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收到了一位朋友的微信:“姐,你那时候居然会觉得有优越感?作为我们这些小普通人,反倒觉得孩子在国外,父母挺可怜的。”
这位朋友还提到亲戚家的孩子在美国待了 11 年,今年回国了;以及另一位朋友的儿子被父母从英国“追回来了”。他最后强调:“我就一直坚持不让孩子出国。”
看到消息时,我并不意外。哪有什么优越感,不过是每个家庭对幸福的定义不同罢了:有人觉得孩子能拥有广阔的未来就是幸福,有人觉得一家人守在一起才踏实。
而我们的选择,从始至终都是把决定权交给蛤蜊妹----她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来选择。
回想蛤蜊妹上初三时,国内升学压力像座小山压在肩上。我试探着提起出国留学的事,那时身边已有五六个亲戚或是朋友的孩子,或在美国或在加拿大念书。
孩子眼里的依赖让我们立刻明白:她还没准备好独自面对陌生的语言和文化,更没准备好扛下生活中的琐碎。于是,我们没再提留学,只陪她走好眼前的路。
上了高中,学业的压力陡然升级。蛤蜊妹主动对我们说,她想好了,要出国留学,自己一个人去。她眼神里的坚定,和初三时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判若两人。
我们没有立刻点头或是反驳,而是坐在沙发上和她一起把分析留学中的利与弊。铁了心的蛤蜊妹,任何麻烦与困难都不能让她退缩,只有一句话:“我就要出国留学。”
我们始终相信,家里的事没有“必须”和“应该”,只把事实摆出来,最终的选择永远在孩子手里。这或许是受了婆母的影响----没上过一天学的老人,这辈子从不用自己的经验 “指导” 我们做事。
在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婆母总会慢慢地分析:“这事这么做有啥好处,那么做有啥难处”,从不替我们做主。也正是这份通透,让我们学会了把信任交给孩子。
当蛤蜊妹毫不犹豫选择留学时,我们选择全力支持。这条路,一走就是七年多。
这七年多里,蛤蜊妹也会在疲惫时感慨:“要是我还在国内就好了,随便上一所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乡,不用租房子,不用事事精打细算,自己挣钱自己花,多舒服啊。”
我们懂,这是她在异乡独自打拼时对安稳的片刻向往。更多时候,她会兴奋地跟我们分享她的进步,她的收获。八年时光终究没有白费----蛤蜊妹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眼界变宽了,思路灵活了,头脑也更加清晰。
这,或许就是留学最珍贵的意义。
很多人曾问我:“就这一个孩子,把她送出国,你们舍得吗?”说实话,怎会舍得,怎会不担心?
就像婆母那样,她的三个孩子分别在三个省市,年轻时总说“孩子有自己的发展,挺好的”。可到上了年纪,她老人家逢年过节也会悄悄念叨:“要是能都围在身边就好了。”
我们知道,等到我们白发苍苍时,肯定会格外想让蛤蜊妹留在身边。但我们更清楚,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续集。
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国内念书;无论将来回国发展,还是继续留在国外,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要的是,蛤蜊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同时收获成长的喜悦。
如今,蛤蜊妹还在国外继续深造,跟我们聊起未来的打算时,始终没做最后的决定。我们不催,也不干涉,只是像当初那样,听她分享想法,帮她分析利弊。
我们并不是心大,只是觉得,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她在自己的人生里慢慢探索,才是为人父母最该做的事。
毕竟,幸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选择也没有统一模板。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她最坚实的后盾----她想闯,我们就鼓励;她想回,我们就等她。
看着她一步步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够了。
------ end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
2 | 天摇地动!最劲爆消息来了 |
3 | 四中全会前新华社“午夜惊魂” 习近平终局 |
4 |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
5 | 四中第一天 北京投降了? |
6 | 中国拆解DUV 惹出大麻烦 |
7 | 四中前夜,新华社突然失常了 |
8 | 四中全会登场 四大网站回避“习近平” |
9 | 四中全会,华国锋模式重现? |
10 | 这么快!川普曝北京最新动向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铁娘子日本女川普行将就任.议 | 木秀于林 |
2 | 逮着机会就酸两句,谁让你欠我 | 体育老师 |
3 | 回复老莘等:虚无与原教旨文化 | 遍地是贪官 |
4 | 从杨振宁放弃美籍看中国读书人 | hare |
5 | 说说川普 | 老莘 |
6 | 从加州大学频繁获诺贝尔奖谈起 | 文庙 |
7 | 这是在跪舔川普,还是在诅咒川 | 爪四哥 |
8 | 转发:沉痛悼念挚友万润南兄逝 | 末班车 |
9 | 绝对真理:一座新的雕像 | 中国现代哲 |
10 | 中国文人无耻的顶峰 | 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