders.net | 2025-08-03 14:34:16  留学全知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众议院正式递交了一份备受瞩目的移民改革提案——《2025尊严法案》(Dignity Act of 2025)。这部提案被外界称为近40年来最“全能”的移民改革尝试。

整部法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边境安全、无证移民合法化安排、以及合法移民制度的优化。

核心目标很明确:一方面严守国境,另一方面也为数百万移民提供一个“有门槛、有规则”的合法身份通道,并让当前的合法移民系统变得更高效、合理。

对于华人群体、特别是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就是“合法移民制度优化”这块内容。

如果法案真的通过,不仅能缓解当前绿卡申请的排队压力,还可能给美国留学重新带来一波春风。

而对于那些已经在美多年的留学生、研究人员、H-1B持有者来说,这更像是苦等多年的一丝曙光——也许,真的不用再靠“熬”来换身份了。

赚钱和人才,美国都要

在《尊严法案》“优化合法移民”制度这部分,很明显,美国想“捞金”的心思一点都不藏着。

比如,法案里提到:亲属及职业类移民签证的等待时间被限制在10年内。超过等待上限的申请人可通过支付2万美元费用,进入优先审理通道。

这对于烧尽青春想换一张绿卡的诸多印度、中国人来说必然会乖乖掏钱。

图片

但美国不仅想赚钱,人才他也要。其中有两条与留学生息息相关:

首先,给的签证名额变多了。

法案将国家签证配额上限由7%提升至15%,是几十年来首次调整;并且禁止将主申请人配偶和子女纳入年度签证配额统计。

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美国每年给不同国家的移民申请者设有配额,也就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拿到全年7%的绿卡名额。这个上限几十年都没动过。

可问题是,像印度、中国这样申请人数特别多的国家,就因为人太多而排队排到天荒地老,而一些小国可能名额用都用不完。

图片

AI生成

所以,这次法案提出,把每个国家的绿卡配额上限从7%提高到15%,就是想减少申请人多的国家因为配额太少而被长期卡住的情况。

同时,法案还提出一个很关键的改变:以前一个人的绿卡申请,他/她的配偶和小孩也算在配额里,比如一个人申请,等于占掉3个名额。

这显然非常不划算,特别是对技术移民来说。

现在法案建议:不要把配偶和子女算进配额,只算主申请人自己。这样一来,原本被家属挤占的名额就能空出来,留给更多真正想来工作的专业人才。

一边“加量”一边“省名额”,双向发力。对印度、中国这样的留学生源大国自然是有利的。

其次,高学历人才更受优待。

第一,F-1学生签证将正式转为“双重意图签证”,无需证明毕业后必须离境。

图片

图源pexels

以前,F-1留学签证是“单一意图签证”,也就是说,你申请签证时必须表明心迹自己毕业后肯定会回国,不然就有可能被拒签。

变成“双重意图签证”后,意味着留学生一边可以安心读书,一边也可以打算将来留下工作、甚至移民。不需要再装作“读完就走”了,这让很多留学生不用再提心吊胆应付面签和移民官。

第二条,是关于OPT(实习签证)的一项新规。

今后,参加OPT的留学生要像其他普通工人一样,开始交医保和社保。这意味着。他们在制度上更“像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虽然钱要交得多了,但也将更公平地参与美国社会,不再是“便宜劳动力”。

第三条,优待STEM或医学方向的博士毕业生。

只要你是STEM专业或者医学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将来申请O类工作签证时会默认你符合资格,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劲去证明自己多“特别”。

以前,包括现在,即使你是博士留学生毕业,想留在美国工作,也绕不开一个坎:抽H-1B工作签证。

只有抽中,才能合法留下来在企业工作。

如果你不想靠运气赌抽签,也可以选择走另一条路——去大学、科研院所等偏学术的机构工作,申请豁免配额的H-1B(Cap-Exempt H-1B)。

这种路径不需要抽签,但问题是年薪通常偏低,且职位受限,很多人不得不牺牲收入和职业发展。

哪怕你是博士毕业,想通过EB-1、NIW等方式申请绿卡,也要写一大堆材料来证明你够“优秀、特殊、有潜力”,雇主和学校也要高度配合,过程复杂且等待时间漫长。

总之,在现有制度下,博士也得面对两难:

要么拼运气抽签进企业;要么“降薪”去学术界做博士后、研究员这类临时工、“螺丝钉”,虽不抽签,但牺牲收入与选择。

很难做到既稳定留下来、又体面赚钱。

图片

图源pexels

如果这次法案通过,只要你是STEM或医学博士毕业生,就自动视为满足O签的要求,流程可能会快很多、容易很多。

O-1虽然不是绿卡,但常常作为申请EB-1的跳板,因为申请人已经证明了“专业成就”,递交 EB-1时会更容易。

说得很漂亮、落地很艰难

看上去,新版的《尊严法案》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工作但尚无绿卡的华人很友好。

这么好的法案,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目前,《尊严法案》已经正式在众议院提出,并得到了21位两党议员的支持。但,想要从“提出”到“通过”乃至正式生效,还有很多山要翻。

按照立法流程,它接下来要先在众议院表决,再进入参议院投票,最后还要由总统签字才能生效。

共和党目前掌控众议院,而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主张强硬执法、大规模遣返。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法案在众议院就可能遭遇重重阻力。

即便闯过众议院,到了参议院还得拿到60票多数门槛,这意味着除了民主党全员支持,还要拉到不少共和党票。

在如今分裂的形势下,这样的跨党合作并不容易达成。

即便两院都通过,川普本人是否愿意签字,也是一个大问号。

有媒体认为,他可能把它当作谈判筹码,但也有人担心他会以“给移民公民身份”为由否掉它。

总之,想要获得总统的签名认可,难!

