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美国教书7年:这些兴趣班,中国孩子抢着上

www.creaders.net | 2025-09-18 16:25:17  小花生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目前在美国,和队友的主职都是大学老师,家中有一小女5岁。我们也在家校社区做志愿者老师7年了。在这7年中,我们接触了几百位家长,主要为华裔,印度裔和犹太裔这三类“卷王”,也见证了很多的孩子长大走向社会。

在homeschool社区里,讨论最多,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兴趣班选哪个好”,正好看到小花生的朋友们也在热议相同话题,想分享一下我们这边家长的看法。我不认为相同经验可以照搬回国内,但很多思路应该会有些启发。

科普

Homeschool(家庭学校教育)是一种目前在美国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即儿童从学校退回到家中上学,由家长担任教学之责。近年人数持续增长,据 2023 年数据,全美约 3-4% 的 K-12 学生选择 homeschool。

鉴于字数太多,我把总结分成了三个部分,即大多家长不看好的,意见两极分化的,以及大多家长看好的。

这篇专门是总结,大多数家长看法两极分化的课外活动。

国际象棋

提到国象,家长们的评价简直像 “两极分化”—— 有人说它是 “思维健身房”,有人却觉得是 “低龄娃自信杀手”。

正方:选对了是 “思维 + 抗挫” 双 buff

观点一,非功利:鼓励动脑,对逻辑思维的提升非常大。很多人说数学锻炼思维,我很同意,但单从挑战性来说,除非数学学到奥数的高端级别,否则难度并不比国象高。国象相对于数学还有一个优势是不吃敏感期,五六岁小朋友就可以学的很深,不像奥数在三四年级之前,内容虽然不少,但对学生深度思考的要求很低。(来自数学老师家长)

观点二,非功利:国象是体育项目,它的竞技性和对抗性都非常强。学国象对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抗挫力都有很大帮助。我感觉很多亚裔孩子太温和,缺乏侵略性,并不适合美国这个大环境。我一直认为体育是兴趣班首选,但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擅长运动,对于身体条件一般的孩子,国象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图片

观点三,非功利:国象在课外活动中,属于圈子最“干净”的。这是因为国象是一个弱团体的单人运动,队内零竞争。孩子们基本处于“被选打团队赛,说不能捞到小奖,很赚”和“没被选打团队,正好可以专注打好个人,一点都不亏”这两种状态,所以队内极其和谐。

另外国象好的孩子,性格安静内敛的偏多,造成棋队很少发生人际方面的冲突,而其中一些社交弱一点的孩子,也能在这个充满同类的环境里找到归属,交到长期的好朋友。

中立派(教育学硕士妈妈)提醒:别信 “能提智商”!

观点一,非功利:国象是极少数,被科学证实和WISC IQ成绩有显著性相关的活动。比较著名的研究有Frydman & Lynn,Neubauer,还有Hambirck,都是从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群体的国象玩家中找到了国象水平和IQ的相关性。

这也是很多国象机构宣传的“卖点”,即学习国象会提高智商。

图片

然而,相关不代表因果,事实情况和宣传正相反,即科学家们更普遍的认为,并非国象提高了智商,而是本身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参与国象这项活动并取得好成绩。比如Camp的实验中,科学家给初识国象,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们看了一些对局,让他们预测下一步棋子的走法,他们发现IQ成绩越高的孩子,预测的正确率也越高,而且相关性非常显著。这个观察似乎说明,是高智商带来了更好的国象表现,而非相反。

当然有些家长可以说,它只证明了高智商容易擅长国象,不能证明国象对提高智商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说法没错,但这样讨论下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科学不可能证明这件事的无作用。我对家长的建议是,决定让孩子学棋前,先想清楚自己的预期是什么,希望从棋这个活动中获得什么。无论是孩子喜欢,还是提高抗挫力,亦或是找到群体归属感,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好的理由,唯独“提高智商”这个目的,如果家长主要带着这个想法去学棋,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教育学硕士妈妈)

反方:踩坑后想劝所有人 “慎报”

