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产家庭送娃留学,正在走向“务实”。
从不计成本都要砸进世界名校,到考虑性价比和回报率……随着留学申请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中产家庭的关注点已从“如何拿到名校offer”转向“孩子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在2024年针对上千名中产父母的调研中,学术成绩依然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排在第二,有44.6%的受访家长关注这一问题。
就业这个现实问题,正在父母们的教育选择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留学家庭来说,今年美国从学签到工签政策的风云变幻,更让“留学-就业”这一链路充满挑战。
我们针对超过2000个留学中产家庭展开调研,结合两位典型家长的深度访谈,试图勾勒出当下留学生家庭在就业选择中的思考与行动。
01
DIY一条路走到底
“不插手”是最大的支持
回忆起送娃去美国留学的初衷,Fern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多年以前。
在孩子Alex小学四年级时,曾有过一次去美国小学插班学习的经历。
“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教孩子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而不是背诵标准答案,这种批判思维太重要了。”
在其他留学目的地,如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思路,都是确定好专业路径便一路走到底。而美国的博雅教育,则有更多开放性和可能性。
正是这次插班经历,让妈妈Fern坚定了“让孩子走美国留学路”的想法。
父母自身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也成了选择的重要因素。
“我自己在外企做软件开发时,因为英语口语不好错失了一些机会,我不想孩子重走我的弯路。”Fern的务实,贯穿了Alex的教育规划。
从小升初开始,Fern夫妇二人就坚定了孩子的体制外升学路线。一家人放弃了公立名校,选择了上海一所双语学校。
秉承着锻炼孩子能力的思路,直到大学申请季,Alex靠的也是DIY自己申请。
2025年申请季,Alex以DIY申请的方式拿到了UCD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技术专业的offer。
加州大学在教育质量强悍的同时,学杂费用比私立大学要更为划算。
而这一专业则是融合了生物与计算机的STEM交叉学科,在美国就业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Fern不是没有做过功课:“我们见了不下10家留学中介,80%的机构销售可能连学校的特点和课程区别都说不清,只会推商业科研项目,收费高昂拿个奖项,但孩子可能根本学不到东西。”
中介的“模板化申请”让她放弃了外包。申请表格自己填,选校靠查各大专业排名和学校实验室资源,活动背景则是父母资源和Alex努力一起攒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实打实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比花钱买的“金奖证书”实在多了。
基于培养能力的思路,贯彻到了就业方面。
对于“生物是否好就业”的疑问,Fern有自己的判断。身处软件开发行业多年,见证了行业沉浮,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光景。
许多学计算机的学生,可能根本找不到本专业的工作;反而有学数学、物理的,因为同时学习了编程,技术比科班生还扎实。
因此,Fern从不要求Alex追CS这类“热门”专业。无论学什么专业,学到名列前茅,总归会有出路。
当然,为了给就业留足缓冲,Alex即将步入的大学阶段,也是双专业同时学习。
虽然开学才刚上大一,Alex已经着手开始申请校内工作。“先利用好学校资源,哪怕专业相关性不强,至少能锻炼沟通能力,总比在家待着强。”
对于留美就业,Fern的态度很开放:“能留当然好,挣美金回本快,但不留也没关系。”
他们始终秉持着“引导不包办”的态度,如果实在有需求也会考虑求职提升机构的帮助,但先以Alex自己的努力为主。
而这些恰恰是Alex自主能力的来源。从DIY申请到就读双专业,这个刚到美国的年轻人,已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该不该为孩子的就业“托底”?
就业难时代应该如何择校?
全球知名大咖顾问汇聚深圳等你来
02
做好规划
不怕任何政策突变
对于另一个妈妈Clarissa来说,不担忧未来的底气,来自每一步的规划。
从深圳头部公立小初,到美国TOP 10私立寄宿美高,再到TOP 20美本名校,Henry的路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来源于妈妈Clarissa“取各个不同体系精华”的精准布局。
Clarissa的规划逻辑很清晰。在她看来,国内教育的精华在初中前,数学功底、中文读写能力,这些是国际学校比不了的;而美国教育的优势在高中和大学,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驱力。
因此,Henry在深圳外国语学校读完初中后,Clarissa便直接规划让他8升9,进入私立寄宿美高学习,避开了国内高中的“刷题内卷”。
这种“中西结合”的基础,让Henry在美高、美本中脱颖而出,更在大一入学后不久就拿到学校兼职工作,四年下来赚了4万美金,还负责了学校工程夏令营的导师助理工作。
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寻求各种工作机会,让Henry得以保持在多种多样的机会中游刃有余,而不是临近毕业就业季才慌张焦虑。
这也得益于妈妈的规划。从美高、美本的申请规划思路延续下来,Clarissa从孩子进入大学开始,就物色好了求职机构。
