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朋友的女儿来美国上大学,她说女儿拿到录取信的那一刻,身为家长的她人生的分水岭截然不同。
拿到录取之前,她每天担心的是女儿失学;可录取一到手,她的担忧无缝衔接过渡到担心女儿丢命。
尤其是看到美国新闻里隔三岔五就有枪击案,她的血压和心率也跟着“报警”,焦虑到失眠,手机永远放在床头,生怕漏掉女儿的消息。
朋友恨不得能开个“天眼”,24小时实时追踪女儿的动态,以防万一。
这种担心,大概是更看重边界感和隐私的国外家长、孩子难以理解的。也正因如此,最近Reddit上一个外国学生吐槽中国父母是“控制狂”的帖子,才会掀起热议。
这位妈妈当初假装成学生和她聊天“甄选”室友,为了逼真,她还不惜用了假照片伪装,女儿全程不知情。
不仅如此,这位妈妈还能实时定位女儿手机,如果女儿在公寓不在学校,她就会询问女儿为什么不在学校学习。
有一次,她和室友打算去纽约玩两天,结果人还没出发就收到这位中国妈妈给她发来的义正言辞的“警告信”,说是不安全、耽误学业。
更夸张的是,妈妈有女儿的苹果设备的ID和密码,她能实时读取女儿的短信、邮件和信息。
这位外国学生满脸震惊地问网友:这真是中国家长的常态吗?
作为东亚文化下长大的孩子,很多人对上述家长的离谱行为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在“安全”这面旗帜下,父母的关爱常常已不自知地滑向了“控制”。
01
女儿大二,摄像头360度全面覆盖
在这位外国学生发帖的评论里,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家长“关爱”孩子一生的典型写照:成绩、工作、结婚、生娃,他们都要掺和进来。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位家长在爱管事的中国父母里也算是极品一般的存在了,掌控欲十足。
若论父母对孩子在学业和工作、结婚这类人生大事上的付出和关爱,东亚家长排第二、恐怕其他地区家长不敢排第一。
这种精细育儿的结果,确实让东亚孩子在学业上的成才率较高,但一不小心也很容易从关爱走向极端的控制。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主人公是一位大二女生李同学(化名),她的父母竟在她卧室里装了摄像头,还声称是为了“保护”她。可一旦她做错事,就会挨骂甚至被体罚。
长期的精神压力让她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最终,在民警多次沟通与调解下,这对父母才同意拆除摄像头,并向女儿道歉。
给大二孩子的卧室装摄像头,这种惊悚并非个例。大三的孩子卧室也有摄像头。
为了“监管”孩子,卧室门都给孩子拆了。
自己25岁了,父母进她的卧室从不知道敲门。
至于父母偷看孩子手机、翻聊天记录的行为,不过是把当年偷看日记那一套,升级成了数字版而已,隐私被侵犯的毫无新意。
而且在社交媒体功能日益发达的今天,父母监控孩子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了。
有位网友吐槽,说自己都结婚了,父母还靠微信运动监控他的生活。发现后,他干脆关掉了微信运动。结果父母发现后大发雷霆,打电话质问他是不是把他们屏蔽了,还气得挂掉电话。
网友感叹,自己都已结婚成家,难道连关掉微信运动的自由都没有?他并不介意父母关心,但介意那种盯着步数、再反推行程来盘问的做法,那不是关心、而是监视。
爱若失了分寸,再好的出发点也可能变成伤害。
02
留学党,也逃不开监控
装摄像头这一招,即使孩子跨越半个地球成为留学党,有时也难以摆脱。
网购平台上有各款海外高清版摄像头,让家长能24小时看到娃的留学日常……
即使大多数家长还不至于夸张到隔着万里、跨越时差去装摄像头,但让孩子每天视频报备是不能少的功课。
社交平台上关于“留子真的都要每天跟父母视频报备吗?太累了”的吐槽贴有很多。
有一位26岁的留学党,独生女、已在海外留学六年,却仍被妈妈的日更式视频困扰。
她妈妈每天都要求视频聊天,家常里短一聊就是半小时起跳、经常超过一小时。
更令她崩溃的是,她妈常在晚上突袭查岗,看到女儿晚归就焦虑不安。若不接电话,就会遭遇“母爱夺命连环call”。
她多次尝试与妈妈沟通,希望改为每天文字联系、每周一两次视频,无奈当妈的坚持认为视频才算真正交流,还给女儿上道德枷锁,“要是我妈还在世能多说两句该多好”。
她明白母亲的出发点是爱,但这份爱太沉重了,她希望母亲能多关注自己,多花时间去旅行、购物、享受生活,而不是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上。
本以为这就是留学党家长“极致”的爱,谁知留学党被家长“查岗”的情况超乎你的想象。
年过30、出国14年,也得早微信请示、晚视频报道。
有人因为累了、烦了,没有第一时间回复家长。结果爹妈要么直接报警、要么发动“群众运动”寻人。
这些抱怨在父母看来其实也挺委屈的。
他们不是故意要缠着孩子,只是从小养在自己身边的人,忽然去了另一座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想着孩子一个人在外,吃得好不好、睡得安不安稳、有没有人照应,心里就不踏实。
尤其是留学生的父母,隔着万里和时差,看到新闻里三天两头的枪击案、留学生失联事件,哪能不担心?