观点一,非功利:对孩子自信心是毁灭性打击。国象的强冲突有好有坏,对一些孩子可能是磨练,对另一些孩子就是打击了。我家在A(一家成绩比较好的机构)启蒙,老师说每个班10个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往往只会有2-3个会留下来继续学,剩下的会被每周的班内对局,复盘,还有上课即兴点名做题这种事把心态搞崩。

而想要脱离初级阶段,往往需要坚持3-4个学期,没几个孩子能坚持下来。我家孩子学完第二学期实在受不了,哭着和我说,妈妈我太笨了,我努力了但我还是老输,我就是傻。我听到直接就给停了,但到现在快一年了,孩子学习一遇到问题,还会说我傻,我脑子不好。家里人对他从来不说重话,而且学棋之前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反正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一定不会让孩子学国象。我觉得,即使要提升抗挫力,也是要等孩子大了,有稳定的价值观再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还在三观形成的阶段,让他不停感受这种无法胜任和挫败感,并不会让他”知耻而后勇”,反而会让他的评判体系产生巨大的扭曲。

图片

观点二,非功利:两头堵,家长推不推都很尴尬。不推吧,国象随便报个兴趣班玩玩,孩子肯定很喜欢,但一没有足够挑战,思维锻炼有限,二没有足够竞争,磨练不了心态,三还费眼,就显得挺鸡肋的。有这个时间,就算啥都不搞,拿去户外也好啊。但推吧,国象应该是最容易推崩的课外活动吧。

各大机构,往严肃了搞的,学员也就能保留下来一两成,绝大部分都放弃了。但问题是,别的课外班放弃就放弃了,国象吧,它有个很麻烦的点,就是大众认为它和“智商”挂钩。所以真到要放弃的时候,拎不清的家长和孩子又开始纠结了,“我这放弃了,是说明我孩子不聪明,智商不高啊,都花了这么多时间了,要不要坚持下再看看”之类,造成一堆不适合上又硬上的孩子卡在那儿,拿不到成绩,还在不停花时间。

反正我是觉得国象这个,也就少数孩子适合。除非已经显露出逻辑方面的天赋,否则没必要学,学了很容易被套牢。但没办法,谁叫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自家是“少数孩子”呢。

观点三,功利:对升学基本没用。就算你打到了national master,招生官的第一个反应还是,so what?是和你申请的专业有关呢,还是这个活动让你对社区做过贡献?还有就是国象能拿大学奖学金这件事,的确不假,但也请家长搞清楚是哪几所大学有国象的奖学金喂,这些学校我保证不会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招生官家长)

图片

观点四,非功利:实用性太差。很多家长想让娃学国象,理由是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个兴趣爱好,或者找到一个相同爱好的群体,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是,成年人每天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已经非常耗费心力,闲暇时间谁会想做又耗脑又占时间的活动呢。

我小时候沉迷于下棋,一直到大学我都认为棋将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走入社会我就发现我错了,回家之后我根本不想下棋,不是我不喜欢它,而是我没有心力了,我更愿意把休闲时间花在看书,看视频,听音乐和运动上,因为它们对我才是真正的放松。

有了孩子之后更是这样了,我相信没有一个伴侣会希望另一半沉迷于一旦开始就没法暂停的活动,这意味着他对家务和孩子都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我家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学棋,她们学了乐器和运动,我认为这两种才是能为成年人生活添彩的兴趣爱好。

还有就是想通过下棋找到社交群体,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近年来网络娱乐越来越发达,下棋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家附近原本有三家棋社,现在只剩一家,美国大学里,如今有电竞社的学校远远比有棋社的多得多。也许国象这个活动正在慢慢的淡出历史舞台。(来自一位曾经拿过国象州冠军的爸爸)

图片

个人看法:国象是所有课外活动里,争议最大的项目。喜欢的家庭非常喜欢,讨厌的家庭非常讨厌。我的感觉是,与其说孩子选择国象,不如说国象选择孩子。

它不是一个普适性很高,靠努力靠强推就能取得成绩的项目,对大部分家庭不应该作为第一选择。但如果孩子已经显露出了和国象契合的特质,学习的收益还是很大的。围棋也是同理。

乐高

乐高总被当作 “低龄娃启蒙首选”,但也有家长吐槽 “投入产出比太低”,到底值不值得报?

