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是泰迪。
今年年初,爷爷奶奶相继离开了我。
在长青松柏下鞠躬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父母也已步入暮年。
而在之前文章中所提及的一些社会现实,我也不得不去面对。
尤其是我这种在海外定居的独生子女,情况更为复杂一些。
是和父母住在一起,还是隔着海洋,各自安好?
中国人的情感传统,早已深植心中。
隔得太远,总会有种说不出口的愧疚感。
像是把他们留在了时光的另一端,任由岁月悄悄将他们带走。
而我不知哪天就只能对着照片发呆。
可让我在中年回国,找份合适的工作不容易,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而叫他们搬到国外生活,他们也未必真的习惯。
即使语言能应付,性格开朗。
他们依旧会想念那些熟悉的小事。
楼下的早点铺,送货上门的快递,同一个小区的好朋友,和太湖旁那个可以种菜,育花甚至养羊的小别墅。
哪怕我和他们排除万难,真的住在一起,又是否真的轻松?
而他们依旧会或多或少的会以关心之名来参与我的一些决定。
我们作息不同,饮食不同,消费习惯也是天差地别。
我吃垃圾食品,他们要我多吃蔬菜。
我玩电子游戏,他们要我多看点书。
我爱夜夜笙歌,他们要我十点回家。
这些看起来只是生活琐事,但久了,也会慢慢演变成彼此的疲惫和误解。
想靠近,又怕靠太近。
除了情感,我还面临着财富交接和传承的烦恼。
回国的时候,我听父母聊了很多关于爷爷奶奶的事。
还好他们一直都在本地,哪怕手续繁琐,至少都可以顺其自然,靠着日常的照应慢慢衔接。
但到了我这一代,分隔两地,事情就变得微妙而复杂了。
父母在国内,自己在海外,等到真正需要处理财产、房产、账户这些事时,一个“本人不到场不能办理”的规定,就足以让我焦头烂额,莫不成要我现在就知道他们的密码吗?
更别说之后那些跨境汇款、外汇额度、遗产税务等等,没有个一年半载,基本上搞不定。
我们其实都知道,这些问题迟早要面对,但每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一方面不舍得开这个头,另一方面,也害怕被误会:
是不是回来一趟,就是为了谈钱?
让我感到敬佩的是,父母主动和我谈起了他们的养老和资产安排。
他们没有回避,也没有避重就轻,只是平静地表达出对未来的打算。
既是对我的体贴,也是一种有担当的自由。
他们说,钱迟早是要花的,不如早点放在更合适、更能为自己和下一代积累价值的地方。
如果我未来计划回国照顾他们,那现在起就该为提早退休、改善生活质量做好资金储备。
如果注定长期生活在海外,或者我愿意与他们同住,那就更要提前做好跨境财富的规划。
这些考量,其实不仅适用于养老,也同样适用于留学、移民,甚至一次出国旅行。
凡是跨越地域和人生阶段的重要选择,都值得我们提前准备。
我其实一直在找一个刚刚好的距离。
不太远,也不太近,能常联系,也有保有彼此的空间。
而香港对于我来说,此刻拥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距离内地近,我来往爸妈方便,语言文化无障碍。
金融体系国际化,储蓄产品丰富、汇款灵活。
低税率,简单而据竞争力的税制。
它就像一块跳板,既能走出去,也能回得来。进可攻,退可守。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多一点准备,就多一份从容。
这篇文章,写给那些和我一样身在海外,心系故土,在牵挂中奔波,在现实里权衡,在情感与责任之间,反复横跳的独生子女们。
我们现在或许无法抉择,但可以提前准备。
愿你们有能力、有余地,去照顾家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有家的方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怂了!美方搬出两件事 迫使中方达成协 |
2 | 温西现代雅居 | 在阳光与山景中,邂逅家的 |
3 | 于朦胧案牵扯两高官 传一人是蔡奇私生子 |
4 | 他赞柯克案枪手 被吊销美签 永久禁止入境 |
5 | 波兰关边界 北京倒大楣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