现在,美国对想走职业移民的留学生态度,别说是用如此友好的法案推动了,当下环境能不赶人都算“仁慈”。

最近,就有越来越多的美国H-1B签证持有者,在失业后仍处于60天的法定宽限期内时,收到了驱逐出境的通知。

根据美国移民规定,H-1B持有人失业后可在美国合法停留最多60天宽限期,用于寻找新雇主并转移H-1B签证、转换成其他身份、在宽限期内自愿离境。

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期间,法律上应被视为“合法居留状态”。

但是,越来越多的H-1B员工还没过完60天宽限期,就收到NTA(遣返出庭通知),意味着他们必须出现在移民法庭接受遣返审理。

图片

除此之外,就在上周,Joseph Edlow出任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局长。

埃德洛并非移民系统的新面孔,他曾在川普政府1.0时代就担任移民局代理局长,对移民事务的保守立场早有记录。

在2025年初的国会听证会上,他直言不讳地表示:F-1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继续在美实习的OPT安排是违法的,并主张应取消F-1学生在校期间之外的工作许可。

虽然OPT由移民局掌管,他作为移民局局长无法立即废除它,但手段却不少,比如故意延长审批时间、限制可申请OPT的专业、提高申请门槛。

无论是H-1B有效期内提前赶人、还是推选出的保守移民局局长,这些已然发生的事实显然与遥遥无期的《尊严法案》自相矛盾。

“狼来了”的故事,太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尊严法案》2025被提出后,在留学生圈、华人圈没有掀起热议、甚至连几丝波澜都很少。

即使有看法,也是“唱衰”为主的评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什么明明对我们有利,大家反而不乐观?

实在是这几十年来,关于移民利好的故事大家听太多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每次都喊得凶、却总是落空。

这个法案虽然名字听起来是“尊严”,但它想改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它不仅要给高技能人才“开绿灯”,还想顺便把非法移民问题一并解决。比如给那些无证移民提供合法身份,还要加强边境管控、帮农场劳工也争取身份。

这样一来,左右两派都有人不满意。

美国国会现在很分裂,民主党支持非法移民合法化,共和党则强烈反对;而边境问题又是两党吵得最厉害的点之一。

这种“一网打尽”的法案,很容易因为谁都想加点东西、又谁都不同意别人的东西,最后就不了了之。

其实,早在2013年,奥巴马时代就有过一次大型移民法案,最后也没能过。而近年来,有关取消绿卡排期、提高H-1B中签率的各种法案、提案也时常冒头,但真正通过的几乎没有。

大家看多了,自然就不抱希望了。

当然,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这个法案如果真的通过,确实能帮不少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来自中国、印度这种申请人多、排期长的国家。可惜现实是:理想很丰满,立法很骨感。

图片

图源pexels

如果希望孩子来美国留学、并有打算在毕业后美国工作生活、甚至留在美国的家庭,以下规划路径的建议不妨参考:

第一,优先选择STEM专业,尤其是硕博阶段。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目前依旧是最稳妥、最受政策保护的一类:毕业后享有3年OPT工作许可(相比其他专业的1年,有更大缓冲期找工作和抽H-1B);STEM背景在申请H-1B、绿卡、或未来O类、NIW等移民途径上都更吃香;在新法案(如《尊严法案》)的倾斜支持下,也被明确鼓励长期留美。

从留学功利性的角度考虑,STEM专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第二,学业之外,早做身份路径规划。

如果留学不是只图镀金后回国,那“如何留下来”这件事不能只想着“先来再说”,而是要尽早搞清楚。

毕业后你准备走什么路径留下?

是找私企靠H-1B?

还是进入高校/研究机构争取免抽签的J-1或H-1B Cap-exempt?

是否可以提前做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早点建立“成就”?

哪些雇主愿意提供身份支持?

什么行业中签率/工资等级更有利?

别等OPT快过期才着急动手,早点布局才能留有余地。

我曾经知道一个华人导师的实验室,申请绿卡的氛围非常浓厚。因为导师以论文产量为导向,要求所有博士生想要毕业的话要发表至少5篇论文才能放人。

学生们苦不堪言、压力甚大。但也是“柳暗花明”,在这样push的风气下,每个学生的论文数量很漂亮(影响因子另说),这对申请绿卡大有裨益。

所以,能在那个组成功熬到毕业的人,几乎博士刚毕业不久就能拿到绿卡。

如果拿到绿卡是你来美留学的头号目标,或者说“非拿不可”,那在选择项目组时,就不能只看学校排名和导师名气了。

要多看看导师的论文产出、项目活跃度,还有实验室“含华量”——这些往往决定了你后期能不能顺利发文章、论文相互挂名、积攒履历,对申请绿卡很关键。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