正方:小娃启蒙 “真香”

观点一,非功利:非常少见对逻辑思维有帮助,同时还不(那么)费眼的活动,尤其适合小娃。按图纸可以提升空间感和专注力,不按图纸可以锻炼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稳赢不亏。

观点二,非功利:对脑子灵活但手懒的娃简直福音。我儿子喜欢看书,思考问题,但精细动作很差,自理能力弱,控笔也不好。他非常讨厌动手,但对乐高的爱能让他克服懒惰去动手拼。

图片

过去一年他拼了一万多块乐高,也可能是两万多,然后我们看到他的手指肉眼可见的变得灵活,学校老师也夸他控笔进步非常大。其实我们没有进行任何精细运动方面的训练,全靠乐高,竟然也有这样大的效果。

观点三,非功利:乐高非常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这两项我觉得是孩子步入学校后,最需要的两种能力。我很推荐准备去上小学的孩子玩一玩乐高。

反方家长:这些坑别踩!

观点一,功利:对升学一点帮助都没有。乐高没有任何大学认可的赛事,而且和编程基本沾不上边,也不知道营销们是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的。

观点二,非功利:投入产出比非常糟糕的一个活动。极其耗时间,而且可以说是接近零产出,因为基本没有能被官方认可的成就。另外虽然大颗粒相对不耗眼,小颗粒还是非常耗眼的。

观点三,非功利:乐高缺少官方认证的比赛和评级,就意味着它也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所谓的乐高机构大多没有专人进行课程设计,老师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造成绝大多数乐高课逻辑混乱,内容不科学,老师也不会引导,还不如家长在家带着玩,或者让孩子看说明书和乐高杂志自己拼。

图片

更有甚者,老师水平不够还非要追求进度,全程指挥孩子拼这拼那,为了拿出好作品向家长“交差”,不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有时还否定孩子自己的想法。结果作品虽然好看,全班千篇一律,孩子也在这样的训练下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变成了听老师指令的“机器”。这种课宁可不学都比上了要好。

中 / 大提琴 & 管乐

钢琴、小提琴卷到爆后,不少家长转向中 / 大提琴、管乐,觉得 “小众好出彩”,但真的是这样吗?

正方家长:“小众” 有优势

观点一,功利:相对不卷的赛道,学的孩子少,竞争也弱一些。即使不想打比赛,中大提可以去交响乐队+室内乐,管乐可以去交响乐队+军乐队。哪怕连乐队都不想去,随便参加个演出也很受欢迎,毕竟大家钢琴小提琴都听腻了,能换点新花样观众和主办方都开心。

观 点二,功利:简历上混点经历的好方法,投入也不多。我家孩子的乐队,申请要求小提琴到Suzuki第六本同等水平,还有两轮audition层层选拔,而中提琴只要求到第四本,而且听孩子说基本没有筛选,满足要求就能进。你就想,其实简历上写的是同样的东西,但中提琴可比小提琴轻松多了。

图片

观点三,非功利:中大提琴基本不费眼,管乐就更是,参加个军乐团还能锻炼身体。是集艺术+运动+户外+团体各种buff于一身的活动。

反方家长:“小众红利” 快没了!

观点一,功利:大部分乐团经历对申请无用。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把进入乐团当作申请的“终点”,觉得进去了就能加分。实际上参加集体社团只是起点而已,招生官并不在意你参加了多少社团,更在意你在社团中做了什么。我们一般会问两个问题:孩子在这个集体中展现了领导力吗?孩子对这个集体有什么特殊贡献?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这个活动基本会被当作水简历来看待。

中大提琴和管乐,放在申请中很难出彩。因为它们从定位就是“绿叶”的角色,一方面它们没有统治力,在乐团往往没有话语权,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够冷门,没法凸显出“特殊”的内容。这就造成这些乐器“两边不沾”,哪里都讨不到好。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希望在乐团出彩的话,要么去学指挥,钢琴,小提琴这种统治性的乐器,要么去学乐团只有一个,缺了你就不行的冷门乐器,这两种才是更容易出彩的。(招生官家长)