面试能力,简历润色,可以说求职机构的帮助在Henry的职业规划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得益于此,大二暑假,Henry就已经在两家顶级公司拿下offer,并在其中选择了能源咨询公司的带薪实习。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咨询行业,也为后续申请麦肯锡埋下伏笔。
在Clarissa看来,机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帮孩子省下了很多做无用功的时间和精力,成了指明方向的“点睛之笔”。
“孩子还是得自己付出努力和心血,但机构相当于可以拨开迷雾、指点迷津。”
当然,Henry也并非从未遇到挫折。
在大三寻求正式工作offer时,他的目光瞄准了麦肯锡、贝恩、BCG三大咨询公司巨头。
但在贝恩和BCG的终面准备阶段,他既要负责学校迎新活动的统筹,又遇上校园枪击案,连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休息都要在办公室凑活,导致没能成功拿下offer。
Henry很是沮丧了一段时间,但Clarissa明白,挫折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调整心态后,Henry在麦肯锡的面试中表现出色,最终拿到十周实习机会,并顺利获得return offer(实习结束后,提前拿到该公司的正式录用机会),提前预定了十几万美金的年薪,合人民币在百万左右,达到了很多名校毕业生难以企及的起点。
对于川普政府的签证政策,Clarissa并不焦虑。
Henry从不在社交媒体乱发言,基于为自己未来负责的原则,他知道“遵守规则”是底线。
至于H-1B抽签,她的思路很务实。如果抽不到,就争取派到欧洲或新加坡分公司待一年,回来还能有抽签机会;实在不行,能源行业也是Plan B,休斯敦的能源公司很多,而Henry的专业刚好对口。
在Clarissa看来,留美就业的核心不能赌政策,而要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在Henry的同学里,有印度裔的同学,大一开始就“自鸡”到为找实习失眠,这种“就业压力”反而能激发潜力。
中国孩子不用怕卷,只要提前准备,把专业和软实力都打磨好,在哪都有机会。
03
为娃卷就业的父母有多少?
用数据说话
两位家长的故事,并非个例。
我们对2000余个中产留学家庭的调研数据,更清晰地展现了当下家庭在就业选择中的理性转向:从被动等待到主动规划,从人脉依赖到专业支持,每一个变化都折射出家庭对留学价值的重新定义。
父母们普遍认可留学经历对于就业的重要性。
为留学对就业的重要性打分(最低1分,最高10分)
从1-10分为“留学对就业的重要性”打分,受调查的家庭打出的分数均值为7.58分,其中评分在7-10分的家庭占比达75.7%,而认为“不重要”(1-4分)的家庭仅占3.8%。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将“就业提升”视为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非单纯的学历镀金。
留学决策越来越务实。
影响家庭送孩子留学的因素(多选题)
在“影响家庭送孩子留学的因素”(多选题)中,传统认知里的“孩子个人成绩”(36.6%)并未进入前两位,反而“经济形势”(55.6%)和“国家关系”(45.6%)占据前二,其次是“就业情况”(31.9%)和“名校录取难度”(31.4%)。
这一变化表明,家庭在留学决策时,已不再只关注孩子能否考上,更在意留学成本能否收回、国际关系是否影响就业等现实问题。
前面两个家庭的故事中,Fern选择公立大学降低学费压力,Clarissa关注H-1B政策变化,均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在“家庭为子女就业提供的支持方式”上,2024-2025年的变化尤为显著。
家庭对子女未来就业提供的支持
“利用人脉帮忙找工作”的家庭从57.8%骤降至34.5%,而寻求“求职机构支持”却接近翻倍,印证了家庭对专业就业指导的需求增长。
尤其是像Fern这样的家庭选择不在少数。
调研显示,在选择“不考虑聘请留学顾问”的家庭中,仍有1/5愿意为孩子选择和购买求职中介服务,且比例略“高于愿意购买留学中介服务”的家庭,说明留学中介与求职中介的需求并不相关,家庭更倾向于按需选择。
Fern与Alex的DIY自主,Clarissa与Henry的跨体系规划,以及调研数据中的趋势变化,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当下留学生家庭的“就业观”已更趋理性。
留学不再是逃避国内竞争的捷径,而是提升孩子选择权的路径。无论是让孩子自主探索,还是为孩子精准铺路,核心都是“培养能力”,无论是自主决策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还是适应市场的能力。
美国签证政策或许会变,就业市场或许会卷,但只要家庭守住“理性规划、尊重孩子”的核心,留学生就能在就业突围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无奈妥协 胡海峰迎关键晋升 |
2 | 党媒喊“胡春华掌舵” 胡锦涛彻悟 须解决习 |
3 | 央视员工重磅爆料:内部已翻天覆地! |
4 | 曝这国已向美国输出首批稀土 北京跳脚回应 |
5 | “高人”指点?胡锡进突发“习退位”强烈信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宣布加沙战争结束.议长痛 | 木秀于林 |
2 | 中国今天走到如此地步,根源是 | 老莘 |
3 | 中共政权垮台只是中国建设现代 | 老陆 |
4 | 神州神咒“解放后” | 阿妞不牛 |
5 | 一亿大学生的闹剧与噩梦 | 溪边树下 |
6 | 中国对抗美国四张牌:稀土大豆 | 随意生活 |
7 | 诺贝尔和平奖跌至谷底 | Jinhuasan |
8 | 骗子遇到傻子 | 阿妞不牛 |
9 | 逮着机会就酸两句,谁让你欠我 | 体育老师 |
10 | 老钱:我看诺贝尔和平奖 | 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