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分享了跨国搬家的决定后,很多人都问我新的文化环境将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说实话,我们还没有答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
但我觉得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好好总结一下在美国八年养育孩子的利弊,带着这段经历的收获和反思,更好地进入新环境。纯粹是个人感受/经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先说说我们在美国养育孩子感受比较好的方面。
外部环境里对孩子的管束整体偏少。溜溜是特别好动和有主见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很大的空间去探索和表达自我。我们带两小支出门的时候,也很少会有人对孩子进行评价或者规训。
所以两个娃基本都是按照自带的出厂设定,自由(略野蛮)地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鼓励教育为主。准准的天性胆小敏感,加上出生后不久就遇到疫情,两岁前见到生人都紧张得不行。但是后来在学校受到很多鼓励,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老师毫不吝惜的赞美,他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自信,越来越愿意主动跟外界交流,对学校老师也是爱得不行。
重视体育活动。美国人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着实是让我震惊——文化才艺相关的活动不好找,体育活动一抓一大把。哥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的课外活动都是体育相关,再加上学校的体育课和日常遛娃,他们每天都有很长的时间处在跑跑跳跳的状态。在美国八年,除了体检/打疫苗,我们没有带他们去过医院,偶尔有个头疼脑热,多喝水睡一觉,第二天也就恢复了。
再说说我在美国感受到的局限。其实这些都不是缺点,而是从我个人感受角度出发,期待在新国家体验不同的可能性。
大资本逐利,消费主义盛行。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业巨头们实在是太强势了,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消费主义推向极致。银行大佬、科技巨头、零售霸主、医疗网络,掌控着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有些行为在我看来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比如银行会主动批准车贷以吸引人买车,比如医疗体系走保险和不走保险可以达到几十倍的差价,社交媒体对各类消费的大肆推崇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影响现在还不明显,但我看到不少美国同事热衷购物却又哭喊着每个月入不敷,虽然都是个人选择,但是和整体商业氛围是脱不开关系的。我想去体验一个资本不那么强大的环境,商业弱一些,多一些空间去体验社区/文化/历史/政府对生活的影响。
记得八年前我带着不到三岁的溜溜刚到美国来读书,一边操心着自己的学业和校招,一边也担心溜溜能否适应美国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我们当时有门课的教授是一位年纪很大也特别和蔼的老奶奶,有一天她上课的时候聊到她收养了亚裔孩子,下课后我就去找她聊,说我带着孩子从亚洲来到这里,不知道孩子能否适应,问她有没有什么建议。老奶奶看着我想了一会儿说:“你的孩子,终将会成为你。”那一刻我便释然了,为人母,自然是希望保孩子一切顺遂。但最重要的是,做好我自己。我希望他在新的文化环境里能够快乐成长,那么我自己就要在新环境里用开放积极的心态去经历一切。(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记录教授的谆谆教导,点这里)
现在,我们告别了美国,带着孩子开启新旅程,八年前老教授的建议依然适用。我也意识到,在任何一个国家生活都会有特定的优势和局限,无论在哪个国家生活,就用心体验一切,充分利用当地当时的优势,也清醒地看到局限并尝试在家里做对冲,当有一天要离开的时候,带着慢慢的收获和对新环境的期待向前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怂了!美方搬出两件事 迫使中方达成协 |
2 | 温西现代雅居 | 在阳光与山景中,邂逅家的 |
3 | 于朦胧案牵扯两高官 传一人是蔡奇私生子 |
4 | 他赞柯克案枪手 被吊销美签 永久禁止入境 |
5 | 波兰关边界 北京倒大楣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