图片

观点二,功利:现在的家长孩子可不傻,都知道钢琴小提赛道太卷,现在每年大量的钢琴小提琴娃在往中大提琴转。他们技巧和经验更丰富,再加上本身习惯了卷的环境,对直接学中大提琴的孩子简直是降维打击。管乐的门槛更低,投入也少,现在人人都想去分一杯羹。总而言之这些乐器的“小众红利”马上要被吃完,不出三年一定会卷的飞起。

观点三,非功利:在生活中实用性很差。和朋友聚会唱唱歌,或者听了什么好歌想扒谱,这些乐器一个比一个靠不上。而且说个得罪人的话,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很多这种乐器真不怎么好听,偶尔听觉得还不错,天天听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格斗类(跆拳道 / 空手道 / 巴西柔术):“反霸凌” 还是 “更危险”?

不少家长报格斗类,是想让娃 “能自保、反霸凌”,但有小学老师妈妈却劝 “别报,反而坑娃”。

正方家长:练的是 “底气”

观点一,功利:对柔韧性和灵活度的要求大于力量和其他身体素质,属于亚洲人比较擅长的领域。另外,这几种运动不太吃天赋,只要肯下苦功夫,即使孩子身体素质并不出众,也有很大机会能取得好成绩。

观点二,非功利:我不指望孩子在这些运动上出成绩,我只希望她能通过这些课获得自我保护的能力。

观点三,非功利:格斗类课程不一定说要学多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气势。咱不惹事但咱也不怕事,我相信带着这种气势的孩子,在学校是很难被欺负的。

图片

反方家长(公立小学老师妈妈):别被 “自保” 忽悠了!

观点一,非功利:格斗类的实用性非常低。很多家长让孩子学格斗,目的一是反霸凌,二是遇到歹徒可以自保,实话说这两个目的一个都达不到。

先说反霸凌,很多家长对霸凌的认知还停留在“孩子被打”,但这种情况一般只高发于低幼年级或相对较差的学区。对于华人犹太人更追求的好学校,霸凌往往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其中言语霸凌和关系霸凌才是绝对大头。

格斗技巧处理不了更隐蔽的霸凌,而且如果孩子脑子一热,运用了格斗技巧,鉴于肢体冲突严重程度更高的判定准则,孩子会被校方裁定为过错方。结果受的委屈得不到声张,反而自己背个处分。我们一直强调,如果在学校遭遇霸凌,speak up,seek help,不要动手。

再说遇到紧急情况的自保,打回去也是更糟糕的选择。第一,格斗类技巧只要没有达到职业半职业水平,基本抗衡不了强壮的歹徒。就小朋友当特长学的那些花拳绣腿,无论男女都打不过对方。第二,你不知道歹徒有没有武器或者同伙,贸然出手,只会激怒他们,使结果更加难以承受。

实际上持有武器的恶意行为占80%以上,那些 格斗技巧在武器面前就是笑话。学校一再强调,遭遇歹徒,run,hide,如果无法逃脱就尽量配合。但还有不少家长一意孤行教孩子反抗的,叹气。

说实话,我觉得格斗类的特长,比起让孩子更安全,反而让孩子更危险了。

图片

格斗技巧在实际中很难应用,反倒是“自己拥有格斗技巧”这个认知,容易让孩子上头,在本该选择“告诉老师”或“逃跑”的情况下,不理智的做出“反抗”的判断,让自己陷入更不利的局面。如果家长特别焦虑孩子自保这件事,我的建议是多参加长短跑,游泳这类运动,能跑得快,跑得远才是更有用的。(10分公立小学的老师妈妈)

观点二,功利:纯室内 + 视野无移动,既不鸡眼也没法高效放电。小时候无所谓,但高年级后时间紧张,运动是要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你格斗课上一圈,一眼睛没鸡,二汗没出透,还得额外砸时间去护眼放电,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话剧表演

话剧最近成了 “鸡娃圈新宠”,但也有家长吐槽 “水太深、影响学习”。

正方家长:隐性优势多

观点一,功利:鸡娃圈新宠,目前竞争压力不大,脑子灵光的话看看怎么和PS挂钩,申请大学很加分。

观点二,功利:演讲经历是很多大学录取非常重视的。话剧表演可以算是演讲的“培训课”了,一来训练孩子不怯场,可以自信的当众发言,二来训练孩子发言时的姿势神态和语音语调,增加演讲的感染力。