于是,视频报平安和微信定位就成了父母安放焦虑的“定心丸”,只要看见孩子的脸、确认他的位置,心里就能找回一点安全感。
父母的初衷总归是关心,为什么到孩子眼里就成了控制?
03
父母的关心,界限何在?
有人总结过,留学生家长的心路,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临行前的焦虑期。
孩子还没走,父母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循环播放各种担心:能不能照顾好自己?遇事会不会慌?那几天几乎没人睡得踏实。
第二阶段,是刚到国外的牵挂期。
孩子吃饭了吗?睡得好吗?回宿舍了吗?每天十几分钟的视频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第三阶段,是三个月到半年的过渡期。
父母慢慢发现,孩子比想象中能干——会做饭、会规划、会交朋友。偶尔没回微信也不至于慌。
第四阶段,是真正的放心期。
孩子学会了独立,父母学会了放手。担忧退去后留下的,是心安和欣慰。
不知道大家能否从中品出关心和控制的区别,“关心”和“控制”虽然常常都是“以爱之名”,但本质完全不同:
关心是基于信任和理解,是一种温柔的关注,随着孩子逐渐独立,焦虑自然减少,甚至能够欣慰地看到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关心会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调整,不干扰孩子自主生活。
而控制则是基于不安全感和占有欲,表现为持续监督、干涉和要求即时回应,无论孩子多么独立都难以放手。
这种行为虽然源自爱,但容易让孩子感到被监视、束缚,压迫了他们的自主权和心理空间。
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是懂得适时退场,让孩子来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只会控制孩子的父母,却要一直当孩子人生里的C位。
父母守好关心与控制之间的界限,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实现。
比如,可以与孩子约定“汇报”的频率和方式,明确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可以自主处理;
使用合理的通讯工具而非24小时实时监控;
尊重孩子的隐私,不随意查看聊天记录或位置;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提供建议而非直接干预。
真正难的是心态和能力上的调整。
孩子成年后,父母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焦虑,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停止“监管”。
要做到真正释然,必须从长期培养开始:在日常亲子关系中建立信任、训练彼此在关系中界限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面对突发状况而不依赖父母;同时,父母自身也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成长、容忍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界限感和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促就的,它们需要在长期互动中不断实践、调整。
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这本著作里,琳赛.吉布森博士列出了10条子女的基本权利清单:
1. 设置边界的权利
我有权为自己的安全和心理设界,停止任何让我感到压力或不适的互动,拒绝不喜欢的事情,无需解释理由。
2. 不受情感胁迫的权利
我有权不做他人的拯救者,让他人自行承担责任,不因他人的痛苦或自尊问题感到内疚。
3. 情绪自主与精神自由的权利
我有权拥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捍卫价值观与兴趣,不受嘲讽,拒绝不喜欢的行为或态度。
4. 选择关系的权利
我有权决定亲密关系的对象和程度,即使是亲人,也可以结束不健康的关系,远离令人不愉快的人。
5. 清晰沟通的权利
我有权清楚表达感受和喜好,要求被倾听,并让对方明确自己的需求而非假定。
6. 自主做出最佳选择的权利
我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任何活动或聚会,按自己的节奏行动,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7. 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我有权按照自己的价值和兴趣安排时间和精力,信任内在体验,不受催促。
8. 平等与受尊重的权利
我有权平等受尊重,独立生活,不受羞辱或轻视。
9. 优先考虑自身健康与幸福的权利
我有权优先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与幸福,花时间滋养内心,做让自己喜爱的事。
10. 关爱与保护自我的权利
我有权善待自己,接纳自我变化,保持真实,为自己的个性感到自豪。
作为父母,我们也应牢记这份清单,意识到子女,他们终将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身体、思想和精神上拥有自主权。
尊重这些权利,不仅是对他们的信任与爱,也是对自己作为父母的成长与成熟的一种考验。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
| 2 | 蔡霞惊曝:何卫东苗华落马真实内幕 |
| 3 |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
| 4 | 曹德旺辞职不足10天 这事就发生了 马云没 |
| 5 | 党指挥不动枪,枪也指挥不动党!蔡霞震撼爆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两关键人物现身四中会场 习被公开羞辱 |
| 2 | 批准使用中国大飞机 |
| 3 | 习和太子党的生死权斗,胜负已分! |
| 4 | 内幕流出! 张又侠错失良机 |
| 5 | 习罕见消失 杨振宁葬礼异常 温家宝送花 |
| 6 |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
| 7 | 睡完首富睡总统 靠男人捞到268亿 她凭啥 |
| 8 | 蔡霞惊曝:何卫东苗华落马真实内幕 |
| 9 | 杨振宁与长子的一通电话,暴露了翁帆真实地 |
| 10 | 裁员30000人,又一巨头扛不住了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