图片

我相信随着Chatgpt等AI的发展,在演讲内容上获得区分度将越来越难,而孩子的舞台表现,因为无法被AI干预,反而会成为更加被看重的一环。我认为表演,将会对孩子是很大的加成。

观点三,非功利:话剧表演的经历为很多孩子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会对自己演绎的文学作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种思考有时候也会辐射到课内,帮助孩子提升课内的文学理解能力。

反方家长:这些 “坑” 要注意

观点一,功利:一提到话剧,很多人的印象是:孩子在台上演公主或者王子。但真实情况是:十个孩子,一个在演公主/王子,九个在演守卫,侍女或者大树。话剧的资源分配极其不均,属于“赢者通吃”的类型,10%的孩子会得到80%的资源和关注度,剩下90%的孩子只能分点“残羹剩饭”。

如果你家孩子没法成为那10%,那学话剧的收益接近没有。而且演守卫或者大树,虽然没什么台词,也没人关注,但演出和排练时还得杵在台上,时间还得实打实的花掉,你说何苦呢。如果你家孩子是那10%,那恭喜你,但问题是,这样就能保证下次下下次还是那10%吗?毕竟由于某种政治正确的原因,亚裔想当主角,可是难上加难的。

图片

观点二,非功利:新一代毒瘤。话剧的资源分配非常不平均,但门槛又不高,孩子们之间区分度不大,尤其是小娃。这就造成了角色如何分配,其实非常主观,很多时候能力强不如“会来事”。所以话剧的角色之争,不仅牵扯到孩子之间的恶性竞争,经常家长们也“提枪上阵”,贿赂老师的,给对方家庭使绊子的,不计其数。个人建议是没有斗争经验的家庭不要轻易趟浑水,学drama的最drama,懂的都懂。

观点三,非功利: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话剧太强调情感投入,也可能是擅长话剧的孩子情感更丰富,或者是话剧圈子心眼太多,就是我周围学话剧的孩子,普遍更关注外貌,社交圈,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评价这些,而不愿意去沉下心学习,就更虚荣浮躁。

也许这是我的偏见吧,但我听说学话剧的孩子,社交媒体成瘾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周围也有几个家庭,因为话剧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而选择放弃的。好像没听说什么别的兴趣班这么影响学习的。

辩论

辩论被夸 “大藤喜欢、练思维”,但也有家长吐槽 “学了用在歪路”。

正方:

观点一,非功利:我觉得在大信息时代,有两个能力尤为重要。一个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另一个是为自己发声的能力。辩论就是集两种能力培养为一身,最好的课外活动。

观点二,功利:我家娃非常喜欢的活动,好的奖项对升学相当加分。即使不考虑升学,从锻炼思维活跃性,到提升表达能力,对未来的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

图片

观点三,非功利:AI时代,信息真真假假,一不留神就会被带偏。通过辩论训练出来的质疑能力,可以让孩子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保持理智,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反方:

观点一,非功利:

学了辩论不代表学会辩论。家长们的理想情况是,孩子通过学习辩论提升逻辑,对事物有更加成熟和深入的思考。但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情况是,孩子在辩论队表现一般,没见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在家怼起家长倒是巧舌如簧,为了偷懒不学习倒可以引经据典,长篇大论。

很多人说学辩论可以引发深度思考,我觉得逻辑反了,是本身就爱深度思考的孩子更擅长辩论。没这种习惯的,给他学了辩论也是用在歪路上。

观点二,非功利:辩论不代表接近真理,因为辩论内容必须是政治正确的,在目前情势下,更偏“白左”那一套。所以孩子辩论学的越多,她被白左洗脑的就越多。看家长的政见吧,介意的还是慎选。

图片

最后想跟家长说:

兴趣班的核心从来不是 “别人报我也报”,而是 “娃适合不适合”“家长期待对不对”——

国象别奔着 “提智商”,乐高慎选机构课,格斗别信 “能反霸凌”,话剧先看 “娃能不能接受当背景板”…

你家娃报了哪些兴趣班?是 “真香” 还是 “踩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关注我们,下次更 “Homeschool 家长公认的真香兴趣班”,帮你少走弯路~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